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网讯(记者刘时玉)11月6日,高校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分中心成立仪式暨伟大建党精神育人功能发挥学术研讨会举行。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市教委副主任闵辉,上海市社联党组书记王为松,华东师大党委书记梅兵、副校长顾红亮,市教卫工作党委宣传处处长耿绍宁,市教委德育处处长沙军,以及来自高校、党校、中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出席会议。闵辉和梅兵共同为高校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分中心揭牌。
首批特聘研究员获发证书,共建“伟大建党精神育人联盟”
为打造伟大建党精神理论研究、成果转化、学术交流、信息共享的平台,华东师范大学分中心注重激发潜能、盘活资源,以跨学科交叉,多领域、多视角引进人才,培育研究力量,特聘刘苏闽、忻平、刘靖北、周智强、周群华、薛峰、童科、卞龙、王公龙、陈挥、周增为、陈明青、朱军文、齐卫平、宋进、丁晓强、余玉花、曹景文、陈红娟为分中心首批研究员。耿绍宁宣布华东师范大学分中心首批特聘研究员名单,梅兵、王为松为特聘研究员颁发证书。
为形成集聚效应,在深度挖掘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所特有的红色资源方面,实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运行、高质量产出,华东师范大学分中心牵头发起共建“伟大建党精神育人联盟”。上海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上海历史博物馆,上海历史革命历史博物馆,中共一大纪念馆,中共四大纪念馆,黄花塘新四军纪念馆、新安旅行团纪念馆、茅山新四军纪念馆,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应邀成为首批联盟单位成员。沙军宣读“伟大建党精神育人联盟”首批单位名单,闵辉、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院长刘靖北为联盟单位颁发证书。
研讨会设立“伟大建党精神与大中小思政课教学一体化教研展示”环节。华东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代表洪燕妮、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教师代表华厦、华东师大师范生代表金奕分别以“深刻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崇高性”“建党精神激发青春能量情境学习助力拔节孕穗”“从党的诞生故事讲述到伟大建党精神育人:基于‘00 后’师范生与‘10后’小学生的课堂对话”为题,作了交流展示。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正高级教师陈明青点评。
研讨会以“伟大建党精神育人功能发挥”为主题。在主旨报告环节,华东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齐卫平,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院长刘靖北,《解放日报》社党委副书记周智强,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长刘苏闽,上海市社科联副主席、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会长忻平分别围绕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逻辑、基本内涵、立德树人的价值、育人功能发挥路径及创新发展举措等方面作了交流。
齐卫平认为,把伟大建党精神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资源,要聚焦“出版普及性的伟大建党精神读物、采取社会大课堂和学校小课堂相融合、开展大学生感悟伟大精神征文活动、组织优秀大学生赴革命精神源生地进行社会实践项目、大学课堂与革命圣地云端交流、开展建党精神宣传教育大、中、小一体化尝试”等方面集中发力,进而推动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研究成果向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转化。
刘苏闽表示,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红色基因,是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精神标识,更是铸魂育人的根本指导思想和强大的精神动力。新四军及其历史在传承红色基因、阐释伟大建党精神、铸魂育人方面具有独特价值与作用,要充分发挥新四军老战士、时代英模人物的作用,教育青年一代听党话、跟党走。
刘靖北认为,用伟大建党精神育人育才,要把伟大建党精神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结合起来,深刻把握思想的精髓和精神实质。充分认识上海这座英雄的城市、光荣的城市,在党的历史上具有特殊意义,注重依托伟大建党精神育人联盟、运用好红色现场教育资源、大思政课堂,结合党史进行伟大建党精神教育。
周智强认为,把伟大建党精神作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载体、价值载体、道德载体、知识载体,注重通过“贯通中国共产党大理想、大使命、大担当,构建营造历史,远观未来的精神样本,注重多载体效应的叠加转换融合,”来激发伟大建党精神的育人功能,通过强调伟大精神的道义功能,形成广泛的社会认同;对接青年成长成才成功需求,进而把育人功能转化为成长成功教育。
忻平认为,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中小一体化思政教育,关键是总结百年党史经验与上海诞生地的特征,并使之充分体现百年党史经验,充分展示上海党的诞生地的特征,在具体路径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功能,努力把伟大建党精神,各类宣传,以灵活多样的方式融入学校教学和向大众宣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铸魂。
梅兵表示,阐释研究继承发扬伟大建党精神,是学校作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者的重要使命和责任,学校将把分中心建设作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的重要抓手,聚焦伟大建党精神的育人功能,发挥教师教育优势特色,从多学科、多角度,在大中小等多层次开展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推动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把分中心打造成为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研究高地,铸魂育人载体,决策咨询智库和合作交流平台。
闵辉代表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对高校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分中心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上海教育系统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华东师大是新时代视域中新人才、新科技、新学术的高地。分中心应聚焦伟大建党精神的育人功能发挥,把伟大建党精神研究同学校教育教学紧密结合,突出育人优势、整体优势、集成优势,多领域、多视角、多层次呈现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厚内涵、重要价值,让伟大建党精神成为铸魂育人的内在动力,全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专家学者各抒己见,发挥伟大建党精神的育人功能
在主题发言环节,中共上海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王公龙,中共一大纪念馆党委书记、馆长薛峰,上海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副馆长周群华,中共四大纪念馆馆长童科,黄花塘新四军纪念馆馆长卞龙,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党委书记兼副校长袁军,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挂职副校长、兰田中学校长谈俊,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邱仁富分别从不同角度阐明对伟大建党精神育人功能发挥的认识。
王公龙认为,要运用正确的方法论把伟大建党精神宣传好、阐释好、发扬好。防止割断伟大建党精神与创党实践的内在联系,追忆创党先驱们的先锋伟绩;准确把握伟大建党精神32个字的内在逻辑体系,理解精神实质、精神品格,避免虚化;不能把伟大建党精神以不同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具体的形态混为一谈;不止步于在理论上探讨,更要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实践中。
薛峰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在党百年华诞之际,发出伟大行动的号召。中共一大纪念馆切实行动起来,充分发掘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所拥有独特的红色资源,面向全社会、面向大中小学开展“百物进百讲”活动,讲解馆藏革命文物、红色文物背后蕴含的故事、传承的红色基因,实现伟大建党精神的“三进”。
周群华提出,上海历史博物馆、革命博物馆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红色血脉基因方面要贡献独特价值,将依托“伟大建党精神育人联盟”进一步加强与高校、科研单位合作,成为研究成果孵化基地、现场教学实践点、催化转化点,让宏大愿景更有现实的意义。
童科认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要坚持历史与现实结合,实践与研究的结合,吸取经验和把握规律的结合,传承精神和继承本领的结合,党性和人民性的结合。注重加强文化自信尤其是红色文化自信研究,在国际交流中应该突出我们讲的红色文化的自信,阐明红色文化作为先进文化的内在关联与逻辑理路。
卞龙认为,推动铁军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既要发挥传统思政课堂主渠道作用,也要注重守正创新。要利用校园主阵地,探索铁军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为入党积极分子和青年提供党课。鉴于长三角拥有丰富的新四军历史资源,注重利用社会力量实行馆校结合,建立校外教育基地。拓展教育形式,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探索网络思政,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来学习铁军精神。
袁军表示,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方面坚持遵循思政教育规律,把运用伟大建党精神育人的活动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融合起来,注重整合运用包括上海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教育场馆在内的多种资源来协同育人。
谈俊表示,上海市曹杨二中作为普陀区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建设学校,已形成了“一线三化”的培养模式,通过学校党建带团建,团建促马协,形成了教育课程化、活动系列化、评价多元化的培养机制。在党的百年华诞之际,学校探索通过系列化的劳动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勇于创新、乐于担当的社会责任。
邱仁富认为,推动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要注重“四个坚持”,一是要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历史主题为引领,讲清中国共产党人怎么掌握历史主动和精神主动的问题;二是坚持问题导向,讲清楚伟大建党精神背后的逻辑和故事;三是抓住“教师、教材、教学”关键点,坚持一体化推进;四是坚持全球视野,不仅把伟大建党精神作为回顾百年的精神提炼,更重要的是要以此精神为引领,开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全球事业和战略眼光。
部分专家学者代表通过线上的方式进行学术交流分享。据介绍,华东师大以此次分中心成立为契机,依托自身思政教育、学术研究优势,以发起共建“伟大建党精神育人联盟”为支点,汇聚各方力量,凝聚广泛共识,深化对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厚内涵、重要价值的阐释研究,加强对伟大建党精神育人功能的探索,力争为伟大建党精神的研究阐释与立德树人有机结合提供更多理论供给和资源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