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与新中国同年诞生的电影《中华女儿》,它的完成脚本原件现陈列在中国电影博物馆4号厅。
电影《中华女儿》完成脚本中国电影博物馆藏
这部由颜一烟编剧、凌子风与翟强联合导演、东北电影制片厂摄制的黑白故事片,是新中国第一部抗日题材影片。
临危受命做编剧
1948年11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出了《关于电影工作给东北局宣传部的指示》,指出电影的题材范围“应是解放区的、现代的、中国的”。时任东北电影制片厂党总支书记兼艺术处处长的陈波儿决定让还是演员身份的颜一烟按照此指示编写一部关于东北抗日联军的故事。没有任何编剧经验的颜一烟大为意外,虽然从抗战开始她便参与相关文艺工作,也曾参演有关抗日救亡的影片,但却从未接触过编剧的工种。
颜一烟
陈波儿建议她可以与刚写完新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桥》的编剧于敏讨论,于敏将写剧本就是要“下生活”的经验传授给颜一烟。与此同时,陈波儿还告诉颜一烟:“电影是个重要的宣传阵地,我们要解放全中国,但也一定要争夺、占领电影这个阵地。要占领阵地,就必须有一大批电影工作者。山沟里没有,那我们就培养嘛。我们党的事业,有哪一件不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呢?”听完此话,颜一烟下定决心一定努力完成党交给她的这个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
陈波儿
在陈波儿的鼓励和于敏的指导下,颜一烟赶赴东北各地搜集抗联材料。钻密林、体验抗联游击战斗生活,历时五个多月,涉足10多个城市,访问了100多位参加过抗联的战士。功夫不负有心人,颜一烟终于找到了让她感动的故事——八女投江,这也是电影《中华女儿》的故事原型。
剧本创作过程
确定了要拍摄关于“八女投江”的故事,如何塑造这八位女英雄的形象呢?在采访中颜一烟仅仅从当时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将军那得知,一位叫冷云,是佳木斯的小学教员,做过地下工作,与丈夫一起到了抗联;一位叫胡秀芝,她打仗很英勇;八人中有两位是朝鲜人,一位姓安。颜一烟将所掌握的信息资料与历史中“投江”的真实情节相结合,开始了创作。
电影《中华女儿》剧照
颜一烟在《从“中华女儿”到“烽火少年”》这篇文章中写道:“初稿写出后,我曾送给当年抗联三路军政委冯仲云审查,并且特别问他关于八位女烈士的生前事迹,实在访问不到更多的材料,我这样描述,可以不可以?冯仲云非常肯定地表示可以,并指出艺术不是照相,这样写虽然对于八位女英雄说来,不完全是真人真事。可是,对于整个抗联说来,是真实可信的。”
最初颜一烟为剧本取名为《抗联的女儿》,但当时的长春市委领导审查剧本后提出:“这种精神,这种伟大的气节,是足以代表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的,为什么不叫‘中华女儿’呢?”所以这部影片有了它正式的名字——《中华女儿》。
电影《中华女儿》海报
充满挑战的拍摄
1949年,《中华女儿》开始着手拍摄,由凌子风与翟强联合导演。接受拍摄任务后,凌子风与翟强每日研究剧本,在一些情节上提出修改意见,最后他们决定选择胡秀芝作为代表人物着重刻画。
电影讲述了1936年,在日本人的屠刀下,东北人民惨遭蹂躏。活动在牡丹江一带的东北联军英勇抗日,吸引了大批年轻农民参加。亲人遭日寇杀害的女子胡秀芝,也报名加入抗日联军。她在革命斗争的锻炼中入了党,成长为一名坚强的革命战士。冷云是抗联某部指导员,她经历了丈夫在地下工作岗位上被捕牺牲的重大打击,仍刚强坚毅地接受战斗任务,打击敌人。在归队途中,因发现敌军要偷袭联军营地,冷云一面命人绕道给抗联送信,一面率领部分女战士分散作战,牵制敌人,把敌人兵力引出营地范围而至牡丹江畔。最后,参加战斗的仅剩冷云、胡秀芝等八名女战士,在寡不敌众,生路已绝的情况下,她们扔出最后一颗手榴弹,砸坏自己的八支枪,视死如归地投入江中,为国捐躯。
中国电影博物馆4号厅展出的
电影《中华女儿》故事梗概复印件
作为一部抗联题材片最重要的就是真实,凌子风与翟强在影视语言表达方面做了很多探索,例如在纪实风格的基础上,对具有象征意蕴空镜头的运用(胡秀芝入党)、对光影造型的追求(胡秀芝背回冷云)、对抒情段落的特技化(八女投江)以及两极镜头(全景加特写)的尝试等,纪实的手法和原生态风格都使影片呈现出不俗的艺术品相。三个月真枪实弹的实景拍摄、全片近600个镜头,将抗联生活和战斗中的特殊环境以及人物的性格特点完全展现出来。凌子风曾回忆道:“那会儿拍《中华女儿》,我是第一次做导演,就那么硬拍了。”
中国电影博物馆4号厅展板图
电影反响热烈
影片一经上映,就引起热烈反响。资深影评家钟惦棐先生在《人民日报》撰文称赞:“它毫不夸张地把中国人民所走过的艰难路程展现出来,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用宝贵的生命换得了今天的胜利,它的确足以教育广大中国人民认识自己民族的真实面貌。”
电影《中华女儿》剧照
作为新中国建立后拍摄的第一部抗日题材影片,1950年,《中华女儿》荣获卡罗维发利第五届国际电影节自由斗争奖,这是新中国首部获国际电影大奖的作品。1957年该片获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二等奖。
《中华女儿》作为红色经典作品,为新中国电影赢得了国际声誉,同时使世界了解了东北抗联艰苦卓绝的抗战过程。八女投江的故事,在红色经典艺术中走向了永恒!
资料来源:中国电影博物馆、京华丹心、党史博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