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说起革命战争题材的影视剧作品,很多人都会想到《亮剑》,剧中李云龙成为了观众心中无法磨灭的英雄人物。但你知道么,早在70年前的银幕上也有一位很“刚”的英雄形象,那时,除了国内观众反响热烈,它也让前苏联、波兰、匈牙利、原民主德国等留华人士看后很受感动。
英雄,是这样诞生的
作为《钢铁战士》的导演,成荫在观看歌剧《钢骨铁筋》时,被战士们在敌人严刑拷打下宁死不屈的精神深深打动,于是他决定亲自动手改编此歌剧,在保持原剧面貌的基础上,从突出战争中的人出发,创作一部以表现战士“钢骨铁筋”为核心的英雄人物题材电影。此想法一出,立马得到了当时东北电影制片厂厂长袁牧之和党总支书记兼艺术处处长陈波儿等人的大力支持。
电影《钢铁战士》完成台本原件 中国电影博物馆
不屈服,英雄形象立住了
这部影片主要讲述的是,1946年夏,国民党当局集结大量兵力进攻解放区。解放军某部排长张志坚奉命率部掩护主力部队转移中与炊事员老王、通讯员小刘一起不幸被俘。敌人软硬兼施审讯并没有使他们屈服,老王、小刘先后牺牲;有幸脱身的张排长得到了乡亲的保护,为了百姓的安全,他又挺身而出;敌人逼迫张母劝降,张母深明大义,鼓励儿子忠于人民,令敌人一筹莫展。不久,解放军攻克该镇,张排长得以生还。领导授予他“钢筋铁骨”锦旗。
电影《钢铁战士》剧照 中国电影资料馆
好评,观众久久不愿离去
影片拍摄完成后,成荫亲自携片前往中央电影局送审,审片专家们在审完影片后,给予一致好评。
影片上映时,银幕上革命战士的生动形象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也深深地感染了观众,当台上的英雄发出豪壮誓言:“海可枯,石可烂,革命意志永不变”时,台下就高呼:“向张志坚学习!”“向老王、小刘学习!”“我们要做革命的硬骨头!”那时,观看演出的很多是即将出征的部队,战士们纷纷写下决心书,表示将革命进行到底。有时大家一边看电影,一边高呼口号:“人民解放军万岁!”放映完毕,更是掌声雷动,人们久久不愿离开影院。
影片的巨大影响很快延伸至国际。1951年10月,前苏联在30个大城市举办“中国电影周”,并放映了影片《钢铁战士》,《真理报》、《苏联艺术报》等报刊杂志均发表文章并予以高度评价:“这部片子真实而带着巨大的动人力量,叙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官兵的英雄精神,叙述了他们要战胜反动势力的不屈不挠的决心”,“不论在主题的现实性上或是对主题的艺术处理上,都是一部现实主义的,真挚朴实的,是接近千百万观众并为他们所理解的作品。” 此后,长春电影制片厂建厂三十五周年还将《钢铁战士》评为优秀影片。
电影《钢铁战士》海报 中国电影博物馆
张志坚,这就是我们的榜样
《人民日报》刊发的题为《看<钢铁战士>》的评论文章,表达了人们的共同心声:“电影《钢铁战士》主要是表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为人民解放斗争英勇献身、威武不屈的精神——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这种精神通过艺术形象感染着、教育着我们。看了张志坚是那样勇于接受任务,那样坚决完成任务,那样刚强地在敌人面前毫不动摇,那样的为了人民不惜牺牲自己……能够不是我们的榜样吗?不但在火线上的对敌斗争中需要这样,在一切岗位的工作中,也需要这样;忘掉个人的利害,毫无保留地献身工作,在最困难的时候坚持下去!这就是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
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电影博物馆、中国电影资料馆、党史博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