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两会V刊
光明网记者王恩慧 董腾飞
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尤其需要高技能人才支撑,没有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就不会有高质量制造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目前,我国技能人才相对欠缺,占就业人口比重较低,技能人才数量缺口很大,结构性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与制造业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政协副秘书长王济光在调研中发现,我国的职业教育存在教育氛围不浓、培养体系不适应、投入保障不健全等问题。其中,民办和行业办职教投入保障严重不足,有的地区连退休教职工的待遇都没有得到保障。
加快改变我国制造业技能人才占比低、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支撑乏力的现状,王济光委员提出要更新技能人才观念。针对社会上普遍存在“重学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文化轻技术”的倾向,在全社会大力倡导正确的人才观念,弘扬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理念,努力提高技能人才的职业认可度和社会地位。贯彻落实国家和地方性技能人才和产业工人扶持政策,提高其政治待遇、薪酬待遇。
其次,要推进国际化办学。借鉴世界制造业强国对技能人才开发的成功经验,比如:日本提出开展“企业职业教育”,英国设置国家技能基金、推行旗舰技术学院计划,德国提出实施工业4.0国家战略,打造智能制造的新标准,将我国职业技能人才培养与世界职业文化相结合,面向“一带一路”建设和发展培养国际化高技能人才。适应产业全球化要求,培养一大批能够直接对接国内国际企业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在全国各地创办一批一流国际合作职业院校和一流专业。
另外,要完善行业职业教育层次体系。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纵向贯通培养和高职扩招,虽然满足了社会对升学的期望,但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还不相适应。应当充分发挥行业办学、企业办学资源丰富的优势,快速进行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高度对接,按照行业标准来设计课程、编制教材,推进一体化课程改革、校企资源融合和产学研一体;紧贴产业前沿、适应产业发展的需求来主动“变革”,建设高技能人才培养主阵地,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凸显行业和企业的办学能力。
针对职业教育存在的发展瓶颈,王济光委员还建议保障经费持续投入。提高技能人才水平,核心是加大投入保障。一方面,与普高相比,中职教育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执行数相对较低,应当建立与先进实训设备、高端师资引进、现代职教办学条件相适应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另一方面,与职业学校之间比,行业办学经费筹措困难,应当大力支持行业办学,从中央到地方,协同出台产业发展资金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配套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