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 盘和林
12月15日,备受瞩目的深圳全球招商大会顺利召开。今年大会的主题是“新时代新征程——投资深圳共赢未来”,大会共洽谈签约项目超260个,涉及投资总额超8200亿元,项目涵盖了新一代电子信息、数字与时尚、绿色低碳、生物医药与健康、商贸流通、金融等众多领域,签约项目和预计总投资额也再创新高。当前,深圳正以高水平的开放、一流的营商环境和“创新驱动”领跑,目前全市共有377万户各类市场主体,商业主体数和创业密度多年保持全国第一,已成为企业成长的肥田沃土。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7月底,我国登记注册市场主体1.46亿户,其中企业4110.9万户、个体工商户8843.8万户。数量庞大的市场主体是我国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和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市场主体活力的激发不仅是保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客观要求,更是新冠疫情和双循环格局北京西应对风险挑战的有效之举。刚刚在北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强调,微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振市场主体信心等一系列要求,为各类市场主体实现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更大机遇,打开了更大空间。具体来看,优质的营商环境、创新环境和民生环境,是为各类市场主体释放政策磁石效应的关键因素。
营商环境是决定市场活力的制度性条件,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重要着力点。从不同维度看,良好的营商环境通常具有便利性、公平性、透明度、法治化和国际化等特征。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各类市场主体之间的竞争,不同企业出于各自利益需求参与竞争,好的营商环境会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一般地说,市场主体最关心的是其经济活动带来的利润,而成本作为利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高低直接影响市场主体利润的大小。这种情况下自然会形成百鸟筑巢的效应,以全球招商大会来看,就“检阅”了深圳的营商环境,各类市场主体“用脚投票”的选择无疑是对这一效应最好的证明,折射的是深圳高水平对外开放释放的巨大吸引力。
创新环境引发的创新外溢效应与各类市场主体的绩效是正相关的。在内生增长理论中,企业的创新行为在产业内是具有扩散效应的。已有经验也证明了这一观点,只要处于不同领域中的市场主体共享同一类技术基础或在核心技术上相关,那么在产业内的研发外溢效应就会产生,这种外溢效应可以使可变成本降低,同时促使企业不断向产业价值链上方移动。正如深圳近年来构建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打造了一系列重大平台服务企业创新发展,实现了“邻近共享、学习匹配”的作用,吸引了无数有想法、敢实践的企业家。
优质的民生服务也是各类市场主体选择扎根一座城市的重要考量。与政府行为不同,从居民的迁移决策的效用来看, 优质的公共服务确实会影响迁移的决策。从人才流动 “孔雀东南飞”现象也可以看出,长期流动的劳动力更偏向于向公共服务较好的城市流入。对各类市场主体来说,若承接地没有做好公共服务的建设,只会导致各类市场主体落地后迁入人员在公共服务方面巨大的落差感,容易形成人才的流失。值得一提的是,深圳正聚焦“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的民生七有目标,这无疑为人才发展和生活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在“双区”驱动新格局和新机遇下,深圳的高质量发展及高水平对外开放,将充分释放政策磁石效应,让更多投资者有更大信心抢抓机遇、创新发展。(盘和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