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第30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十大读书人物”揭晓
首页> 专题频道> 读书专题> 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 十大读书人物> 新闻资讯 > 正文

第30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十大读书人物”揭晓

来源:光明网-《中华读书报》2021-07-21 20:0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十大读书人物”评选是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中华读书报承办的重要文化活动,自2012年创办,迄今已成功举办八届。

第30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十大读书人物”揭晓

中宣部印刷发行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董伊薇揭晓第30届书博会“致敬读书人物”和“十大读书人物”。《光明日报》记者韩寒 摄影

  这项活动充分利用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这个平台,在全社会培育、挖掘、推荐、评选、展现、宣传先进读书人物,充分发挥典型人物的榜样作用,有力推动了全民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社会影响日益广泛。今年是这项活动第九次举办。本届书博会“十大读书人物”评选结果今日在济南揭晓。

第30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十大读书人物”揭晓

第30届全国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十大读书人物”颁奖活动集体合影,第30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组委会供图

  安维智:让书香像芦苇花一样飘荡

  安维智从未因家贫辍学而停止对读书的热爱。他一边放牧牛羊,一边省吃俭用买书阅读。为了带动地处沙漠边缘条件艰苦的家乡后辈们共同读书,他到乡里、县里跑单位,找熟人,四处募捐图书推广阅读。常年的奔波呼吁感动了许多人。2015年,老人利用自家房屋开设了牧民书屋。他给书屋取名为“尕牧什拉芜尔书屋”。其含义是希望书籍像家乡的芦苇花一样飘荡,播撒知识的种子。如今,书屋已成为周边乡民们的精神家园。

第30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十大读书人物”揭晓

甘肃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新闻出版局局长王成勇为安维智颁发荣誉证书。《光明日报》记者韩寒 摄影

  年近古稀的安维智是甘肃省张掖市肃南县明花乡莲花村一位地地道道的裕固族牧民,从小酷爱读书。由于家庭贫困,安维智只读到小学毕业。少年的他常常因为放牧时看书入迷,弄丢了家里的羊只。长大后,他省吃俭用,省下来的钱都用来买书。他和妻子张兰花在麦田里割麦子,常常是妻子已经割了半亩地,他却躺在麦垛上看书看得天昏地暗;妻子让他去买东西,他经常忘了要买的东西,最后抱着一堆书回家……时间久了,乡亲们都传播着安维智爱读书的故事。

  莲花村地处巴丹吉林沙漠边缘,交通条件较差,牧民平时的文化生活非常单调,忙完了活计就是聚在一起喝酒,喝醉了还常闹事。近些年智能手机普及了,村里好多年轻人又迷上了玩手机游戏。安维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萌发出建立一个牧民书屋的想法,他想让孩子们、年轻人多读书,多增长知识,把心思花在正道上。

  于是安维智只要有时间就去乡里、县城跑单位,找熟人,找文化部门申说自己的想法,四处募捐“化缘”。大家被他的精神所打动,经常捐助一些图书,安维智手提肩扛,有时要徒步上百公里,把图书全部搬回家。

  安维智常年的奔波呼吁感动了许多人。2015年,乡里出面联系县图书馆,给他捐赠了3个木制书柜和2张长条桌子,老人把自己家里一间较大的房子腾出来收拾了一下,正式把书屋建了起来。他给书屋取名为“尕牧什拉芜尔书屋”,其含义是希望书籍像明花乡海子周围的芦苇花一样飘荡,播撒知识的种子。他说:“每个人只要好好读书,有了文化知识就走正道了,家庭就和睦了,社会也就变好了。”

第30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十大读书人物”揭晓

  尕牧什拉芜尔书屋成为周边四个村唯一的公益书屋,时间久了,十里八乡都知道这间书屋。农忙空闲下来的时候,群众纷纷过来看书,每晚书屋都十分热闹,不少年轻人还带着孩子来查阅学习资料。暑假的时候,孩子们三五成群来看书,驻地部队官兵有时也过来借阅图书,书屋成了周边乡民们的精神家园。

  2020年11月,在安维智的积极争取和政府的帮助下,书屋由原来的28平方米扩建到了60平方米。书屋更加宽敞明亮,设备更加齐全,更好地满足了群众读书需求。2020年9月,张掖市委党史研究室联合肃南县委党史研究室、肃南县志办在明花乡举办“党史进乡村、助力小康梦”党史宣教活动,并向尕牧什拉芜尔书屋捐赠党史图书200余册,不仅丰富了图书的收藏,还积极推动了党史“七进”活动向基层一线的进一步延伸。

  2016年,安维智一家被明花乡政府评为2015年度“最美家庭”;同年,肃南县文明办、文广局授予其“121家庭读书爱书藏书十佳户”;年底,安维智一家又被甘肃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读者出版集团评为“耕读人家”。

 

  蔡伟:从三轮车夫到大学教师

  蔡伟自幼爱上古文字与古书。高考落榜后,他当过临时工、摆过地摊、蹬过三轮车送货……艰苦的生活并没有消磨掉他对古文字的热爱,每隔两三天,他就要去图书馆借一堆书回家看。而那些不外借的书,他就整本抄下来,用心学习。功不唐捐,玉汝于成,2009年,已经38岁且仅有高中文凭的蔡伟被复旦大学破格录取为博士生,师从学术泰斗裘锡圭教授。如今的他,已是一名大学教师,安心向学,如鱼归海。

第30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十大读书人物”揭晓

贵州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新闻出版局局长张玉广为蔡伟颁发荣誉证书。第30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组委会供图

  70后蔡伟出生在辽宁锦州一个工人家庭,自幼因练习书法爱上古文字与古书,从小学到中学,语文成绩一直拔尖,但终因严重偏科导致高考落榜,进入一家胶管厂当工人。这份工作需要三班倒。倒班之余,他泡图书馆,几乎把能看的书全看了一遍。三年后,工厂倒闭,蔡伟下岗。之后十几年,他先后在食堂当临时工、摆地摊、蹬三轮车送货。艰苦的生活并没有消磨掉他对古文字的热爱。摆摊间隙,蔡伟忙里偷闲读书。别人扔掉的废烟盒,他经常捡来抽出锡纸记笔记。每隔两三天,他就要去图书馆借一堆书回家看;而那些不外借的书,他就整本抄下来,慢慢翻阅。一部《尔雅》,他足足抄了20天。虽也常光顾旧书店,但总是看得多,买得少,微薄的收入不足以支撑他随性购买喜爱的古籍。

  自学四五年后,24岁的蔡伟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给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裘锡圭教授写信,请教问题,也提建议。不到10天,裘锡圭教授回信:“您对传统‘小学’真心好之,不计功利,刻苦潜修,十分钦佩。”此后他又同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李学勤等学者通信。在学者们的指导下,蔡伟发表了少量文章,还在几所知名高校主办的学术网站上发表自己的学术观点,引起了学界关注。蔡伟的网名叫“抱小”,有“志向小学”之意。“小学”,为中国古代对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的统称,后来章太炎将其易名为“语言文字之学”。“小学”作为专门的学问,可以追溯到秦汉之际,虽然当代大多数人可能对其很陌生,但确是搞古文献研究的基础。蔡伟的满腔热情,都投注在了这门“冷”学问上。

第30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十大读书人物”揭晓

  2008年,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与中华书局、湖南省博物馆联合编纂《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临时聘请蔡伟加入。一年工作期满,蔡伟不输一般专家的能力得到认可。2009年,裘锡圭、李家浩、吴振武三位著名学者联名写了推荐信,连同复旦大学的申请一起报送教育部,已经38岁且仅有高中文凭的蔡伟被复旦大学破格录取为博士生,师从裘锡圭教授。

  蔡伟在复旦大学勤修6年,期间不仅要和其他博士一起上课,还要加修一些本科、硕士课程,恶补基础性通识课程。学分修满,博士毕业,蔡伟进入贵州省安顺学院图书馆古籍特藏部工作。如今他是安顺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负责编写馆藏古籍书志,此外还教三门课:古代汉语、文字学和书法。扎进古文字三十余年,蔡伟终于可以在衣食无忧的环境中,安心向学,努力将晦涩难懂的古文字,作出准确释义。蔡伟还打算好好整理一下有关贵州、安顺本土的历史文献,为第二故乡做一点贡献。

 

  陈霞:墨兰书社,星火燎原

  陈霞将爱书的热情灌注在生活里、工作中,创建了扎根西域边陲的墨兰书社。为积极推广全民阅读活动,她身体力行,一个人一个人影响,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带动,一书群一书群引领,三年内累计培养27位阅读领航人、75个不同行业的读书群,带动四千多位书友参与朗读活动;她自费设立“奖读金”,奖励近百名中小学生;她设立500人读书大讲堂,推荐经典阅读书目,举办各类读书讲座。2020年墨兰书社被国家韬奋基金会授予“推广全民阅读、创建书香社会基地”。

第30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十大读书人物”揭晓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出版处副处长马永民为陈霞颁发荣誉证书。《光明日报》记者韩寒 摄影

  年仅1岁时,陈霞被父亲从宁夏六盘山下带到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的木垒河畔。父亲背着一麻袋书,在那个小县城租了一间民房,创建了当地第一家新华书店。她是在书堆里长大的,读的第一本书是《欧阳海之歌》。这奠定了她儿时的英雄梦,助长了侠道义肠,使她成了知恩图报、重情重义的人。

  年少时受到牵连的陈霞被剥夺了继续上学的权利。苦闷的她从一直热爱的阅读中寻到寄托。她说:“学校时光虽然停止,学习的生活却不能结束!有些弯路走过了,才知道并非所有的挫折都是坏事。一个人,有了阅读的习惯,越读越知道自己无知,越知道自己无知就越爱读书,上了瘾,就戒不掉了。”

  当了近20年教师后,陈霞进入文博系统工作。作为博物馆馆长,她对阅读的热爱一直灌注在生活、工作中。1997年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在《文学界》《中国文物报》等杂志报刊发表作品一百多万字,出版散文集《回家》《天风吹固的冰火》等6部。

第30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十大读书人物”揭晓

  2010年从昌吉州文物局书记兼副局长任上退休后,陈霞更专注于公益阅读推广事业。她联合两位书友共同创立墨兰书社,取意墨兰“朴实无华,不择土壤,荒地、山坡、草原、路旁都能生长……不畏寒暑,不怕风吹雨打,具有生生不息的生命力”。陈霞身体力行,一个人一个人影响,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带动,一书群一书群引领,三年内累计培养27位领航人、75个不同行业的读书群,影响了数百个家庭,四千多位书友参与了朗读,设立500人读书大讲堂,每周都在举办“一本书分享”活动,精选经典阅读书目160多种。为培养更多读书种子,她自费设立“奖读金”,累计奖励近百名中小学生,举办各类读书讲座200多场次,受众达5万多人次。

  发动群众,星火燎原。如今书社建立起来妈妈群、自闭症群、大学生群、援疆群、六点半课堂……发展书友扩展到全国18个城市;活跃在民间的29个小分队不停地向底层渗透。除此外,墨兰书社联合学校、社区、图书馆、敬老院、机关单位、培训基地以及其他读书社团,举办“4·23 读书节征文”“为党读颂歌”等活动;并连续组织如“经典伴我成长”“春天里的读书声”“书籍是思维晋级的魔杖”“系好人生的第一个扣子”“中国文化中的智慧”等多场讲座。特别是在抗疫期间,有多位书友参与了抗疫征文,记录疫情期间的真人、真事、真情,为后人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抗疫原始文献。

  陈霞被昌吉州、市委宣传部树立为模范读书领头人。2020年墨兰书社被国家韬奋基金会授予“推广全民阅读、创建书香社会基地”。

 

  高雪:为推广阅读走遍132个偏远乡村学校

  2008年汶川地震后,高雪走上志愿服务之路。西部乡村儿童缺少阅读引导的现状让她深深痛心,“帮助农村儿童用书本打开世界”的理想由此扎根。十余年来,高雪走遍了重庆32个区县132个偏远乡村,用自身模范行动感召吸引2000余名志愿者,到农家书屋开展阅读陪伴、少儿故事会等读书活动1000余次,提供服务4000余小时,受益儿童6万余人次。她先后被评为重庆市“十大乡村阅读榜样”“最美志愿者”等。

第30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十大读书人物”揭晓

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新闻出版局局长李 鹏为高雪颁发荣誉证书。《光明日报》记者韩寒 摄影

  2008年汶川地震后,高雪第一次穿上志愿者服装,走上街头为灾区筹集善款。之后,她一边在公司任职,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参与志愿服务。2009年12月,作为重庆山城志愿者服务队的一员,高雪自费走访乡村。她发现,很多农家书屋设施不完善,仅有一个书架,上面零星放着几本图书,很难做到孩子们能随时自由取阅自己喜欢的图书。而在乡镇上一般没有书店,对于山区村小的孩子们来说,阅读一本好书,随时阅读一本真正适合他们看的书,是一件奢侈的事。“帮助农村儿童用书本打开世界”的理想自此扎根在她心中。

  在担任石盘村农家书屋志愿服务大使期间,她为石盘村提供每周两次、每次不少于3小时的志愿服务。线上,她专门成立了微信交流群,成为村里永不闭门的“农家书屋”和孩子们的“第二课堂”;线下,她带领100余名山城志愿者为书屋提供伴读、讲故事、阅读沙龙等志愿服务,与区文联、区图书馆、跳磴镇文化服务中心等联合举办文艺演出、知识讲座、演讲比赛等各类活动100余场。

第30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十大读书人物”揭晓

  十余年来,高雪走遍了重庆32个区县132个偏远乡村,用自身模范行动感召吸引2000余名志愿者,组建社区志愿者队、高校联合支教队、故事妈妈团队等多支志愿服务队伍,开展阅读陪伴、创意手工、少儿故事会等阅读推广活动1000余次,提供服务4000余小时,受益儿童6万余人次。她积极组织开展“梦想书屋乡村儿童阅读计划”“梦想书架儿童服务站”等多个公益阅读支持项目,募集资金,为阅读资源匮乏地区捐建梦想书屋10所、梦想书架与读书角2500个,捐赠童书10万余册,联合慈善机构打造大渡口东正儿童服务站,开展活动230多次,服务儿童2100多人次。在中国扶贫基金会的支持下,高雪还将“梦想书架”捐助到了海拔4000米的青海玉树杂多县昂闹村小学,受到了当地教育部门的赞扬和师生们的喜爱。这些图书让孩子可以沉浸在阅读的世界,得以被感动,被激励。她建立推行的乡村儿童阅读“片区化服务”推广模式,帮助偏远乡村小学打造成为书香校园。

  面对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高雪不惧危险,积极组织志愿者捐款捐物参加抗疫防控,用实际行动配合20个基层社区开展防控宣传和疫情排查,多次在线上开展“抗疫”居家隔离居民心理疏导活动、“国学之美,阅读经典”活动,参与居民超过500余人。同时,她带领150余名志愿者克服重重困难,行走上万公里,在重庆乡村开展阅读和艺术活动100余次,受益人数超过1.5万。她把自己及志愿者的力所能及汇集成一股抗击疫情的力量,真正做到了疫情防控,复工复产两不误。

  高雪先后获得重庆市“十大乡村阅读榜样”“最美志愿者”“最美扶贫志愿者”等称号。

 

  韩吉日木吐:达尔罕草原上蒙古汉子的书香情

  蒙古汉子韩吉日木吐自小是个“书虫”。他坚信读书的力量。2014年,他和爱人高红兰花费3万元盖起60平方米的板房书屋,并向本嘎查170多户农牧民发放《致农牧民阅读倡议书》,倡导农牧民们来书屋免费借阅图书,用知识武装自己,用现代科技助力农业生产。书屋得到全国各地网友的关注与捐助,藏书达到了1.5万册。他感恩捐书的朋友们,将书屋命名为“安达书屋”。书屋为村民种下了“智”富的种子,也为孩子们插上了知识的翅膀。

第30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十大读书人物”揭晓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外宣办主任韩昀祥为韩吉日木吐颁发荣誉证书,《光明日报》记者韩寒 摄影

  1989年,17岁的韩吉日木吐因为家里经济条件限制无奈辍学,但即便农活儿重压在肩头,也始终坚持读书学习提升自我,因此被乡亲们称为“毕其格台(有文化的)庄稼人”。他也常做一些“文化人”做的事儿,成为乡亲们乐于交往的安达(贴心人)。

  他坚信读书能改变一个人,一有机会去书店就买书。到2014年,他家里已有了800余本书。为免费给村民提供阅读平台,通过推广阅读帮助村民用知识武装自己,用现代科技助力农业生产,他决定自建书屋。他和爱人高红兰商量后,2014年花费3万元盖起60平方米的板房书屋。

第30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十大读书人物”揭晓

  书屋建成了,图书少成了问题。韩吉日木吐四处联系各方朋友帮忙宣传,《通辽日报》蒙古文版刊登了这个消息,引起全国各地网友和朋友们的关注。旗有关部门以及旗内外各界人士纷纷赶来参观。内蒙古蒙古语卫视《喜鹊踏枝》栏目一次性赠送了600多册图书,内蒙古电视台主持人阿丽玛也赠来图书……来自四面八方的爱心书籍让原本空荡的小屋充满了书香。他感恩捐书的朋友们,将书屋命名为“安达书屋”。如今,“安达书屋”藏书达1.5万册,涵盖政策、法律、文学艺术、教育、历史、科技、卫生等几大类。他又自费订了《通辽日报》《娜荷芽》《少年时报》等5种报刊。

  书屋创建后,韩吉日木吐为本嘎查170多户农牧民发放《致农牧民阅读倡议书》,倡导农牧民们来书屋免费借阅图书;在每年的“4.23世界读书日”,他在村民中开展阅读推广活动,评选优秀农牧民读者颁发奖品。邻村的读书爱好者也常来借书,放假归来的孩子们更是把这里当成了“家”。同时,有不少旗内外机关单位主动与韩吉日木吐联系,与“安达书屋”联合举办文化文艺宣传活动,像2016年8月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蒙语部、通辽广播电视台蒙语综合广播主办,科左中旗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中共巴彦塔拉镇委员会承办,安达书屋协办的“安达杯好来宝”大赛、2017年4月由科左中旗旗委宣传部等在安达书屋举办的“4.23世界读书日”和庆祝自治区成立七十周年活动等,社会影响都非常好。“安达书屋”填补了偏僻乡村的文化资源空缺,为想要致富的村民种下了“智”富的种子,为孩子们插上了知识的翅膀。

  韩吉日木吐2016年获得自治区阳光工程文化志愿者称号;2017年获通辽市公益活动大赛“最佳影响力组织”称号;2017年4月,获得通辽市十佳阅读组织称号和内蒙古自治区“书香家庭”称号。

 

  李济远:承祖训办书院,推广阅读传道授业

  李济远在山东农村教育一线工作多年,心忧乡村儿童的成长。他把婚房腾出来,自费投入数十万元扩建了村里的农家书屋服务孩子们。李济远夫妇周一到周五义务辅导孩子们学习,周末则开设传统文化与艺术类免费课程。在他的公益精神感召下,数百名志愿者前来推广阅读,书院也在周边开设了8个分院,深受当地群众欢迎,乡村阅读氛围日渐浓厚。李济远被评为全国优秀农家书屋管理员,他的家庭也被评为“全国文明家庭”。

第30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十大读书人物”揭晓

山东省新闻出版局、省版权局副局长王俊冰为李济远颁发荣誉证书。《光明日报》记者韩寒 摄影

  山东省高密市经济开发区乡村教师李济远的高祖李符道在清代末年曾是远近闻名的乡贤,以“书香继世,德行四方”为家训创办“宝德斋”,义务为周围村庄的少年子弟传道授业,声名远播。李济远在农村教育一线工作多年,见到越来越多的孩子因沉迷网络而耽误学业,有感于因父母打工繁忙无暇关心孩子学业,他萌发了效仿祖上德行,办一个公益书屋的想法。

  他把自己的婚房腾出来,自己和妻子则借住在叔父家。两个人冒着酷暑,骑着电动车到市区,辗转各个书店精心挑选书籍;怕孩子们热着,他们把全家第一台空调安在了即将开办的书院里……一番折腾下来,夫妻俩辛苦积攒多年的3万元积蓄花个精光。2013年7月,高密市冯家庄农家书屋——“宝德书院”正式成立。

第30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十大读书人物”揭晓

  他给孩子们印发阅读积分卡,坚持每月评选读书之星进行表彰。书屋不光是读书的场所,更是孩子们学习、接触更多艺术的好地方。李济远夫妇周一到周五辅导孩子写作、练字,周末有绘画、武术等特长培训,扑灰年画、高密剪纸、泥老虎、高密茂腔这四样高密“非遗”也是冯家庄农家书屋的常规课程。为让农村孩子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李济远和妻子自编乡土童蒙诵读教程,主持主讲国学阅读。而这所有课程、书籍、场地全部是免费提供。

  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的村民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书屋。孩子多了,原来的房子装不下,2016年4月,李济远投资14万元,对房屋进行了改造扩建。这些钱都是夫妻俩用工资、靠种地辛辛苦苦攒下的。二人的善行义举赢得了很多人的尊重,不少企业提出捐助资金,但都被李济远婉言谢绝,实在推脱不过的,就让对方换成书籍、桌椅等实物。在他公益精神感召下,数百名志愿者前来推广阅读。他还利用先进的数字图书管理设备进行规范管理,组织阅读志愿者开展写作指导、诗词鉴赏、绘画剪纸培训、朗诵等活动,同时组织农家书屋小读者成为小小志愿者,参与到全民阅读的推广进程中来,知行合一,小手拉大手。此外,他还团结带领一批有识之士,在其他村落成立分部,将这一模式进行复制推广,现已建成8个分院,深受当地群众欢迎,乡村阅读氛围日渐浓厚。2019年6月,山东省出台全面推进小学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鼓励全省小学开展课后延时服务。仅当年暑假,就有110名大学生来到包括冯家庄农家书屋在内的各个书屋支教。

  李济远夫妇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家庭”“全国最美家庭”等荣誉称号,书屋也被评为中宣部双服务先进集体、全国示范农家书屋、山东省全民阅读示范基地,李济远获评全国优秀农家书屋管理员。

 

  刘厦:轮椅上的生活与诗歌

  刘厦和姐姐刘宁在一周岁时被确诊为脊髓性肌萎缩症,小时候没上过一天学校,要强的姐妹俩自学完成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全部课程。在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刘厦姐妹来到河北师范大学旁听学习。病魔没有击垮一家人的精神,阅读与文学创作让刘厦寻找到生命的力量。几年来,姐妹俩靠一张嘴、一根手指在轮椅上创作出众多作品,相继在《诗刊》《文艺报》等报刊发表。刘厦还出版了诗歌集《长草的时光》和散文集《遇见生命》。她说:“把我的诗和我的生活相加,才是我完整的生命。”

第30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十大读书人物”揭晓

第30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十大读书人物”刘厦。《光明日报》记者韩寒 摄影

  “春天来了,窗花的背影不再灰暗而变得清澈,我的病床也变得松软,我知道它即将长出藤蔓,让梦想的花朵全部盛开……我在腊月发芽,我在三月收获,我收获了一个春天。多么好的结果,一切又开始了。”

  这首诗发表在2011年6月的《诗刊》上。它的作者,是位全身瘫痪的80后女孩——河北省晋州市马于镇后彭头村的刘厦。她还有位姐姐,跟她一样,也坐在轮椅上。

  刘厦和姐姐刘宁在一周岁时被确诊为脊髓性肌萎缩症。这是一种至今仍无法治愈的疾病,患者最终将全身瘫痪。由于身体的残疾和家庭经济条件等各种因素,姐妹俩没进过一天学校。为了满足孩子求学的欲望,父母买来书籍、铅笔和小黑板,用自己有限的知识储备给姐妹俩上课。姐妹俩很要强,自学完成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全部课程。慢慢地,刘厦发现自己喜欢上了文学,更偏爱诗歌和散文。在一些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她们姐妹来到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学习。这让刘厦的写作有了质的提升。

第30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十大读书人物”揭晓

河北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印刷发行处处长盖征西为刘厦(晋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冯士广代领)颁发荣誉证书。第30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组委会供图

  随着年龄增长,两姐妹的肌肉萎缩程度越来越严重。刘厦的手已经基本没有办法活动了,写作只能靠姐姐一起完成。早上七点,姐妹俩分别由父母推到电脑旁。刘厦戴上麦克风,使用语音输入软件,将语音识别为文字输入电脑,一旁的姐姐用写字板代替鼠标,用自己唯一勉强还能活动的右手食指滑动写字板,来调整格式、语句和修改错别字。就这样,姐妹俩靠一张嘴、一根手指在轮椅上创作出众多作品,相继在《北京文学》《诗刊》《文艺报》等知名文学报刊发表,达数十万字。刘厦还出版了自己的诗歌集《长草的时光》和散文集《遇见生命》。

  “如果问我为什么要写作,我会说:为了突破生命的困境,为了弥补生命的缺失。”她说,健康的缺失只是表象,如果从生命的层面来说,自己缺失的,其实是一条条可供选择的路。2012年,刘厦和姐姐夜以继日用8个月学完了心理咨询的课程,希望能够取得执业资格,用力所能及的方式,除写作之外,再开拓一片天地,再创造一份价值。姐妹俩考取了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并在2012年底开办了爱命运网络心理咨询工作室,已免费为百余名残疾人做心理疏导。

  刘厦微信公众号叫“刘厦问路”,在她看来,人生就是一次探索。“人生有两条路要走,一条路是脚在走,一条路是心在走。”“把我的诗和我的生活相加,才是我完整的生命。”刘厦曾荣获2012年石家庄市“十大自强模范”“河北省百名青年风尚人物”“2016年石家庄自强之星”等荣誉称号。她的故事被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等媒体报道。

 

  刘晓娜:执守岛上书店三十年

  刘晓娜怀揣一颗温婉执着之心,32年努力经营着一家岛上书店,积极为岛上师生、居民、驻岛边防部队服务,潜心致力于当地阅读推广事业。岛上图书资源匮乏,为了寻找读者想要的书,她每月往返于上海等地进货,经常是独自乘坐轮船,船上睡一宿天亮才抵达上海码头。图书沉重,搬运苦累,但看见读者拿到心仪的书,她心中就有说不出的欣慰。刘晓娜执守岛上书店三十年,以单薄之躯踏实地肩负起一份全民阅读推广的社会责任。

第30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十大读书人物”揭晓

济南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周鸿雁为刘晓娜颁发荣誉证书。《光明日报》记者韩寒 摄影

  1989年,出于对图书的热爱,出生在浙江舟山六横小岛上的刘晓娜接手了姐姐开办的书店。当时,书店每天的营业额只有三五十元,资金周转十分困难。为了节省开支,她每天中午到隔壁单位食堂打上3两米饭和一碗菜汤就是一餐。她把所有的热情与精力全部投入到了书店经营与读者服务上。舟山地处海岛,交通不便,进货很困难。早些年,岛上图书资源匮乏,为了寻找读者想要的书,她每月往返于上海等地进货。经常是独自乘坐轮船,船上睡一宿天亮才抵达上海码头。福州路新华书店批发部、科技书店、南京路新华书店都留下了她的身影。每次挑好四大包书,她才会心满意足地离开。书多又重,挤不上公交车,当时手头拮据,打不起车,只好沉甸甸地拎着走到码头,因搬运用力至今还留下了后遗症。工作苦累,但看见读者拿到心仪的书,眼神里跳跃着的喜悦光芒时,她心中有说不出的欣慰,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不管寻书的过程有多么艰辛,她从不加价,渐渐的,书店在岛城有了名气。

  2001年,刘晓娜加盟席殊书屋,使书店的服务水准和图书周转量有了极大的提高。她的书屋成为海岛读者的购书首选地,也汇聚了一大批相对固定的读者群体。2002年起,刘晓娜开始组织阅读类文化活动,书店逐渐成长为岛城的文化地标,读书人的精神家园。多年来,书店的读者沙龙活动连续不断,仅2016年至今就组织举办各种形式的阅读推广活动200余场。然而其中辛酸,外人多不知道。在网络大潮冲击下,从2007到2013年,实体书店经营每况愈下,她每天都在要不要放弃和如何让书店活下来之间绞尽脑汁,一家人甚至准备卖房、贷款以支持书店。

第30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十大读书人物”揭晓

  在家人和老读者的支持下,书店挺过了难关。2013年,中央出台了对实体书店的扶持和免税政策,刘晓娜的书店获得了财政扶持。为顺应新的时代潮流和城市发展的需要,2016年,刘晓娜将书店更名为“岛上书店”。同年,在舟山定海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岛上书店成为定海区首家体验式城市书房,先后有张抗抗、汪兆骞、张炜、何建明等名家大家、文化学者在这里开办讲座,与岛城读者面对面交流心得,传播文化。

  32年来,刘晓娜坚持走品质之路,赢得了读者的信赖和支持。目前书店拥有会员10000多人,常备销售品种在5000种以上,约计3万册。刘晓娜以书结缘,以书会友,在舟山这座小城,以单薄之躯踏实地肩负起了“全民阅读”推广的社会职责,并积极投身文化公益事业,常年组织开展各类图书阅读分享活动。她的图书事业稳步发展高质量提升,受到了岛上居民交口称赞,被当地主管部门树为经营典范和企业文化标兵。

 

  彭超:无臂男孩的书香逆袭路

  6岁时因不慎被高压电击中,彭超失去双臂。坚强的他每天练习写字、吃饭、洗脸刷牙、穿衣、做饭,终于做到了以脚代手,生活可以自理。求学更是不易,为了用脚写字,即便在冬天,他依然穿着拖鞋上学,一双脚被冻得裂开,每走一步都疼痛难忍。功夫不负苦心人,2015年他以高分如愿入读四川大学,2021年又考上了同济大学硕士研究生。他自幼喜欢诗词,曾夺得央视《中国诗词大会》首位擂主。2019年,彭超荣获“全国自强模范”。

第30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十大读书人物”揭晓

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新闻出版局局长周青为彭超颁发荣誉证书。《光明日报》记者韩寒 摄影

  彭超1995年出生在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一个普通家庭,6岁时因不慎被高压电击中,失去双臂,生活全靠父母照料,昂贵的手术费让家里一贫如洗。痛苦过后,总要学会自己爬起来,彭超开始练习用脚写字、吃饭、洗脸刷牙、穿衣、做饭,每天练习10个小时。刚开始时困难重重,他忍着身上的疼痛坚持着,哪怕脚上起泡,脚抽筋了,也不松懈。每天早上晚上,他都在锻炼脚的灵活度,使脚抬起来更接近脑袋,不断重复。坚持了一年半,他终于做到了以脚代手,生活能够自理。

  刚开始上学时,由于用脚写字速度太慢,彭超几门功课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而且,除了学业上的落后,他还承受着一些同学的捉弄。求学之路并不顺畅,但彭超依然咬牙坚持下去。为了用脚写字,即便在冬天,他依然穿着拖鞋上学,一双脚被冻得裂开,贴了十几片创可贴,每走一步都必须忍受疼痛。小彭超却毫不在乎这些,没有迟到过一天。功夫不负苦心人,随着脚趾灵活性的不断提升,彭超的写字速度也在加快,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彭超的成绩逐渐提高。此后直到高中,他的成绩都名列前茅。

第30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十大读书人物”揭晓

  随着年龄渐渐增长,就读的学校也越来越远,只能住校了,他并没有感到害怕,而是充满自信地踏入了校园。除了确实做不到的事情以外,他都自己来,他的心里一直有种信念:我能行的。每天他都比别人早起,是最先到教室的人之一,而且一如既往地坚持了下来。2010年玉树地震,他把自己存了多年的钱全部捐给了灾区,为灾区献出自己一份爱心。

  2014年高考,他用脚执笔,由于紧张,做题速度慢,考了538分。不甘心的彭超选择了复读,2015年他以608分、超出重点线80分的好成绩如愿入读四川大学法学院。同年9月,彭超在残奥会暨特奥会主会场上担任了第一棒火炬手,在万众瞩目之下骄傲地传递着火炬,并在残奥会暨特奥会晚会上出演残疾人自强小品。2019年5月16日,彭超荣获“全国自强模范”。2021年3月,他考上了同济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彭超自幼喜欢诗词,在学习之余尽可能地丰富自己的文学知识,看了许多书籍,大学期间曾在川大中华经典美文诵读大赛上表演。大一下学期,他参加了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过五关斩六将,连续答对10道诗词题目,战胜了另外4名攻擂选手,最终夺得该节目首位擂主。与身边的同龄人相比,坚强乐观的彭超认为自己与他们的“区别在于我比你们少了双手臂,相同的是我也是一个为着美好理想拼命努力的人”。拼搏的人生最美好。未来,彭超计划攻读博士,成为一名学者或者律师,用自己的青春力量奉献社会。

 

  沈延龙:野牛沟乡牧民建起“马背书屋”

  沈延龙自幼酷爱读书,家境贫寒迫使他放弃高考回乡放牧。未能走进大学校园成为他人生的遗憾。大浪村地广人稀,牧民居住分散,为了不让因交通不便而缺少图书、看不到好书的现象在村里的孩子们身上重现,为了丰富牧民乡亲的文化生活,传播农牧业知识,2018年,他承担起了青海省海北州祁连县野牛沟乡大浪村农家书屋流动服务。他克服了山大沟深的不利条件,以马驮肩扛这一最原始的方式,为当地群众建起一家“马背书屋”,传递文化,播撒书香。

第30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十大读书人物”揭晓

青海民族出版社社长祁正贤为沈延龙颁发荣誉证书。第30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组委会供图

  1978年出生于青海省海北州祁连县野牛沟乡大浪村的沈延龙自幼酷爱阅读。祁连县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气候恶劣、交通不便,只有借长辈、亲朋去县城、省城的机会,他才能买到一本称心如意的书籍。为帮助父母解决一家人的温饱,高中毕业的沈延龙选择回乡放牧。没有走进大学校园成为他永远的遗憾。

  回乡后的沈延龙,念念不忘读书。2018年11月,由青海省图书馆、祁连县图书馆共同建设的马背图书流动阅读推广活动项目在野牛沟乡大浪村正式启动运行。大浪村地广人稀,牧民居住分散,为了不让因交通不便而看不到书、看不到好书的现象在村里的孩子们身上重现,沈延龙报名参加了这一文化服务项目,承担起了野牛沟乡大浪村牧家书屋的建设任务。他想用图书的力量集聚更多的人,让人们不光在物质生活上富裕,也要在精神上富足,用书籍开启智慧,让智慧点亮人生。

第30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十大读书人物”揭晓

  进入野牛沟乡的道路多为山路,遇到雨雪天气车辆几乎无法通行,物资运输只能靠马驮人扛,沈延龙的“马背书屋”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建成的。马一次最多能驮60本书,由于山大沟深,每次只能配送3到5户牧民人家,骑行路程5-10公里。“马当步、牛驮垛,住帐篷、酥油灯……”无论刮风下雨还是雪雾迷蒙,沈延龙坚定而自信地行走在广袤的草原大地上,从未退却过。为扩大“马背书屋”的覆盖和影响,每到夏季,他利用牧民赛马会、民俗节庆等时机开展新书推介、诗歌朗诵、歌咏比赛等内容充实、形式活泼的活动,丰富牧民群众的业余生活。草原上的人们亲切地叫他“传播文化的使者”。

  沈延龙省吃俭用,利用各种机会收藏图书报刊。每年,县文化馆也会在有限的财力中,千方百计为沈延龙的“马背书屋”购买各类图书、报纸、杂志以及维护设施。沈延龙自己也筹措资金更新书柜、桌椅,增添订购一批图书报刊,使“马背书屋”原来只供阅览图书的单一功能转变为集图书阅览、文化讲堂、民族文化藏品展览于一体的多功能文化服务场所。

  今天的“马背书屋”走出了原有的20万亩草场,将服务扩大到周边的村镇,成为附近牧民获取先进农牧业知识的“加油站”、传承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播种机”,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周围牧民的思想观念,引领着牧民群众的新风尚、新追求。

  (“十大读书人物”按姓名音序排列。部分事迹介绍参考了《兰州晚报》《中国青年报》《通辽日报》《燕赵晚报》“潍坊文明网”等的报道,谨致谢意。)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甘肃金塔:避险搬迁暖民心

  • 四川夹金山雪后风景如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4年12月8日,广西梧州岑溪市岑城镇木榔村,生态田园中阡陌纵横线条分明,冬韵如画。
2024-12-10 16:48
2024年12月10日,贵州省黔西市绿化白族彝族乡大海子村,青山环绕树木葱茏,构成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2024-12-10 16:40
2024年12月6日,古城苏州街头,成片的银杏、红枫等树木色彩斑斓满目缤纷,成为一道迷人的风景。
2024-12-06 15:48
2024年12月6日,初冬时节,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灵山街道花卉种植基地的大棚里一片繁忙,种植户忙着管护花卉。
2024-12-06 15:48
2024年11月30日,初冬时节,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文化园内,树木换上"新装",宛如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往赏景。
2024-11-30 18:34
民以食为天,一日三餐承载着居民的幸福感。
2024-11-27 18:59
政协协商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衔接,可实现协商于民协商为民,让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好的在基层体现。
2024-11-24 22:51
11月12日至13日,浏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市家居建材产业链链长唐安石带队,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市家居建材产业链副链长张葵红,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市家居建材产业链副链长谢波等同志参加,赴广东省佛山市开展家居建材产业链招商考察活动。
2024-11-15 17:20
2024年11月12日,江苏省苏州市荷塘月色湿地公园内向日葵竞相绽放,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乐享秋日美景
2024-11-13 15:29
2024年11月12日,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双江镇的烂阳村,山林色彩斑斓,红叶似火,黄叶如金,松柏常青,宛如大自然的调色盘
2024-11-13 15:28
南泥湾是中国军垦、农垦事业的发祥地,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的发源地。
2024-10-27 17:37
延安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在采矿井约40家,年开采量约5000万吨,但煤质坚硬、自动化程度低等难题严重制约着煤炭产业的发展。
2024-10-27 17:18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洛川青怡庄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肖小杰介绍,他们企业的苹果按个卖,一个可以卖到10元。
2024-10-25 18:49
堆积起来的生菌木材冒着热气儿,菌种生产厂房里机器轰鸣,滑子菇大棚里农民忙着收“金疙瘩”。
2024-10-25 18:43
你以为的农村是雨天泥泞,还是道路整洁?爬高上低,还是风景无限?高家原则将山体沟道治理作为城市有机更新和创建文明典范城市抓手,让山体沟道,环境大改善。
2024-10-24 18:11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数字经济专业负责人王珊珊介绍,从卖苹果到卖服务,这是数字技术非常好的一个创新,和产业结合的非常有深度。通过消费者与大自然以及果树的亲密视觉接触,可以提升他们的体验感,增加对苹果这种产品的客户粘性和客户忠诚度。
2024-10-24 18:08
当陕北说书遇到延安美食,碰撞出延安独特的人文魅力。
2024-10-24 18:06
激昂的旋律回荡在空气中,豪迈的歌声飞扬于天地间。壮丽的情怀澎湃在心田里,不朽的精神传承于岁月中……
2024-10-24 17:59
小孩哥小孩姐把安塞腰鼓课间操跳得超燃!
2024-10-24 17:59
青山环绕、绿水蜿蜒,这是吴起南沟村给记者们留下的第一印象。谁能想到,这个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的小村庄,曾经风沙肆虐、植被稀疏。经过二十多年艰辛努力,光秃秃的黄土高坡绿意盎然。
2024-10-24 17:5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