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聚焦结构性心脏病创新前沿,助力中国健康事业迈向世界舞台。2022年10月9日-16日,第六届中国结构性心脏病周(中国结构周 2022)暨第六届中国国际结构性心脏病学会议暨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年会在上海、北京、广州、西安、武汉同时举办,此外来自欧洲、美洲和亚洲数十个中心也共同参与全球直播。
结构周期间,由心血管健康联盟与光明网卫生频道联合策划推出的品牌科普专栏《名医解心结》邀请我国结构性心脏病医学领域权威专家做客直播间,面向广大青年心血管医师和公众,在线分享学科前瞻、团队故事和科普知识。
【本期看点】主动脉瓣疾病与TAVI
【本期嘉宾】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宋光远教授
主持人:心脑血管现在是我国居民的第一死亡原因,据数据统计,我国的心脏瓣膜病发病率在2.5%-3.2%,与国际相比,在我国人群中主动脉瓣疾病发病现状有哪些特点?
宋光远:未来我们中国瓣膜病的负担会非常沉重,因为我们到2030年预计大概有3亿老龄人口,瓣膜病、重度瓣膜病的发病率实际上将会超过20%。从主动脉瓣疾病来说,根据前期吴永健老师做的一个调查,如果把反流和狭窄加起来的话,主动脉瓣疾病在所有瓣膜病里面是接近10%到20%的占比。所以在这个情况下,未来主动脉瓣疾病的病人会越来越多。
为什么现在实际临床当中并没有看到那么多病人,有很多原因,比如说我们现在对于瓣膜疾病的认知,还有对于诊断的筛查,尤其是精准诊断,在基层医院,尤其在一些不发达地区可能相对来说会比较弱一些。
第二就是我们很多老年人,在不发病之前,就是没有症状之前也不去医院做检查,所以很多病人实际上并不知道自己有主动脉瓣的狭窄,或者是有主动脉瓣的反流,因为这两种疾病在出现症状之前往往可以待偿很长一段时间,所以不去医院做常规的超声心动图查体的话,就有可能漏掉这些病人。但这两类病人一旦出现症状,他的预期生存期会急剧缩短。根据目前的研究,主动脉瓣的狭窄,反流,基本上在出现症状之后,两到五年内很有可能都会因这个疾病而去世。
主持人:从血管转化成结构思维对于心血管专家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重新学习的过程,宋教授您觉得对于心血管医生来说,开展TAVR技术有哪些挑战,安贞瓣膜的介入中心在建立和发展过程中有哪些自己的心得和体会?
宋光远:我们是去年刚刚在安贞组建的团队。2012年我们跟着吴主任一起做国产瓣膜的研究,实际上刚开始是打杂,2015年吴主任说要不你就去国外,学习结构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我就是搭着这个快车去读了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博士后,从那儿开始真正开始重新认识瓣膜。
我最早是做冠脉介入的一个医生,学习二年半的介入治疗有一个体会,就是前三个月的时候,我们中国医生普遍有个特点,就是对超声的操作和理解会比较弱一些,前三个月我都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不是听不懂语言,是因为听不懂他们在交流的内容。回国之后一直在吴主任、周主任的带领下,通过结构周的平台推广一个理念就是结构介入,一定要影像先行。
在做手术之前,如果你都读不懂CT影像,读不懂超声影像,那么这个医生实际上最多成了一个熟练工,称不上一个高手,你要想成功率达到95%以上,并发症减到1%以内,是很难的。
对于结构介入的团队成长来说,在我们安贞的团队组建之初我就跟他们说,不要怕自己学习得慢,从头开始,至少不会把自己做成一个夹生饭。每个人都从影像开始学习,把术前、术中这些评估都做到位了,术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并发症我们都会规避掉,术中会影响到手术成功的一些不利因素,我们也会规避掉。所以这样,整个的团队就越做越有信心,就会成长为一个无坚不摧的团队,我想这也是我们结构介入的年轻医生一直在走的一条成长之路。
因为吴永健主任是我老师,周主任也相当于我的老师,在结构周的平台上带着我们,能够给我们提供这样一条发展的道路,让年轻医生知道走这条路是对的。
主持人:对于想要投身TAVR事业的青年心血管医生您有哪些建议?
宋光远:一定要沉下心来,毕竟你进入的是一个新的领域,无论你原来是一个心内科医生还是心外科医生,在新的领域一定要沿着规范化的道路去走,做什么事情不能过于着急。
我们都理解,大家都想做那临门一脚的事情,就是把最容易和最痛快的事给做了,但是实际上这需要非常丰厚的前期积累。就像我们当年成长的时候,吴老师带着我们,我们天天背着一个大概十公斤沉的笔记本,上面装着各种软件,我们天天分析影像,包括CT,包括超声,最后经过了十年的成长,我才有能力去另外一个医院开展一个新的中心。
我们新的中心成立以后,发展也是比较迅速,一年多的时间我们已经做了各类的瓣膜病,大概接近500例,但这500例可是在我们前期积累的基础上,其实我个人已经做了接近1000例的手术。所以,没有静下心来学习的过程,没有像我们经历的一些可笑的Case阶段,你很难真正成长为一个能做好临门一脚的,顶尖术者的能力。
我们现在有亚太的青年俱乐部,就组织在一起天天学习,我们叫学习讨论互助会,就是真正有意义的一些case,有新的技术,新的策略,我觉得都是我们需要去学习的。年轻嘛,需要去多看看,多走走,学习不同的风格,这样才能最后形成自己的风格,最终,成为一个顶尖的结构介入医生。
主持人:安贞的瓣膜介入团队虽然是在2021年成立的,但自成立以来发展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得益于与多个领域型和平台型的学科强强联手,尤其是安贞团队主导的极简TAVR,被患者和家属称为极微创,创造了多个国内和国际的首例报道。结合安贞模式,最后再谈一谈未来中国的TAVR技术还有哪些创新点?
宋光远:我们中心有五个关键词,一个是全面,就是能够覆盖四个瓣膜所有的介入手术,包括主瓣、二尖瓣、三尖瓣和肺动脉瓣。
第二是规范,因为我们发展从结构周开始,就一直推广规范操作,还有规范的理念。我们联合国内很多专家,在吴主任、周主任带领下写了两版临床路径,就完全是按照临床路径的建议来做,最大程度保证病人的安全性,减少并发症。
第三是简化,实际上从每个医生的角度来看,我们希望减少对病人的伤害,不光是花费的减少。比如通过简化,让病人能够及早地下地,让三个入路的穿刺减少到一个入路的穿刺,这样病人的体感会很好,恢复得快,花费也会相应减少。不但可以减少国家的负担,还可以减少医生和患者的负担。我们医生最大的成就感就是病人做完手术之后马上下地了,最后恢复得特别好。
第四是创新,所谓创新,一方面我们一定要了解国外人家做到什么程度了,实际上在今年国际结构周的频道第一天,我就有一个特别深的感触,就是我们的国外同行们越做越细了,他们可以把起搏器的植入率放到1%以内,把瓣中瓣的发生率放到大概2、3%以内。所以我们有必要向他们学习,手术操作中的一些技巧,理念,这样让我们更加有创新的动力。
还有是关怀,关怀就是我们不能做完手术之后,大家拍拍屁股说,从现在开始咱俩又重新认识了,那不行。因为都是七老八十的病人,做完手术之后合并症都很多,对这些病人来说,你不但要给他做手术,而且要让他恢复正常的生活质量。所以,康复和远期、中远期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对这些病人来说,包括病人家属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团队有一个专门的随访和康复管理小组,专门负责所有在我这做过手术的病人,基本上都会有一个长期的关怀体系,一直在跟着他们。所以,我想一个中心的发展可能需要一个理念,最终我们是希望每一个病人能够充满活力,也希望为我们结构介入的发展添砖加瓦。
安贞医院成立的心脏瓣膜病介入中心,可能是全国首个专门以心脏瓣膜介入主题的一个科室,未来我想会有越来越多的以瓣膜介入为中心的,或者病房的建制出现在大家面前。
监制 李丹 沈天林
编导 牟舒琳
技术 孙鹏宇
摄像/摄影 逯成业 牟舒琳 顾成炜
剪辑 逯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