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结晶。习近平经济思想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系统回答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方位、根本立场、指导原则、路径选择、鲜明主题、根本保证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构建起科学完备、逻辑严密的思想理论体系,是指导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科学理论。
一、科学分析当代中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方位,作出一系列重大判断
习近平经济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立于时代潮头、洞察时代风云、把握时代脉搏,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学分析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所处的发展阶段、面临的机遇挑战,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判断,明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坐标。
一是科学判断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正确认识现代化事业所处的发展阶段,是我们党明确阶段性中心任务并正确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前提,是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宝贵经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同时也是其中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中国已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制造业大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这一目标。把握新发展阶段,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认识基础和现实依据。只有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的科学内涵,才能既准确把握发展中面临的重大任务,又坚定攻坚克难的信心,在高质量发展中按照既定目标持续推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二是深刻揭示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善于把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规律,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形成的重要方法。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一方面,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亟待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充分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另一方面,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不平衡既包括城乡区域发展、产业结构、收入分配的不平衡,也包括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人与自然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既包括实体经济、创新能力等方面发展的不充分,也包括市场竞争、潜力释放、有效供给和制度创新等领域发展的不充分。深刻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是明确新发展阶段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增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行动自觉,推进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逻辑起点。
三是全面分析战略机遇期内涵条件变化。党的十六大提出,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深刻改变了世界经济增长态势和发展格局,对发展战略机遇期如何判断,是谋划新时代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机遇和挑战之大都前所未有,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一方面,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绿色发展、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等,带来巨大的发展新机遇。另一方面,国内外形势深刻变化带来一系列新的挑战。从国内看,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仍然不完全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特别是今年以来经济发展面临多年未见的有效需求不足、供给冲击加剧、市场预期不稳三重压力,困难和挑战明显增多。从国际看,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叠加交织,乌克兰危机严重冲击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大国博弈日趋激烈,全球安全、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显著增多。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条件变化,从危机中育新机,从变局中开新局,是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和基本经济制度、以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重要基础。
二、科学回答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代课题,破解一系列发展难题
习近平经济思想以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思想引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成功破解了新时代现代化建设面对的一系列难题,体现出强烈的问题意识和鲜明的实践导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一是以党的领导确保现代化的正确方向。面对风云变幻的世界经济大潮、复杂繁重的国内发展任务以及波谲云诡的风险挑战,党的坚强领导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是现代化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不断建立健全,党中央重大决策落实机制不断完善,党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充分发挥。例如,党中央全会通过五年规划建议、国务院组织编制规划纲要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审查批准后组织实施,已成为规范化的工作程序。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通过这一程序,转化成为党领导人民团结奋斗的行动纲领、各级政府履职尽责的重要依据。党的领导落实到经济工作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制度优势不断转化为治理效能。例如,我们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特别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迈向新征程。
二是以高质量发展夯实现代化的经济基础。因应我国历史方位、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战略机遇期内涵等的深刻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建立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和政绩考核办法,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关键问题作出五十多项战略部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一百一十四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万美元,已经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我国的综合国力迈上一个新的大台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三是以全面深化改革释放现代化的持久动力。面对传统发展动力后劲不足、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的局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现代化进程中的问题,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推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目前,全国市场主体总量已超过1.57亿户。我们以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为设备赋智、为企业赋值、为产业赋能,全面塑造现代化新优势。2021年,我国的创新指数在全球排名从2012年的第三十四位提高到第十二位,位居中等收入经济体首位,成为唯一进入全球前三十位的中等收入经济体。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2020年我国“三新”经济增加值占比突破17%,增速比同期GDP高出1.5个百分点。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社会主义中国正在大步迈向现代化。
四是以更高水平开放展现现代化的中国贡献。近年来,面对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蔓延,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的新形势,我们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连续四年成功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促进内外市场联通、要素资源共享,让中国市场成为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比重已由2012年的11.4%上升到18%以上,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得到巩固提升。这些年,我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总体上保持在30%左右,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为世界经济源源不断注入了正能量。
三、科学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框架,形成一系列创新成果
习近平经济思想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党的百年奋斗主题,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不断深化对中国实际、中国国情的认识,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分阶段战略安排、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新征程上推进现代化的实践路径等作出创新性贡献,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框架。
一是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两阶段战略安排。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党提出“四个现代化”,并谋划了按“两步走”来实现的设想。改革开放后,我们党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进入二十一世纪,在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之后,党又提出“全面小康”新的更高要求。党的十九大站在新的更高的历史起点上,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第一个阶段,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阶段性目标和战略任务。
二是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五个方面的鲜明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许多重要特征。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成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指明了前进方向,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现代化之路提供了可行的方法借鉴。
三是指明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提出新时代党和人民奋进历程中形成的“五个必由之路”重要认识。“五个必由之路”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必须坚持党对现代化事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为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坚强的政治保证。必须坚持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性质,坚定道路自信,一以贯之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坚持依靠人民团结奋斗创造现代化新的历史伟业,使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凝聚起社会各方力量,画出最大同心圆。必须坚持以新发展理念指导现代化建设实践,进一步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发展大势,加强前瞻性思考,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努力促进我国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必须坚持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走好现代化的新征程,强化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发扬历史主动精神,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将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到位、落实到位,为持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保驾护航。
(作者: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主任 史育龙,本文发表于《机关党建研究》,2022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