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伏牛山下,医圣故里寻仲景
首页> 专题频道> 传承医圣精神 弘扬中医文华> 要闻 > 正文

伏牛山下,医圣故里寻仲景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微信公众号2022-10-09 12:48

  2月20日,北京冬奥会正式闭幕。回看持续十多天的冬奥历程,从开幕式上的传统文化盛宴,到奥运健儿的奋力拼搏,这场冬奥会可谓是将我们的民族自信瞬间拉满。不过,对于民族自信这件事,可不只体现在冬奥会上。

  近几年,国潮复兴势不可挡。数据显示,“国潮”在过去十年间的关注度上涨了528%,如今作为一种流行时尚文化正在越来越多年轻人中占据主流阵地。同样的,中医药作为“国潮”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世效用更加凸显。

  尤其是此次抗击新冠疫情,早在疫情初期,国家中医药局就紧急启动“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有效方剂筛选研究”专项,2020年2月初即发布《关于推荐在中西医结合救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使用“清肺排毒汤”的通知》。此后来自十省市的数千名服用“清肺排毒汤”患者的临床观察显示,未有1例轻型、普通型患者转为重型、危重型。同时显示,中医药能够有效缓解症状,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促进恢复期人群机体康复。

  有意思的是,这一被广泛应用于患者救治的“清肺排毒汤”(也称“新冠肺炎1号方”),是组方自1800多年前东汉名医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中的经典方剂。

  医圣传说

  有人说,每逢遇到重大疫病事件,都能从中医学中寻找解决办法。而这“溯源寻找”的源头,一定绕不开张仲景及其经典著作《伤寒杂病论》。

  据考证,《伤寒杂病论》由张仲景约公元210年写就,距今1800多年。虽然成书古早,但该书中记载的百余首方剂,如麻黄汤、桂枝汤、小柴胡汤、肾气丸等依然是现代常用名方。“新冠肺炎1号方”就是由书中多个治疗由寒邪引起的外感热病的经典方剂优化组合而成,早期救治确诊病例中,总有效率达90%以上。

  不过,这并不是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第一次彰显其现世效用。近年来,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频发,中医药在治疗SARS、甲型H1N1等疾病方面取得明显成效,这其中均可以看到它的身影,其记载的理法方药依然可以指导传染性疾病的治疗。

  可以想象下,一本成书于近两千年前的医学著作还能够指导今天的临床治疗,这在如今更流行的西医学界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因为相对于西医治疗指南的三五年更新一版,《伤寒杂病论》的大部分内容在近两千年后还能经得起临床检验,这是中医独有的智慧,也是其魅力所在。

  而作为这本医学名著的作者,张仲景本人的经历也颇为传奇。

  张仲景生活于东汉末年,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动荡的时代。一方面,战火频仍,百姓流离失所,另一方面,战争过后又伴随着疾病,各地连连爆发瘟疫。史书记载,建安年间因疫病流行,甚至造成“十室九空”的空前劫难,张仲景的家族也在瘟疫里死亡过半。

  这奠定了他弃官从医,潜心研究伤寒病诊治的决心。此后数年间,在总结中国3世纪前医学经验基础上,张仲景通过收集大量资料及个人临床实践经验,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原则,从此奠定了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和中医的灵魂所在。同时创造性地记载了大量有效方剂,确立六经辨证治疗原则,使得《伤寒杂病论》成为中国医学方书鼻祖。其本人也被赞为与孔圣人齐名之“医圣”。

  医圣山上的张仲景像

  直到今天,感念于其对后世的影响和贡献,每年正月十八日,在张仲景诞辰这一天,当地政府、民间、医圣祠等各方都会举办相关活动,民众也会自发来到位于医圣故里——河南省南阳市的医圣山,沿着石阶而上,相聚在高18米的张仲景石像前,敬献花篮、上香、献药,现场人声鼎沸,香烟袅袅。

  事实上,这一盛大的医圣张仲景祈福仪式自明清伊始,已形成一个约定俗成的特殊民间节日,甚至在2007年还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信仰实录。今年南阳市政府还正式发文,自2022年起,将每年农历正月十八日所在周确定为南阳市“仲景文化宣传周”,纪念医圣,进一步弘扬仲景文化。

  2022年医圣张仲景祈福仪式现场

  今年正逢张仲景诞辰1872周年,受疫情影响,民众响应号召减少线下聚集,但纪念医圣活动不停。作为植根于仲景故里的中医药企业仲景宛西制药,也将纪念活动从线下转到线上,通过一款国风动画H5《拜托啦医圣》呼吁大家在线参与。不仅能够透过20秒国风动画了解张仲景乱世出名医的一生,还可以寻找制作六味地黄丸的6味药材,召唤出医圣并许愿。

  由仲景宛西制药开发的国风动画H5《拜托啦医圣》,创新线上祈福形式

  创新祈福背后,玩法虽然在变,但对医圣张仲景的感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希冀不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延续张仲景及其代表的医圣精神,对弘扬中医药文化将带来更大的现世意义。

  打造“仲景”中医药金字招牌

  何为医圣精神?张仲景带给现世的影响有多大?这其实是关乎传承与创新的问题。而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是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也离不开中医药企业的责任。

  仲景宛西制药就是传承发扬仲景经方和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典型代表。首先在品牌理念上,企业从核心制药理念中提炼出脍炙人口的“药材好,药才好”经典广告语,如今也已成为中药行业备受推崇的价值理念。

  这一核心理念的背后,依靠的是企业所处的天然地理优势。仲景宛西制药坐落于河南省南阳市八百里伏牛山腹地,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地带,四季分明,阳光充足,雨量充沛,中药材资源丰富的程度,可以用一组数据对比说明:历史上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百草经》收载药物365种,这里产的传统品种就有259种;《本草纲目》中收录1800多种药材,这里就有1300多种。因此伏牛山也有“天然药库”之称,张仲景在南阳行医期间,这里也是他常去的采药地。

  借此,企业一方面秉持“药材好”育道地药材,于1998年就开始探索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在伏牛山腹地建立了20万亩山茱萸种植基地,并于2003年首批顺利通过国家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根据此模式,先后在河南焦作、安徽岳西、安徽南陵、四川彭山地道药材产区,分别建立了地黄、山药、茯苓、牡丹皮、泽泻种植基地并通过国家GAP认证,实现了六味地黄丸所用药材均源于自建基地的目标。

  伏牛山上仅山茱萸产量就占全国市场60%左右

  另一方面,传承仲景经典名方。建厂四十多年来,仲景宛西制药一直深耕中医药领域,通过仲景牌六味地黄丸、逍遥丸、天智颗粒、月月舒痛经宝颗粒等多款核心产品占领全国市场。其中,占据全国市场三分之一份额的仲景牌六味地黄丸,就源自医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的肾气丸,经宋代名医钱乙去桂枝和附子化裁而成。如今,六味地黄丸被誉为补阴方药之祖。

  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近年来,随着多项法规文件的发布以及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发展中医药事业在顶层设计上被赋予新的高度。2021年7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央宣传部等五部门又联合印发《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提出“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精髓”等四方面重点任务,让中医药文化更广泛融入大众生活,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和方法更便捷服务群众健康需要。

  仲景宛西制药不但从产品层面传承,也在产业层面全面继承医圣张仲景的中医药事业。以仲景文化为核心,将文化、产品、道地药材等紧密结合,结合当代人们的健康需求,创新发展仲景文化事业。如建成宛药特色工业游核心景区仲景百草园,更好地弘扬仲景文化、展示伏牛山中药材资源;修建仲景文化广场和巨型张仲景石像,并每年组织民众在正月十八到此打卡,举办盛大祈福仪式。

  2022年纪念医圣活动暨“2022春季仲景健康节”开幕现场

  与此同时,企业在文化建设上,组织举办“仲景健康节”、创新提出“三分钟讲透经典”项目、创作《医圣颂》歌典、投资拍摄《医圣张仲景》电视剧等,通过贴近生活的创新形式,打破中医药晦涩难懂的刻板印象,让更多人在文化传承中了解、接受中医药,认识仲景品牌。

  “仲景健康节”互动区域

  中医和医圣文化的传承,需要有仪式感、凝聚力的载体来体现。仲景宛西制药的一系列创举,不仅成为人们了解张仲景、学习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窗口,也在助推仲景品牌走进千家万户。

  让中医药文化新生

  在仲景宛西制药总部工业生产车间的生产线上,一粒粒小小的药丸从初期配料到最后包装全自动化操作,同时在出厂时就自建追溯体系,药材批次可在国家商务部追溯,保障安全,药农也可通过仲景药知道APP上传田间管理动作,用户可通过包装扫码就能够了解药材种植情况。

  这一套标准化生产,是多年来仲景宛西制药靠产品品质赢得市场认可的关键。

  对企业来说,开展中药标准化研究工作,制定涉及中药种植、产地加工、质量研究等一系列的标准和规范,有利于促进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质量的提高,同时因具备强化药品监督管理技术依据,为促进对外贸易,使中医药走向世界奠定坚实的基础。

  推进中药标准化建设的效果也显而易见。以六味地黄丸为例,企业实施“六味地黄丸标准化建设”至今,通过对山茱萸等六种药材种植生产过程、六味地黄丸关键生产技术环节的研究,形成38个关键生产环节技术规范及质量标准。建成中药材生产流通可追溯体系、中成药生产全过程可追溯体系、中成药流通可追溯体系,实现了原药材生产、中成药产品的生产、流通全过程可追溯。借助三大可追溯系统,通过机制创新、优化流程、强化管理,满足强化企业质量管控、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构建成本竞争优势的需求。对内统一管理,对外快速响应市场。

  仲景宛西制药工业园区

  从医圣张仲景出发,秉持仲景仁心仁术,通过多种手段传承创新,实现中医药文化焕发新生,从而让医生精神伴随仲景宛西制药为人们的健康持续努力。

  正如仲景宛西制药董事长孙锋所言:“张仲景是中华医圣,我们是抱着宣传老祖宗中医药文化的心态去宣传企业品牌。”这样既有底蕴深厚的医圣文化为依托,又有创新基因来尽显中医药的神奇魅力,谁能不由衷感叹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呢!(刘焕)

[ 责编:张梦凡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成都世园会场馆巡礼

  • 戈壁大漠 驼羔盛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奔跑吧·少年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棒垒球邀请赛在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开赛。
2024-04-20 17:03
4月2日,随着57652次检测车从南充北站5道缓缓驶出,标志着新建汉中至巴中至南充铁路南充至巴中段(以下称"巴南高铁")启动联调联试,进入工程验收关键阶段,为全线早日开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4-03 15:11
为切实织密森林“防火网”各地组织人员巡查防火。
2024-04-03 15:11
2024年3月31日,“知音湖北 遇见浪漫孝感”春赏花活动在湖北省孝感市金卉庄园景区启动。金卉庄园花团锦簇,五彩斑斓花卉竞相绽放。人们穿梭在花海之间,享受明媚春光。
2024-04-02 15:40
2024年3月23日,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办的2024秋冬中国国际时装周在北京开幕。
2024-03-26 21:07
3月17日,原创独立设计师品牌SHANG1 BY SHANGYI 2024秋冬系列时装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2024-03-18 16:39
2024年2月2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境内的博斯腾湖出现推冰景观。
2024-02-29 18:59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马街镇钻天坡,盛开的油菜花梯田在初升太阳映照下,勾勒出一幅田园春景图
2024-02-23 10:59
美丽的三亚湾
2024-01-20 17:42
2024年1月12日,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庐陵文化生态园层林尽染,色彩斑斓,市民徜徉其间,尽享生态之乐。
2024-01-13 19:43
2023年12月26日,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镇黄草岭村附近,游客在冬樱花与梯田边游览。
2023-12-26 15:39
2023年12月12日,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第十九届冰雪文化旅游节采冰仪式在高家湖二渠水库进行。仪式主要展示了"头冰"的开采上岸过程。开幕式上还举行迎风旗、祈福词、喝出征酒等仪式。
2023-12-13 16:08
2023年12月13日,河北省正定古城迎来降雪,古城内外银装素裹,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美如画卷。
2023-12-13 15:59
2023年11月28日,贵州省六盘水市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层林尽染,景色迷人。
2023-11-29 15:42
2023年11月28日,江西吉安长塘镇中心小学,老师指导学生剪纸。
2023-11-29 15:42
三角梅原产于巴西,现主要分布在中国、秘鲁、阿根廷、日本、赞比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以海南三角梅最为出名。
2023-11-29 11:13
2023年11月23日清晨,朝霞初现,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沿江公路G348国道的绝壁岩体上,工人们正在铺设防护网,以防止岩崩和落石。
2023-11-24 15:15
2023年11月23日,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站工作人员正在清理站台积雪。
2023-11-23 16:02
2023年11月21日,甘肃敦煌,首趟"敦煌号"铁海联运国际货运班列装载1000吨石棉驶出,经天津港通过铁海联运发往泰国曼谷。
2023-11-21 16:55
2023年11月21日,江苏省如皋市龙游河生态公园,色彩斑斓的树木与一河碧水相应成趣。
2023-11-21 16: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