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这本收藏于平北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发黄的《共产党人》是平北地委副书记武光老人曾经随身携带的一本书,武光老人带着它踏遍大江南北,在长城内外不畏强敌,勇于斗争,善于斗争,用生命和鲜血染红了那片神奇的土地,谱写了一曲长城内外战敌倭的壮歌,迎来了抗日战争胜利的黎明。
今天让我们一起去了解这本《共产党人》的来历和武光的故事吧!
武光随身携带的《共产党人》
平北抗日战争纪念馆
出身穷苦,投身革命
武光,原名张青甫,1911年1月出生于河北深泽。十五六岁读高小的时候就接触了共产主义。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思考,在十八岁那年,为了理想,他放弃了工作,只身来到北平寻找共产党,参加革命。他先参加了北平红色革命互济会这个党的外围组织,以洋车夫为职业掩护,在这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中宣传共产主义。1931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底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也从此开启了他的红色革命之旅。
武光青年照
1942年8月,他被派往平北任地委副书记。在前往平北途中,武光突患伤寒重病,高烧昏迷,无医无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他仍然不忘把《共产党人》刊物放在身边,伴刊而眠。这份《共产党人》曾陪伴武光战斗在平北抗日根据地,见证了平北军民在长城内外不畏强敌,勇于斗争的抗战历史,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员在艰苦的抗战岁月,不忘学习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武光
北京航空学院首任院长
1952年,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类高等学府——北京航空学院在北京成立。1954年,党中央任命武光为首任院长。正是因为解放前长期的革命斗争,造就了武光在艰苦条件下建功立业的能力,他站得高,看得远,怀着建好北航、为祖国培养航空航天尖端科技人才的信念,夜以继日地工作。
1952年祖国第一所航空学院开始兴建,这是开工时举行奠基典礼的大会
1956年11月3日,武光作为中国高等教育考察团成员随团去苏联考察。在莫斯科,他带着翻译早出晚归,对莫斯科航空学院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自1957年起,苏联火箭专家陆续应聘来到北航工作,有力地促成了北航火箭专业的建立,为培养我国自己的火箭、导弹尖端工程技术人才创造了条件,打下了基础。同年,在武光的领导下,北航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导弹设计、飞行力学、火箭发动机、火箭制导、火箭地面设备以及与火箭配套的全套新专业,不久就建立了火箭系。
北航师生自主设计制造的“北京一号”
筹办建立
平北抗日纪念碑
1986年,离休后的武光亲自筹办、建立了平北抗日纪念碑。纪念碑于1989年10月落成,碑身由净高14.2米、宽6.3米的一块巨型碑心石制成,设计灵感来源于刺刀和步枪,寓意平北广大军民和革命先烈奋勇抗击侵略者的英勇气概,象征着抗战民众用热血铸成抗战铜墙铁壁。现如今,平北抗日纪念碑已经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平北抗日烈士纪念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平北抗日纪念碑
资料来源:首都之窗、平北抗日烈士纪念园、京华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