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第十四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文艺学术著作获奖作品《黄河十四走》
首页> 专题频道> 创随时代 精“艺”求精> 获奖精品> 造型 > 正文

第十四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文艺学术著作获奖作品《黄河十四走》

来源:光明网2021-11-17 10:54

  【中国文联全国性文艺评奖五年获奖文艺精品网络展示】

第十四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文艺学术著作获奖作品《黄河十四走》

第十四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文艺学术著作获奖作品《黄河十四走》

第十四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文艺学术著作获奖作品《黄河十四走》 作者:杨先让、杨阳

  作品简介

  《黄河十四走》是记录上世纪80年代黄河流域民间艺术的田野考察专著。

  作者认为黄河流域是富有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代表性的大区域、大文化圈。这里所产生的民间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哲学、民俗、考古、艺术等有关,在内涵和根源上密切相连。考察黄河流域的民间艺术,是认识和打开中国其他地区民间艺术的一把钥匙。

  本书记录了1986年至1989年,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创始人杨先让,组织并率领考察队14次深入黄河流域,考察当地民间艺术种类、艺术风格、民间艺人、节庆习俗等,足迹遍及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8省(区)。在走访中,考察队积累了数千张图片资料,并整理出二十多万字的文本,汇集成《黄河十四走》一书。书中不仅详述了诸如安塞腰鼓、汉画像石、木版年画、剪纸、农民画、石刻、泥(面)塑、刺绣、布制品等民间技艺,还分析了其艺术风格、民俗风貌、文化内涵等,并记录了当时优秀的民间艺人(如库淑兰剪纸、刘兰英剪纸、苏兰花剪纸、潘京乐皮影等)。以真切的文字和鲜活生动的图片,记录保存了30年前黄河流域民间艺术的淳朴原貌,为民间艺术留下了珍贵的原始资料。

  2018年6月《黄河十四走》一书,经历了30年的海外沉淀,终于在中国大陆完整的出版并发行,为当今中国民间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提供了30年前,改革开放初期民间艺术质朴原始的信息。作者两代人经过30余年对民间艺术研究、教学的坚持,梳理了民间艺术规律。本次自荐此书,希望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尽微薄之力。

作者简介

第十四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文艺学术著作获奖作品《黄河十四走》

杨先让与女儿杨阳

  杨先让,1930年生于山东牟平养马岛,1939年随家人迁居朝鲜,1944年回国求学,195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曾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和创作员,文化部研究室研究员,文化部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主任、教授。

  曾获美国休斯敦大学亚洲艺术部文化奖、全美华人教育基金会终身艺术成就奖、中国文联第11届造型表演艺术成就奖等国内外大奖,作品被大英博物馆、中国美术馆等机构和个人收藏。曾出版著作《杨先让文集》《徐悲鸿》《中国乡土艺术》《与木刻刀结缘50年:我的木刻版画创作历程》《海外漫纪》《艺苑随笔》等。

  杨阳,1957年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先后出版《中国民间艺术――剪纸》《中国少数民族服饰赏析》《中国乡土艺术》《黄河十四走民艺考》等著作。发表专业论文数十篇。参与中国科技部“西部人文资源数据库”国家重点科技项目的考察、编辑等工作。

[ 责编:宫辞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