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编者按:在阅读中提升自我,一本好书可以带来无限财富;在行走中锻炼身心,一段畅游大运河的阅读旅程可以留下独特的人生记忆。2022年4月,由北京市通州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大运河沿线城市、光明网共同承办的大运河阅读行动计划启动,面向大众征集阅读、行走大运河的读书体会与亲身经历,以期通过跨区域合作推进全民阅读,发展和弘扬好大运河文化。现选登部分优秀作品,以飨读者。
作者:赵春
如果要给拥有五千年浩瀚文明史的古代中国寻找几处“地标”,那么位列前两名的一定是万里长城和大运河。一道长城,绵延起伏于中国北方几千公里的边界线上,它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民族的分水岭,更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民爱好和平、保卫家园的恒久见证。“不到长城非好汉”,那是因为只有当你登临长城时,才能体会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荣耀与自豪,才能激发出爱我中华、卫我家园的满腔热忱。
同样历史悠久的中国大运河,是全世界开凿时间最早、流程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从春秋时期吴国开掘邗沟算起,距今已有2400多年历史。源远流长的大运河,成功地沟通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它像一条长长的纽带,将中国的南方和北方紧密地连接起来,他不仅沟通了南北方的经济,更连通了南北方的文脉和不同地域同胞那颗怦然跳动的中国心。自大运河竣工后的元、明、清等朝代,中国始终保持大一统局面,再未出现过如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那样的长期分裂割据,这其中大运河所起的定海神针般的作用委实不可小觑。自大运河凿通之日起,从此人不分南北,地不分疆域,大家都说同一种话,都是同一种人——中国人!可以说,大运河在中国历史上为维护和促进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以及聚合文化向心力上,所作出的贡献丝毫不亚于长城和中国的其他地标,大运河为中华民族的繁衍与统一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当为所有中国人永世铭记于心!
大运河凿通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也激活了运河沿岸地区的经济。他将中国的政治重心由西部移向东部,而运河区域在全国范围内,始终处于经济、文化方面的中心地位。一批城市因运河而生,因运河而兴,从今日北京通州南下,经天津、沧州、德州、临清、聊城、济宁、徐州、淮安、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嘉兴、杭州、绍兴,直到宁波,这一座座光彩夺目的城市,宛如一串镶嵌在运河上的明珠,璀璨辉映,耀人眼目。大运河促进了当地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他促进了沿岸地区水利工程建设,消弭了困扰当地的水患,使运河沿岸地区的农业发展迅速,从而使运河两岸成为中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大运河促进了古代经济的大繁荣,在运河沿岸地区,尤其是运河两岸城市,因为人口的集聚而百业俱兴,工商业蓬勃兴起,士农工商繁忙不息,各种商铺数以万计,商贾云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运河工商业文化。
在施工条件落后,只能依靠肩扛斧凿的古代,修建这样一条全长1700多公里的人工运河,其难度可想而知。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发扬愚公移山、挖山不止的精神,一代一代传承接力,由短及长,由局部到整体,连绵不断地开凿整修,前后持续一千多年的时间,直至公元1293年(元世祖至元三十年),终于完成了这条由杭州直达北京的纵贯中国南北的京杭大运河。大运河的修葺,是古代世界史上当之无愧的奇迹,它令世界人民对中国再次刮目相看,也令马可波罗等前来中国游历的西方旅行者惊叹不已,纵观古代世界,也只有在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中国,才能完成这样一项前无古人的浩繁工程。
2010年夏季的一天,一条游轮游弋在常州附近的大运河上,游轮里坐着的并非普通游客,而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评审团的专家学者,他们此行的目的,就是考察大运河是否已具备申遗条件。运河两岸的江南美景,让一行专家心旷神怡,而宽阔整洁、碧波荡漾的运河河面,更令专家学者啧啧赞赏,可是,他们有所不知,在百余年前,有着千载悠久历史的大运河却险遭废弃的命运。清朝末年,连年的战乱加上政治腐败,使垂暮的王朝无暇顾及那条曾经为国家的统一和繁荣立下大功的运河。公元1855年(清咸丰五年),黄河改道经由山东入海,从此该省境内运河河段渐告废弃。公元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清廷下令停征各省漕运,从此南北航运中断,日薄西山的清王朝也步入了尾声。民国以降,军阀割据,战乱不断,无论是北洋政府,还是后来的国民政府,对运河的疏浚复兴都是既无心更无力,只得任其自生自灭,而别无他法了。
事实上,大运河从来都是我国的“第二条黄金水道”。建国后,国家更将京杭大运河列为重点发展的内河航运主干线之一。改革开放以来,运河的建设步伐进一步提速,各级政府和部门不断投入巨大财力和人力对运河进行扩建。当代大运河,在中国的内河航运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同时还发挥着巨大的防洪、灌溉、供水、旅游等多种功效。在党和政府的不断投入、关怀下,历经千载的古运河正在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2007年9月,“大运河联合申遗办公室”正式挂牌成立,宣告着酝酿20余年的运河申遗进入实质操作阶段,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从此,古老的运河不仅是一条河,而且成为一座流动的博物馆,一首千秋传唱的民谣,一个不老的神话与传奇……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说到大运河,不能不提北通州,北通州对于大运河,同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不仅是大运河的北起点,更是四九城外的风水宝地,和天津卫的发源地。因了通州给北京城引进来的这“一竿好水”,进一步巩固了北京城的京畿地位,使他稳居元明清三代皇朝帝都;若无大运河的开通,小小的直沽寨又怎能很快发展成远近闻名的“天津卫”,成为渤海之滨的大都会?古诗云:一支塔影认通州。燃灯佛旁边的燃灯塔,堪称通州一绝。须知燃灯佛为佛祖释迦牟尼的老师,拥有燃灯佛塔的通州,若论起“辈分”来可实在不低。而自北向南横穿通州区,将整个通州区划分为新城和旧城,蜿蜒流淌千年的北运河,更是见证了通州的兴起和几度繁荣。1780年,乾隆皇帝七十寿辰,周边国家齐齐前来祝贺,朝鲜使团从山海关走水路入京。一位叫朴趾源的官员在《热河日记》中写道:“至河边,河广且清,舟楫之盛……不见潞河(京杭大运河北段)之舟楫,则不知帝都之壮也!”从中足见当时通州水路运输的盛景,和京畿地面的繁荣。
走一步,叹三步,运河游思通州情。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沿着这条雄奇秀伟的大运河走走看看,就像登上老祖宗修建的万里长城一样,用心感受一番身为中华儿女的自豪与荣光!在大运河畔,你会豁然开朗,这几个困扰人类千年的问题将迎刃而解:我是谁?我从何处来?我将向何处去?
作者简介:赵春,资深文创爱好者。从上世纪90年代起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太原日报》等国内外百余家报刊发表过文字作品,并被《读者》《青年文摘》转载。作品《老家的老母亲》获首届“杨牧诗歌奖”,《你好,小平》获深圳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征歌活动优秀作品奖、《一种味道•一段过往•一代记忆》获南方黑芝麻糊全球征文二等奖。作者还曾荣获湘潭环境保护宣传日宣传创意有奖征集文字类一等奖、江苏省首届“人民建议”征集金点子奖(两条获奖)、“动感韩国”征文二等奖、世川杯感知日本征文二等奖(两次获奖)等奖项,赵春还于2012年赴京参加中国体彩系列活动并领奖,2008北京奥运期间代表中国青年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致萨马兰奇先生的公开信《奥运因您传奇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