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在香山革命纪念馆“为新中国奠基——中共中央在香山”主题展览中,展示着一本由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政治部印行的《渡江一日》。这本书源自于战前的动员宣传,是为了如实记载渡江战役、百万雄师下江南这一波澜壮阔、永垂军史的伟大战役。
今天让我们一起去了解《渡江一日》背后的故事吧!
《渡江一日》在香山革命纪念馆
“为新中国奠基——中共中央在香山” 主题展览展出
《渡江一日》起源
千百艘船直驶南岸
《渡江一日》源自于战前的动员宣传。当年,为了如实记载渡江战役、百万雄师下江南这一波澜壮阔、永垂军史的伟大战役,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政治部在渡江战役之前发出号召,动员全军同志在渡江战役中动笔为文。
战后,指战员、炮兵、船工这些平凡而伟大的渡江战役亲历者们向三野政治部踊跃投稿,稿件总数500余篇,字数达100万以上,编委们从中精选了120篇稿件,整理出版了《渡江一日》,为我们记载了1949年4月23日那个永恒的夜晚。
渡江战役
渡江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继战略决战胜利后,对国民党军进行战略追击的第一个战役。
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沉重打击下,国民党政治、经济、军事陷入总崩溃。蒋介石为了赢得时间,伺机卷土重来,企图依托长江天险阻止人民解放军渡江南进,一方面宣告“引退”,由“代总统”李宗仁出面提出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另一方面仍以国民党总裁身份总揽军政大权,加紧部署长江防线。
1949年二三月间,中央军委依据向长江以南进军的既定方针,命令第二、第三野战军和中原、华东军区部队共100万人,统归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的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指挥,准备在5月汛期到来之前发起渡江战役,歼灭汤恩伯集团,夺取国民党政府的政治经济中心南京、上海以及江苏、安徽、浙江省等广大地区。
为了早日结束战争,实现真正的和平,毛泽东提出了与国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的八项条件,人民解放军为此数度推迟渡江南进的时间。当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已达成的和平协定上签字后,毛泽东和朱德于1949年4月21日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1949年4月21日
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4月20日晚至21日晚,第二、第三野战军百万大军,发起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渡江战役。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的千里战线上,人民解放军以排山倒海之势,一举突破国民党军陆、海、空军组成的长江防线。22日,国民党军实施总退却,分别向浙赣路、杭州和上海撤逃。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国民党22年反动统治的灭亡。
解放军占领总统府
渡江战役的胜利,宣告了蒋介石集团的覆灭,大大加快了全国解放的进程。
48幅珍贵照片下的渡江战役
《渡江一日》全书共20余万字,全景记录了渡江之前千军万马挺近江边、积极备战在长江北岸,到英勇渡江、发起总攻的渡江之夜,到胜利追击,攻占南京,大围歼战胜利结束的历史进程。
书中记录了备战在北岸的情形、英勇的水手和船工、江南人民的爱与恨,内容丰富真实,笔情朴素简练,以报告文学的方式再现了渡江战役这一规模巨大、作战艰苦的伟大战役。
严守纪律的解放军官兵夜宿上海街头
此外,书中附有48幅照片,记录了许多珍贵的历史画面。如向长江进军、医务人员蒙眼练习包扎、战士们制作芦苇救生圈、江北民众开河道、向江边进军、千船齐放大军渡江、骑兵经过白渡桥、追击敌人、国民党军举手投降等。其中解放军战士飞身登岸、解放军严格执行城市政策,进城之后在马路上露宿的两张照片更是流传已久的经典作品。
书中一组18幅图片的“英勇的渡江竞赛”连环画,实录了解放军213团在无为县渡江战役的壮烈经过。全书图文并茂,令人如在作战现场,极富可读性。
资料来源:香山革命纪念馆、中国军网
渡江战役纪念馆、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