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中有一件细瓷碗,上面写着“作官即不许发财”7个大字,这是吉鸿昌烈士的父亲吉筠亭留给他的遗训。这只碗随吉鸿昌将军走南闯北,直到他39岁牺牲。
中国国家博物馆中收藏的吉鸿昌使用过的瓷碗
孩童时期
吉鸿昌,原名吉恒立,字世五,1895年10月18日出生于河南省扶沟县吕潭镇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其父吉筠亭在镇上以开小茶馆为业。由于家道贫寒,吉鸿昌从小就在茶馆帮父亲打下手。吉鸿昌打小就是一个硬骨头,不肯被人欺负,时常与别人打架。每回在外面打架闯祸,吉父知道后往往抡着扁担追着揍他,所以少年时代的吉鸿昌有个外号叫“扁担楞”。
吉鸿昌六岁丧母,由于家庭的贫穷,只能在劳动之余到乡孰旁听先生讲课,认了不少字,也能读一些书。他爱读历史还有民族英雄故事。在夏季里,他常在葡萄架下,向儿童和街坊邻居讲岳飞、文天祥、戚继光等民族英雄的故事,他经常是言词慷慨,情绪激动。
1909年春,家里已难苦撑,吉鸿昌便离家到扶沟县城松盛楼首饰店做银匠学徒。他在这里过着非人的生活,劳动条件恶劣,他的双手因受腐蚀而鲜血直流。后因兵荒马乱,店铺倒闭而回家。
1911年,吉鸿昌又到离家一百多里路的周口镇增盛合杂货行当学徒,在这里苦熬了两年,受尽了老板的辱骂欺凌,看到了社会的黑暗,使他更加同情劳苦人民。
“作官即不许发财”
1913年秋天,冯玉祥在河南招兵。不满18岁的吉鸿昌瞒着家里到堰城投军。他因吃苦耐劳、机智勇敢深得冯玉祥赏识,被送入模范连当学兵,不久提升为手枪连连长,而后又提升为营长。
1920年,吉鸿昌回家探望重病的父亲,父亲对他说:“吾儿正直勇敢,为父放心,不过我有一句话要向你说明。当官要清白廉政,多为天下穷人着想,作官即不许发财。你只要做到这一点,为父才死而瞑目。”吉鸿昌谨记在心,数十年来,虽因战功官至宁夏省主席兼第10军军长,但生活简朴克俭克勤。他还仗义疏财,以家资充军资,筑路修桥,并与父亲一起办学校,请名师、购校舍。
父亲去世之后,为牢记父训,他在饭碗上亲笔题写了“作官即不许发财”,每日三省其身,并请陶器厂仿制了数百个瓷碗发给全体官兵,共志廉洁,他说:“我吉鸿昌虽为长官,但我绝不欺压民众,掠取民财,我要牢记家父的教诲,作官不为发财,要为天下穷人办好事,请诸位兄弟监督。”这便是这只瓷碗的由来。
吉鸿昌使用过的瓷碗 上烧制着吉鸿昌父亲的遗训:“作官即不许发财”。
1930年日军占领东三省。担任国民革命军第22路军总指挥的吉鸿昌,多次向蒋介石发电请求抗日无果。之后吉鸿昌被逼下野,到国外“考察实业”。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爆发后,吉鸿昌中断“考察”回到天津。同年4月他加入共产党。按照党的指示,他到湖北黄陂、宋埠一带召集旧部策划起义。起义失败后,吉鸿昌变卖家产购买武器,积极联络各地抗日武装。
1933年5月,吉鸿昌与冯玉祥、方振武等在张家口组建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任“第2军军长”“北路前敌总指挥”。率部向察北日伪军进击,连克康保、宝昌、沽源、多伦四县,杀敌1000余名,将日军驱出察境,彻底回击了“抗日三天亡国论”的投降主义思潮,将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再次点燃。
英勇就义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1934年11月9日晚,吉鸿昌在法租界国民饭店遭军统特务暗杀受伤被捕,11月24日被迫押赴刑场。
他在面对“立时枪决”的命令时,镇定安详地向敌人要来纸和笔,挥笔疾书,写下了自己坎坷曲折而终于走向革命道路的一生,历述蒋介石祸国殃民的种种丑行。在给夫人胡红霞的遗嘱中写道:“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吉鸿昌披上斗篷,从容不迫地走向刑场。他用树枝作笔,以大地为纸,写下了上面这首浩然正气的“就义诗”。
刑场上吉鸿昌声色俱厉地对国民党喝道:“我为抗日而死,为革命而死,不能跪下挨枪,死后也不能倒下,给我拿把椅子来!”吉鸿昌又命令道:“到前面开枪!共产党员要死得光明正大,决不能在背后挨枪,我要亲眼看着蒋介石的子弹是怎样打死我的!”当特务在吉鸿昌面前颤抖着举起枪时,他振臂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革命万岁......”。吉鸿昌英勇就义,时年39岁。
吉鸿昌
精神永流传
吉鸿昌生前曾说过:“我能够毁家纾难,舍生报国,拒绝利诱,见危授命,这样来抗日救国,这正是党给我的感召,这正是党的意志。”这句话讲出了吉鸿昌一生思想发展和迈上革命道路的核心与根源。他留给家人和后辈的,不仅仅是大义凛然的牺牲精神,还有“作官即不许发财”的刚正清直,这些宝贵的精神将永远传承下去。
资料来源:京华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