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废塑料化学循环是处理无法再重新利用废旧塑料垃圾的有效途径,对于塑料垃圾的有效回收利用可以极大减少填埋量。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李景虹建议,打通废塑料回收和化学循环的渠道,推动废塑料化学循环纳入环保新兴产业。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李景虹(光明网记者蔡琳/摄)
2020年1月16日,发改委和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的意见》,明确提出“易回收、易循环、可降解”的总原则,鼓励绿色产品供应和替代及塑料循环利用的技术、产业与产品的研发与创新。李景虹认为,这为现代化化学循环技术在国内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政策环境和发展机遇。
近年来随着各国对于塑料污染治理特别是塑料循环利用的重视,国内外大型石化集团、研发单位也都投身到现代废塑料化学循环的技术与产品开发并取得显著进展及突破。
李景虹表示,废塑料化学循环不仅可以“吃掉”物理回收吃不掉的塑料废料,进一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实现废旧塑料的高值化利用,变废为宝。同时,也有助于减少生产原生料所需的化石原料的消耗,避免塑料焚烧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从而降低塑料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
但由于废塑料循环产业存在配套政策不健全,技术和产品开发难度较大等问题,造成项目从落地、建设、运营不确定性大、产品质量、生产过程安全环保均难以保障。
李景虹建议,从顶层设计上,明确化学循环是塑料废弃物综合管理体系的一部分。鼓励并规范化学循环产品的终端应用,增强品牌商和消费者的使用信心。打通原料端瓶颈,优化废塑料分类回收体系。设立一批废塑料化学循环示范工程,鼓励上下游产业链联合的全闭环循环示范项目。鼓励化学循环技术研发创新,推动建立产学研结合、产业链协作的创新生态体系。(记者 蔡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