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在经济、社会发展节奏越发加快的今天,如何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让传统文化走出去、走得稳,无疑是各家电视媒体的关注之重。由北京广播电视台和北京市文物局联合出品的文化综艺《最美中轴线》,对于传统文化如何在现代化语境中表达,如何激发观众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兴趣并切实关注城市历史景观保护,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答卷。
流行音乐碰撞历史文化 跨界综艺“玩”起来
传统文化内容要“出圈”,离不开与潮流文化的捆绑,如何在守住红线的前提下提升高线,是所有文化综艺制作、宣传中绕不开的核心命题。作为一档创新性的将历史文化与当代音乐相结合的节目,北京卫视《最美中轴线》以中轴线立意,以音乐为传播载体,通过为中轴线文化遗产创作歌曲的方式,搭建起与年轻观众对话的桥梁。节目独创性的将嘉宾真人秀落点放在原创音乐与揭秘文化上,通过节目嘉宾在北京中轴线上实地采风和街边路演的形式,吸引多圈层观众的关注。
该节目每期邀请3位才华横溢的音乐人和1位文化大家组成“中轴拾音团”,在北京中轴线上展开以“一音一世界,一步一中轴”为核心线索的“拾音”之旅。首期节目中,“中轴拾音团”踏上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探寻中轴线源起,《生生之轴》以独特角度唱出了北京中轴线与时代共同发展的蓬勃生机;节目第二期,一首真挚动听的《钟鼓楼》,描绘出位于北京中轴线最北端钟鼓楼的岁月变迁,吸引了人民日报等多家央级媒体的点赞支持;在节目第九期,嘉宾为“执干戈以卫社稷”替夫出征、勤王卫国的巾帼女将秦良玉创作的歌曲《安》,以电音说唱融合中国风,并加入中国传统的戏曲、武术等元素,歌曲“国潮”的音乐表达方式,在年轻观众中引起广泛讨论。
文物古迹遇上烟火新生 传统文化“活”起来
从万宁桥、什刹海的人间智慧画卷,到前门、天桥的街头艺术氛围,北京卫视《最美中轴线》透过历史文物的变迁轨迹,生动展示了北京百姓生活的“衣、食、用、住、行、玩”各个方面,不仅贴近观众生活,使年轻观众更有代入感和参与感,更用烟火气息浓郁的视听表达,在潜移默化中科普北京中轴线的历史文化知识,阐明北京中轴线申遗的重要文化、社会意义,让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在公众层面得到更多的认知扩展,切实助力北京中轴线申遗。
北京卫视《最美中轴线》自播出以来,其情感价值和知识拓展价值被不断印证。截止第十期节目,累计收获全网热搜160个,微博主话题词阅读量近20亿,相关子话题阅读量总量超21亿,全平台视频累计播放量超18亿。节目歌曲在各大音乐平台多次登上各类榜单,在吸引更多网友观看节目的同时,也使一大批年轻观众走出家门,实地打卡探访这条最美文化轴线。有网友留言称:“在中轴线上看到了生生不息的力量!看到了源远流长的文化!看到了欢乐幸福的生机!”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中华文化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北京卫视《最美中轴线》以通俗化语言、独创性形式传播中轴线文化,将中轴线化为可看可知可感的百姓身边“物”。在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中,不遗余力发挥着首都媒体的主力军作用,承担起主流媒体的重要时代担当。
来源:北京卫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