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记者宋雅娟)进入“十四五”,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全球创新格局深度重构的双重挑战,我国农业科技事业逆势而上,取得了长足进步。农业科技整体研发实力已进入世界前列,科技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显著提升,已成为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驱动力。
但与此同时,农业科技发展还面临诸多挑战,如稳住“三农”基本盘面临诸多风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更有力的科技支撑,国际科技竞争空前激烈等。
为此,全国政协委员,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陈萌山建议,农业科技发展要聚焦基础前沿领域、农业产业发展和国家重大需求,明确目标方向,加大投入力度,优化体制机制,奋力实现农业科技更高水平自立自强。
一是进一步明确任务,把握好农业科技发展的战略方向。要坚持问题导向,紧盯种子、耕地和农机三大要害,聚焦基因编辑、核心种源、关键装置、绿色投入品等“卡脖子”技术,围绕提高粮食单产、动植物病害防控、资源高效利用、耕地质量提升、装备自主可控、区域特色产业发展等重大问题,强化基础研究,提出有重大价值的原创科学理论和发现,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开展攻关,聚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二是进一步加大投入,形成稳定多元的农业创新资金池。当前,我国农业科技投入强度不到1%,农业基础研究投入占比不到5%,农业科研稳定性支持经费不到60%,与发达国家和行业平均水平有很大差距,同时,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研发投入仅占所有上市公司平均水平的46%。因此,需要国家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财政投入力度,提高基础科学投入水平和稳定性支持水平;要出台金融、税收等扶持政策,鼓励涉农企业提高研发支出比例,推动形成稳定多元的农业创新资金池。
三是进一步深化改革,打造更有活力的农业科研体制机制。要进一步优化绩效考评机制,实行重大产出导向、重大任务牵引、分类科学评价,解决技术创新的产业导向、市场导向机制不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融通不畅的问题;要坚持创新、创造、创业协同发展理念,坚持“理论成果技术化、技术成果产品化、产品成果产业化”,实现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良性循环,促进科技和产业深度贯通,着力解决农业科研创新链与产业链结合不紧,技术创造与产品创制衔接不足的问题;要进一步健全协同创新机制,打破机构间的“横纵”壁垒,加大研究力量整合,建立共享共用机制,引导创新力量凝聚,发挥整体集成效应,着力解决科研力量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