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编者按:在阅读中提升自我,一本好书可以带来无限财富;在行走中锻炼身心,一段畅游大运河的阅读旅程可以留下独特的人生记忆。2022年4月,由北京市通州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大运河沿线城市、光明网共同承办的大运河阅读行动计划启动,面向大众征集阅读、行走大运河的读书体会与亲身经历,以期通过跨区域合作推进全民阅读,发展和弘扬好大运河文化。现选登部分优秀作品,以飨读者。
作者:晓宇
京杭大运河宛如一条玉带,延伸在我国东部平原上。它又如一根在烟雨中宛延的绿丝带,将我国北方的宫墙楼台、湖泊莲舟与水乡古城里的小桥流,柔柔地一并联接起来。一切都恍如隔世,渺如云烟。
在京杭运河的版图上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千年古城扬州。大运河穿城而过,是扬州的母亲河。城内小桥水巷,枕河人家,饱含水墨韵味。空水共氤氲,此时山水更秀,极具视觉之美。
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为了北上争霸中原,开凿邗沟,这是京杭大运河的起始段。自此,扬州城便成为京杭大运河的发端地及唯一与京杭大运河共同生长的城市,是中国“独一无二”的运河城。
初春时节,我坐船沿着古运河缓缓前行,穿越时光的隧道,从春秋、两汉、隋唐到宋元、明清,先睹“古运河水上游”的精彩美景,感受扬州深厚的文化底蕴。
我首先来到唐代最繁荣的商业街——东关街历史街区。“春风十里扬州路”、“夜市千灯照碧云”等诗句就是唐代扬州繁华的真实写照。在当时,东关街是一条极为繁荣的商业大街,街两旁店鳞次栉比,人流摩肩接踵。到了明清,东关街成为了西交通要道,很多人从水路来扬州的人就在东关古渡上岸。后来很多盐商富贾都聚居于此。如今,这里虽然没有了过去的日日喧哗、夜夜笙歌的繁闹景象,但宽敞的古街道路,高耸的古式门楼、深幽的古宅大屋,仍依稀可以看出当年的繁盛。
在古运河东岸山岗之上有座著名的普哈丁园。这是一座阿拉伯风格的建筑,包括墓园、清真寺、园林三部分,富有异国情调,始建于十三世纪南宋时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普哈丁是伊斯兰教创始人默罕默德的第十六世斋孙。他通过大运河来到扬州传播伊斯兰文化,有10年之久并死在扬州埋藏在扬州。明代水乐皇帝将此墓园视为国宝,并下诏予以保护。清政府也对墓园进行多次修建,新中国成立后也多次大修。是我国国内唯一安葬默罕默德后斋的墓园,是国内外穆斯林敬谒先贤的圣地。
船过解放桥,可以看到河西岸的这排浙派风格建筑群——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吴道台宅第。它是清代名人吴引孙,仿照他在浙江任宁波、绍兴、台州道台时的道台府建造的。这一规模大、保存完好的住宅占地12亩多,建筑约7900多平方米,计有房屋百余间,被扬州老百姓称为“九十九间半”。吴道台宅第中的藏书楼“测海楼”仿宁波的“天一阁”建造,在近代扬州乃至中国藏书史上都有着不同寻常的地位。众多名家名士从这里走出,更增添了吴道台宅第的神秘。现在在这府第里还建立了“中医博物馆”。
在古运河西岸,有一座天主教堂。建于1864年,是法国神父延请扬州工匠建造的,距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是扬州运河畔的一颗明珠。同时,这也是历史上著名的“扬州教案”发生地。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这座哥特式教堂显得亮丽辉煌,国内外朝圣者摹名而来。
古运河有南北转向东西的弯道,河道曲折,扬州人俗称之为“大水湾”。它处与唐代罗城和宋大城的东南角,也是古运河由北向南,转向东西的弯道,当初运河的开挖者为了消除地面高度差,使运河水面保持平整,便采取了延长河道以降低坡度的办法,所以就把这段运河开挖成弯道,这是我国古代河工的杰出创造,是观赏古运河城区段的最佳处。
在古运河以北,有一处著名的园林,它就是被誉为“晚清中国第一名园”的何园。何园又名“寄啸山庄”。1883年,园主何芷舫从道台任上归隐扬州,购得“片石山房”旧址,扩建此园,更名何家花园,简称何园。全国分东西两部分,以两层串楼和复楼与前面的住宅连成一体。其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在中国古园林中开了先河。园内有复道回廊、贴壁假山和中西合璧建筑玉绣楼等著名景点。
千年运河情,诗画古扬州。如果说运河孕育了扬州,那么扬州人也在孕育着水,在水宁静的灵气中,扬州人又赋予其活力四射的灵性。有言道“智者乐水”,扬州人将运河文化运用到了极致。扬州,不仅可以在历史的风云中,追忆开凿邗沟时“举锸如云”的热烈和壮阔,惊叹如云的商贾买卖盈利的传奇故事,更有攀援历史文脉重新崛起的新扬州的华彩篇章。如今,扬州人与大运河建立了一种和谐关系,使整个城市与运河互相融合,沿岸的不仅有古迹散落其间,街市的繁华景象,两岸的民俗文化、市民的生活和运河本身犹如《清明上河图》的长幅画卷,展示于人们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