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冯庭楷致樟、榕二兄家书,是革命烈士冯庭楷从军以来寄来的第一封信,从信中我们得以窥见革命战争年代一位共产党员的博大胸怀和崇高信念。今天,让我们通过这封家书,走近无私无畏的革命烈士冯庭楷。
冯庭楷致樟、榕二兄家书 中国国家博物馆
为所有被压迫者奔波奋斗
冯庭楷是山西省平定县张庄镇下马郡头村人。他的父亲是村里最早的党员之一。受父亲的影响,1938年5月7日,15岁的冯庭楷便参了军。随后,他被编入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三八五旅。从此,他开始去实现他“光荣的梦想”——建立一个新社会,“为群众服务,为新社会服务,以待更进一步、更彻底地完成民主和平改革的大业”。
刚入伍时,冯庭楷思家之心非常迫切,但由于时局动荡,他无法给家里写信,与家人取得联系。入伍初期,他的父亲曾一路艰险,专门去部队看望他,并在昔阳县皋落镇与他见面,不曾想,此次见面竟成了永别。
冯庭楷
在部队里,冯庭楷进步越来越大,思想觉悟越来越高,理想信念也越来越坚定。在战场上,他作战勇猛、身先士卒,自觉地担负起早日实现中华民族解放的使命,团结、带领战士们奋勇杀敌。1941年,冯庭楷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立志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
1945年9月,冯庭楷随部队参加上党战役时,是他参军后离自己的家乡最近的一次,虽然他很想回家看看自己的父母、年迈的祖母,但是迫于战事,他带着对家人的无限眷恋继续“为所有被压迫者奔波奋斗”。他只能遥望家乡,默默地为家人祝福。
上党战役中磨盘垴战斗缴获的武器
时隔九年的家书竟成绝笔
冯庭楷入伍离家后,曾不断以做生意为名给家里写了好几封信,但不知何故家中连一次都没有见到。失去家中的消息后,定格在他的脑海中的只有父亲在他入伍不久专程看望他时“深锁着愁眉,睁着一对深深的大眼”的印象,让他“感到了一种说不出的伤惨”。
1946年1月10日,国共双方签订《停战协定》,并发布了停战令。经历了长期战乱的冯庭楷心中燃起了对于和平安宁、民主团结生活局面的热切期望。4月25日,他终于忍不住对家人的思念之情,鼓起勇气,从河南安阳驻地给老家写了一封信。“离别之情,一言难尽。”信中倾注了他对亲人的无尽思念、对旧社会的痛恨和跟党走的决心。
《新华日报》号外刊登的国共双方签订《停战协定》的消息
父母接到此信后异常兴奋与激动,并在亲人间奔走相告。冯庭楷并不知道,在他参加革命后不久,他的大哥冯庭枋便也奔赴抗日战场。父母马上给他回信,并在信中嘱咐他给大哥也写一封信。冯庭楷接到父亲回信的同时也接到弟弟冯庭栋的信,令他感到意外的惊喜。冯庭楷遂于6月18日给大哥冯庭枋写了一封信,并提及自己打算在秋后请假回家探望的想法。
冯庭楷写给樟、榕两位哥哥的家书
然而国民党反动派违背《停战协定》,公然进犯解放区,冯庭楷随部队不断移动作战,回家的愿望终未能完成。直至6月23日,冯庭楷所在部队移防到河南修武县,才给家乡的父母亲写了一封回信。
1946年9月12日,定陶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军继续向晋冀鲁豫解放区进犯,占领山东菏泽城。为掩护主力部队休整,分散和疲惫敌军,冯庭楷所在团配合兄弟部队担负为时5天的阻击袭扰任务。17日归回建制休整。第二天,冯庭楷不顾疲劳起草战斗总结时,不幸突遭敌机轰炸,当场壮烈牺牲。他短暂的一生永远定格在23岁。那封回信也成了冯庭楷留给家人的绝笔。
“妈妈,我们应擦干自己的眼泪。我万一不幸为人民战死,那也无须呼哭。你看,疆场上躺着的……哪一个不是他妈妈的爱儿?”
“灾难深重的中国少衣无食者,不仅咱一家,弟这几年来正是为了自己,为了这饥寒的一群,奔波奋斗。而当这和平建设时期,弟将更努力,为群众服务,为新社会服务,以待更进一步、更彻底地完成民主和平改革的大业,而能得到巩固,那是我的光荣,是父母的光荣,是群众的光荣,也是新社会的光荣。”
冯庭楷的信
在信中,冯庭楷鲜明而坚决地表达了自己的初心,“为所有被压迫者奔波奋斗”。这是那个时代的强音,也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共同追求。虽然冯庭楷“像无数英雄母亲的爱儿一样,躺在了疆场血泊之中”,甚至连一张模糊的照片都没能留下,但他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和为劳苦大众奔波奋斗的精神,将伴随着他的3封家书,永远激励着后人奋勇前进。
资料来源:新华视点、国博君、史志山西、京华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