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着一只直径18厘米的大碗和13.6厘米长的铜勺,这是戎冠秀在抗日战争时期护理伤病员时曾经使用过的。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戎冠秀使用过的大碗和铜勺
我唱晋察冀,山红水又清
山是那么红,水是那么清
如果有人问,请问好老人
这位好老人,好比一盏灯
战士给她火,火把灯点明
她又举起来,来照八路军
这是著名诗人田间创作的《戎冠秀赞歌》,朴实的诗句饱含着对“子弟兵的母亲”的赞美和爱戴。作为一个从旧时代走过来的小脚女人,一个在偏远山村长期生活的农家妇女,她用最朴素的方式和柔弱的双肩扛起了在别人看来很难担当的社会责任。
大名鼎鼎的“平山团”
戎冠秀,女,1896年生,河北平山人。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只要是与八路军有关的事,戎冠秀总是跑前跑后,在村妇救会成立的时候,她第一个报名参与。入党后不久,戎冠秀便凭着优异的工作成绩被推举为下盘松村的妇救会会长。
在戎冠秀的带领下,下盘松村的军鞋做得又快又好,在根据地当中十分出名,还受到了聂荣臻司令员的夸奖。这让每个参与其中的人都备受鼓舞。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着戎冠秀使用过的煤油灯和锥子
夜里她在煤油灯昏暗的光线下纳鞋底、做军鞋
然而,作为妇救会会长的戎冠秀,欣慰之余却正在为另一件事操心。
1941年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扫荡与反扫荡的较量日趋激烈,坚守在太行山深处的八路军亟需补充兵员。为了扩大八路军的力量,作为妇救会主任的戎冠秀积极组织了下盘松村的征兵活动,动员村里的青年应征入伍。然而,令她没有想到的是,无论她如何发动,报名的人却是寥寥无几。
下盘松村地处大山深处,生活条件历来十分艰苦,加之天灾人祸,村里的年幼子女能够活到成年已属不易。这导致许多家庭人丁单薄,劳动力缺乏,因而很多家庭不愿意把劳动力送去当兵。
戎冠秀没有放弃。为了多动员一些人参军,她想到了自己的三个孩子。于是,下盘松村的征兵大会出现了惊人的一幕:戎冠秀在征兵大会上亲自报名,要把三个儿子都送到战场上,合格几个去几个。
戎冠秀的举动,感动了村里的乡亲们,征兵大会现场立刻吸引来很多家庭踊跃报名参军。他们与众多平山县子弟兵一起组成了日后大名鼎鼎的“平山团”。
子弟兵的母亲
1944年2月10至14日,晋察冀边区第一届群英会在河北省阜平县北崖村举行。大会授予戎冠秀“北岳区拥军模范——子弟兵的母亲”称号、邓仕均“边区子弟兵战斗英雄”称号、李勇“边区爆炸英雄”称号。
邓仕均、戎冠秀和李勇的合影照 以《晋察冀三英雄》为题
发表在晋察冀画报 1944 年第 5 期封面上
就在戎冠秀参加完大会准备回驻地的时候,一位年轻的战士,突然大步走到戎冠秀面前跪了下来。戎冠秀有些摸不着头脑。她仔细打量眼前的小战士,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他是谁。见戎冠秀一脸疑惑,小战士立即解释道,我就是您曾经解救过的那个伤员。
1942年秋季,日军调集7万大军,向晋察冀边区发动了惨绝人寰的“梳篦大扫荡”。一日清晨,戎冠秀意外发现一名胳膊负伤的八路军战士正沿着山路往村里走去。她急忙小声喊住战士,并引导他到山上一处人迹罕至的高坡处躲避。但戎冠秀突然发现,能够藏人的洞穴,距离地面足有一人多高,伤员根本没法自己进去。戎冠秀让小战士踩在自己的肩膀上,用尽全身力气,将伤员托进洞内。
在确认小战士已经隐蔽好之后,戎冠秀急匆匆地转身下山,密切观察鬼子的动向,一直到搜捕的日军撤离,才悄悄返回山洞,将伤员带回家中疗伤。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受伤的小战士很快痊愈了。临行前,这名战士怀着依依不舍之情,向戎冠秀深情地喊了一声:“妈妈。”
在下盘松村的伤员转运站,每天都会有大批的八路军伤员路过或短暂休养。在艰苦的抗日战争年代,戎冠秀能给伤病员们吃得最好的食物就是豆浆和豆腐脑。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戎冠秀磨豆浆和豆腐的小石磨
戎冠秀的孙子李耿成回忆说:“一次,有位重伤员头上被敌人砍了6刀,血肉模糊,奄奄一息,抬担架的同志都说没救了。奶奶先用温开水给伤员擦洗伤口,再敷上中草药。伤员牙关紧闭,喂到嘴里的水顺着嘴角流了出来,奶奶就用小勺,轻轻撬开牙缝,再用勺一滴一滴喂,半碗水足足喂了一个小时,过了一会儿,伤员慢慢睁开了眼,但是还不能说话,奶奶又喂了他一碗豆腐脑。”
这样的场景,曾多次在戎冠秀的家中上演,伤员们一个个痊愈,又一个个重返战场,奋勇杀敌。
幼子牺牲 戎冠秀化悲痛为力量
新中国成立了,戎冠秀平静的生活却被一封电报打破。1951年,她的三儿子李兰金牺牲在朝鲜战场上。当全家人都悲痛不已时,坚强的戎冠秀却没有流一滴眼泪,语气平静地开导全家:“兰金子是为朝鲜人民和中国人民的幸福而牺牲,死得光荣!”。
幼子牺牲,身为母亲的戎冠秀怎会无动于衷?不过,她已经将一个母亲对于儿子的爱,投射在千千万万子弟兵的身上。1960年,戎冠秀作为河北省赴福建前线慰问团成员,前往一线部队慰问解放军。在这里,戎冠秀仍像当年关心八路军一样,为战士浆洗缝补。不仅如此,她还像母亲一样,认真倾听每一个战士的思乡之情。有的战士在倾诉过程中,会情不自禁地叫一声“妈妈”。
1982年1月,原总政治部向“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赠送“爱国拥军”金匾
1989年8月12日,“子弟兵母亲”戎冠秀因病逝世,享年93岁。老人逝世后,聂荣臻元帅第一时间发去唁电。唁电中写道:戎冠秀同志的英雄业绩鼓舞了晋察冀边区千千万万的人民和人民子弟兵,正是这种军民鱼水感情,使我们赢得了革命战争的胜利。我们应该继续发扬她的革命精神,继承她的遗志,为保卫和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中国而努力奋斗。
资料来源:新华社、中国军网、中国文明网
国博君、CCTV国家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