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第三届中国美术奖金奖作品雕塑《烈焰青春》
首页> 专题频道> 创随时代 精“艺”求精> 获奖精品> 造型 > 正文

第三届中国美术奖金奖作品雕塑《烈焰青春》

来源:光明网2021-11-16 11:02

  【中国文联全国性文艺评奖五年获奖文艺精品网络展示】

第三届中国美术奖金奖作品雕塑《烈焰青春》

第三届中国美术奖金奖作品 《烈焰青春》(雕塑) 作者:焦兴涛

 

雕塑《烈焰青春》创作谈

作者:焦兴涛

  新时期以来,随着“国家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工程”“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以及“国家重大现实题材创作工程”的实施,把主题创作推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使得主题创作在题材选择、思想内涵、观念表达、材料方法上都呈现出了新的高度。主题雕塑创作在国家文化体制的推动下,也逐渐显示出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产生了一大批表现新时代重大事件和英雄人物的优秀雕塑作品,对于当代主题雕塑的范式和方向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同时,必须看到只有做到主题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主题性创作中所独有的表现力和价值意义才可能得以实现。如何重新回到写实本身,唤起直接而强烈的真实经验,进而融入当代雕塑的创作中,是我们面临的课题。

  主题雕塑创作中的模式化和样式化是对写实雕塑所具有的质朴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的最大遮蔽。我很喜欢去回顾、揣摩中国雕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们的作品,在刘开渠先生的《川军抗日》纪念碑雕塑中,剪影般弓腰前行的轮廓,真实、内敛而坚定,造型朴质端方,充满内在的力量,远比夸张的姿态、昂扬的动作更加打动人。在曾竹韶先生的《轰炸》中,在《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创作中,一种质朴、单纯而强烈的气息扑面而来,从中都能感受到对真实生活和真实经验的直接把握和呈现,形体处理没有太多的风格的矫饰,构图单纯简洁,人物形象可信,情绪内敛、日常,拒绝“戏剧化”。这让我想到黑格尔所定义的“严峻的风格”,它坚守描写的客观简朴性。由此看来,那种没有被过分“主题化”的主题美术创作,才具有直击人心的美和感染力——这恰恰是今天的雕塑家们需要好好体会和学习的。

  写实的魅力在于它呈现的是视觉感官的直接印象,并接纳由此产生的最直接情感,而“写实”在今天往往成为某种约定的套路,甚至成为一种“愉快的风格”,并成为约定的观看。如果无法呈现真实生活中不断涌现的新的审美经验,“愉快的风格”复制显然无法呈现新时代的日常体验和审美经验,写实就成为雾里看花,使得观看的惊喜荡然无存,无法体会到现实主义创作特有的“逼近”的审美经验。

  我在去年参加一个政府会议的休息期间,就在会议大厦的转角处,突然看见两位消防官兵,全副武装,坚守着自己的职责,为了警戒发生概率极小的危险,一动不动地守护着,他们身着战斗服,各种装备穿戴整齐,使我为之一动。这不是新闻和网络中的英雄,他们就在日常生活之中,但却和日常如此不同,这种强烈而突兀的感受,随着四川凉山消防官兵的牺牲变得愈加强烈。平凡中的伟岸、无言中的绝响,我必须呈现这种直接而强烈的情感。

  因为日常,所以不会有夸张的姿态,英雄源自职责,所以平静而全力以赴。回到写实,就是回到真实的、不矫情的塑造,回到遭遇真实的现场,然后心无旁骛地呈现它。

  作者简介

第三届中国美术奖金奖作品雕塑《烈焰青春》

  焦兴涛,1970年出生于四川成都,1996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并获硕士学位。现为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及造型艺术学院院长(兼)、雕塑系教授。中国美协理事,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常务理事,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 责编:宫辞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