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8月2日,随着“花开新时代·追梦新征程”音乐会最后一个音符落下,第四届“深圳声乐季”(以下简称“声乐季”)圆满落幕。
作为中国声乐界的年度盛事,本届声乐季集结了17位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艺术家,举办了全国声乐邀请赛、中国声乐高峰论坛、中国声乐人才培养计划、全国青年声乐展演、下基层音乐会、声乐轻骑兵公益服务等系列活动,并积极推动声乐季成果的社会化利用,助力中国声乐人才培养,探索大众美育新路径。
以赛促学 学演结合
“全国声乐邀请赛”是声乐季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圳声乐季”发起人、艺术总监雷佳强调:“声乐季的比赛不是荣誉的殿堂,而是一个让授课专家更好地认识学员,让学员建立更加清晰的自我认知的舞台。”经过激烈角逐,中国声乐组张群航、袁野、沈晶晶,美声组任廷、郭琛、张桐分获两组唱法前三名,夏德奇、拉丹珠、潘杭苇分获优秀奖、特色演绎奖和舞台表现奖。
比赛之后,学员们带着问题和反思,更有针对性地投入到声乐课程的学习中。从7月26日到8月1日,先后有16位中外专家登台讲授大师课、示范课,并在琴房与学员进行一对一小课指导。
年近八旬的声乐教育家邹文琴是授课导师之一。2个多小时的大师课上,她全程无休,甚至连一口水都顾不上喝,呼吁学员们回归声乐艺术初心,提醒他们要加强基本功训练。田青、雷佳、龚琳娜等结合理论和实践,强调传统音乐是中国声乐的立足之本。陈蔚、吕嘉、张佳林、龚荆忆分别从表演、指挥、艺术指导等不同角度,介绍了在声乐实践中如何对人物角色、乐谱文本进行分析,并分享了他们在声乐、导演、指挥等方面的经验与方法。
通过全方位学习,学员们不仅增强了专业技能,拓宽了艺术视野,还获得了舞台实践的机会。本届声乐季共举办四场音乐会:陈思里、黄文瑶专场音乐会,外国著名歌剧咏叹调音乐会,中国著名歌剧选段专场音乐会,中国民歌·艺术歌曲专场音乐会,每场音乐会均由前一届邀请赛的获奖学员与本届学员共同完成。新老学员在舞台上用艺术实践“回课”,让专家和观众感受到了他们的收获和进步。“假如十年后中国声乐界还有我的名字,那一定是‘深圳声乐季’赋予我的。”第三届深圳声乐季优秀学员黄文瑶如是说。
学研融合 助力美育
助力应用型理论建设一直是“深圳声乐季”的特色。每年声乐季期间,与“全国声乐邀请赛”同步举办的还有“中国声乐高峰论坛”。今年论坛的主题是“从田野到舞台”,由中国文联音乐艺术中心副主任、《人民音乐》副主编张萌担任嘉宾主持。论坛上,声乐教育家邹文琴,音乐学家田青、萧梅,指挥家吕嘉,表演教育家陈蔚,音乐制作人叶云川,作曲家老锣,以及梁宁、龚琳娜、郭森、雷佳、石倚洁等歌唱家围绕“从民族民间音乐中汲取艺术养分” “国际化视野下的田野工作” “声乐艺术教学与人才培养”等相关话题展开研讨。专家们认为,中国声乐人必须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向传统文化学习,注重母语文化特点,声乐人才培养要以满足中国现实的声乐需求为导向,而不能照搬照抄外国的人才培养模式。
论坛上,雷佳介绍了“深圳声乐季”的教学特色和对声乐学科建设的思考。她说,深圳声乐季就像一块试验田,希望能够通过持续的探索,帮助中国声乐教育优化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探索出一条声乐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除了举办“中国声乐高峰论坛”,今年的深圳声乐季还首次举办“美育论坛”,以提升大众的美学素养。“美育论坛”以“乐润人生”为主题,邀请到音乐学家、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名誉所长田青,音乐教育家、原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周海宏,表演教育家、中国音乐学院教授陈蔚,上海大学音乐学院院长王勇以及“深圳声乐季”艺术总监雷佳共同面向普通民众开设美育讲座,以推动声乐艺术普及、提升大众审美。
线上直播 开放共享
为了能让更多人参与声乐季,本届声乐季各个板块的活动均进行线上直播。3轮比赛,4场展演,2场大师公开课,1场美育论坛以及其他系列活动,共进行了12场直播,单场直播观看人次最多达80万。
本届声乐季于8月2日在“花开新时代·追梦新征程”师生音乐会中落下帷幕。这场音乐会荟萃了中外歌剧选段及中国经典歌曲,由雷佳携手声乐季导师郭森、石倚洁、林大叶及深圳交响乐团共同呈现。
深圳声乐季在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政府等单位的支持下,由歌唱家雷佳发起。四年来,“深圳声乐季”在深圳龙岗生根发芽、发展壮大,赛、演、研、学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逐渐夯实,项目内容不断丰富,服务范围不断拓展,社会效益逐渐彰显,成为中国声乐界的一张亮丽名片。(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韩业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