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有着完整而发达的手工生产体系。手工制作涉及人类生产实践和生活需要的方方面面,诸如雕琢、烧造、冶炼、铸造等,灿若繁星。而金属锻錾工艺则是群星中非常闪耀的一颗。“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光明网携手北京市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举办“首届中国非遗之城电商消费季(北京·西城)”,今天带您探访金属锻錾工艺。
金属锻錾工艺是以金、银、铜等金属为材料,采用锻打、錾刻等大小近40道复杂工序,通过手艺人一次次的敲打,锤与錾在金属表面不停游走,勾勒出一幅生动鲜活、肌理丰富的金属画卷。其造型优雅古朴,纹饰考究,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设计风格和深厚久远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瑰宝。金属锻錾工艺(包括蒙镶)与北京的景泰蓝、象牙雕刻、玉雕、雕漆被称为“京都五绝”,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2007年,金属锻錾工艺被西城区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21年,被列入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北京金属锻錾工艺有明显的“京作”风格。大型重器以器型大气磅礴、纹饰繁密瑰丽、图案雍容华贵、立体感强为特征,堪称精美绝伦的艺术佳作。小型器具的纹理行云流水,图案栩栩如生,更具有古朴典雅的气韵。无论是大型重器还是小型器具,每个作品从创意到最终成型,都要经历相同的程序。先在纸上画出纹样,使用锤子、錾子錾刀、焊枪、垫头等工具,历经锤、錾等数道工序,手艺人成百甚至上千小时的打磨后,一张普通铜片被注入灵魂,成为精美绝伦的工艺品。
“金属锻錾看似简单,其实挺复杂的。不仅要求美术功底,还要会焊接、雕塑、钣金工类等技能才能制作出好的作品。”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金属锻錾工艺第四代传承人石雷,师承“金属锻錾第一人”孟德仁老师傅,所传承的工艺为全工艺。在寻常人眼里,金属是冷硬的,只有錾刻师知道,它们有着柔软灵动的另一面。一块金属板材从扁平到立体,从生硬到圆润,从无神到有神。錾刻这门手艺,便是将冰凉的金属在一锤一錾间变成一件件惊艳岁月的艺术珍品。石雷认为“这就是锻錾的魅力所在”。铁质錾头,在金、银、铜等有较强延展性的金属上刻画出图案,板材厚度在0.8至1.2毫米之间,这个薄度的铜板很容易就被敲破,而能敲打雕刻出错落有致、起伏变化、气韵生动的人物,其工艺实属中华工艺一绝。
金属锻錾工艺,锻是基础,錾是灵魂。“用机器做出来的活儿缺乏温度,体现不出人手工操作的那种灵气和智慧”。石雷介绍,做每一个活儿都要求创作者很放松,很静。这样才能很好地把握住节奏感、韵律感,锻錾就是要既注重有形的东西也要注重无形的东西,那就是作品的“神”。对于石雷来说,锤与錾是他手中的画笔,以錾代笔,笔錾合一,将脑中的创意最终付诸实践。“我的师傅,一方面传承给我传统的锻錾工艺。另一方面教导我要多动脑,要在薄薄的铜片中融入制作者的思想情感,使它具备感染力的艺术作品。”
传统金属锻錾工艺,历经千百年的历史沧桑,仅就錾刻而言,完成一件作品,需要用150多种不同的錾子和勾、落、串、点、台、压、采、丝等十多种工艺技法,保留至今并且有所发展,非常不易。为了让民族文化、精湛工艺得以传承和发展,近年来石雷带领团队与时俱进,先后设计制作出更多贴近日常生活的作品,研发了素铜器、金银簪花镶嵌工艺品、火锅、香插等文创产品以及3D扫描产品,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和实用价值。承古融今,延续工艺奇迹。穿越千年,小锤声声如雷。在一錾一刻间,领略回响千年的古法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