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书名:动物去哪里
著者:(英)詹姆斯·切希尔、(英)奥利弗·乌贝蒂 著,谭羚迪 译
出版社:湖南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56-9469-0
出版时间:2021年11月
杨虚杰
在动物研究和动物保护方面,前沿的科学研究给我们哪些启示?自从1803年奥杜邦给鸣禽的腿系上线绳,从而得知每年回到农场的都是同几只鸟,到今天地理学家们与生物学家合作,通过卫星、雷达、DNA测序、GPS以及红外相机、手机APP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让我们知道了非洲长颈鹿的行动轨迹,人类的哪些行为限制了它们的生存;东非狒狒在单独行动和群体行动之间如何抉择和决策,他们的犹豫和彷徨,以及这个等级分明的群体里,每一只在行进队伍中的位置,都被记录和分析。这是《动物去哪里》一书带给我们的关于动物与动物研究者的故事。
书中有很多超越我们想象的关于动物的观测数据和成果。50只北极燕鸥的脚上被装上感光记录器后,发现这些燕鸥的平均飞行距离达7万多公里;之后还有5只在荷兰标记的燕鸥打破了这一记录,平均飞行距离9万公里。为什么它们能够飞得这么远?还有对于蚂蚁的观察也非常有趣:科学家通过把微型条形码粘贴在蚂蚁的背上,把它们放进恒温箱内,以每秒两帧的频率进行拍摄,最后通过软件分析出蚂蚁的行动,发现蚂蚁们没有中央指挥者,而是根据年龄和空间的划分来指派任务,并且蚂蚁们分别承担“清洁工”“护士”“觅食者”的角色,一只蚂蚁在短暂的一生中其角色是不断升级换代的。
“位置就是一切”,这本书告诉我们,为了充分了解一件事为什么发生,我们常常需要知道这件事发生在哪里,无论研究的是潜水的鲸,还是喜马拉雅山上的雉鸡,只要能够“定位”,就能分析和监测动物(当然也包括人类)的行为,就可以解读出更多的内容。“数据对于保护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这本书别具一格的是,50幅地域上非常宏阔,还包括对数据的转化,曲线或者点状的可视化的图片,让我们一目了然地感受到如何通过数据重新认识自然世界。
相信我国动物学者们也早已通过各种定位和追踪技术进行动物行为和动物保护研究,究竟有哪些重大发现以及给我们哪些启示,希望能够看到关于我国濒危动物的科研成果。毕竟,无论对于专业的研究者和爱好者来说,自然界都有很多值得侦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