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黑水国:繁华与消逝背后的秘密
首页> 专题频道> 文化专题> 道中华> 考古实证 > 正文

黑水国:繁华与消逝背后的秘密

来源:道中华2023-03-05 16:48

  在河西走廊的张掖市区西北不到20公里处,有一片荒废的遗址,这里保留了史前至历史时期大量的文化遗存,主要包括西城驿遗址、汉代建筑遗址、黑水国南城、黑水国北城、古寺院遗址、古屯庄遗址及汉晋墓群,遗迹分布范围为16平方公里。2001年,黑水国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沙草迷离的戈壁边缘与楼兰古国一样具有神秘色彩的黑水国,留下了太多的谜团。怎样的河水会被称为黑水?又是怎样的一座古城被人叫做黑水国?它是如何走进历史走进繁华又悄然消逝?带着这些问题,新疆大学的窦开龙博士接受“道中华”专访,就此进行了解读。

  黑水国,顾名思义,与“黑”与“水”有关。至于具体得名,有不同版本。第一种版本是这里有一条发源于祁连山的河流叫黑河,周围是黑土,经常泛滥,河水夹带黑色沙土,一片黑暗,“黑水国”因此得名。第二类版本是这里居住过月氏与匈奴等少数民族,他们皮肤黝黑,因此所建国家被叫做“黑水国”。第三类版本是黑水河边,有一城市,附近有一个大窝,被叫做“黑水窝”,后来被误传为“黑水国”。

  ▲黑水国所在的张掖及黑河流域。(图片来源:程弘毅《河西地区历史时期沙漠化研究》)

  ▲黑水国所在的张掖及周边地理环境。(图片来源:程弘毅《河西地区历史时期沙漠化研究》)

  黑水国,有很多传说。例如,西游记中的唐僧西天取经时,就路过黑水河,然后去了高老庄、火焰山;隋朝时,一位白胡子白头发老人来到这里,大声叫卖“枣”“梨”,当时驻军首领觉得事有蹊跷,担心有灾害发生,立刻率领全城百姓逃离,结果特大沙尘暴刮来,城市被埋于沙丘之下,毫无踪迹,从此国家灭亡。

  ▲黑水国遗址。(图片来源:张掖市旅游局)

  这些地名来源与传说背后的真相,谁也无法说清楚,只是增加了黑水国的神秘与久远。但是,那些黑水国遗址,那些考古文物,那些史志记载,却是实在的。他们真真切切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反映了黑水国的兴衰起伏。

  青铜时期,由于这里有河流、草原、土地,我们的先民就选择在这里生活。他们主要依靠游牧为生,有的渔猎,很少一部分从事农业。近百年来,考古学家在黑河附近马家窑文化、半山文化、马厂文化、齐家文化、西城驿文化、四坝文化等遗址中,发现大量石头制作的刀、斧、磨、镞等工具,有力验证了这一历史事实。

  商代到西周时期,黑河流域及广大的河西走廊,为羌人占据,他们“所居无常,依随水草”,在这里游牧为生,先秦至秦代,这里活跃着乌孙、月氏、匈奴等民族。实力强大的月氏人在此修城,曰黑水国,匈奴头曼单于不得不将王子冒顿作为人质献给月氏,乌孙则不得不西迁新疆伊犁;其后,匈奴强大,打败月氏,张掖郡及黑河流域为匈奴浑邪王地。此阶段,黑水城北城得到扩建。先前占据此地的月氏王被杀,头盖骨被作为酒器,族人大部分远迁到了阿姆河一带,留下的被叫做“小月氏”,居住在今敦煌一带。

  ▲黑水国都城遗址。(图片来源:汪黎《汉唐丝路张掖段道路及沿线遗址调查研究》,转自邵如林《丝绸之路古遗址图集——河西走廊段》)

  ▲黑水国早期居民羌人生活过的祁连山区域。(图片来源:张掖市旅游局)

  汉武帝时期,汉武帝派遣霍去病带兵来到河西走廊,打败匈奴,设张掖郡,河西走廊以及黑水国从此正式纳入汉政府管理版图。

  ▲汉政府在黑水国周边设置的军事防御体系。(图片来源:汪桂生《黑河流域历史时期垦殖绿洲时空变化与驱动机制研究》)

  唐代,政府在黑水国北城内置驿站,同时开始修建南城,城东西距离约248米,南北距离为222米,四角建角楼。

  ▲黑水国坍塌的南城门遗址。(图片来源:汪黎《汉唐丝路张掖段道路及沿线遗址调查研究》,转自邵如林《丝绸之路古遗址图集——河西走廊段》)

  宋代时期,西夏王朝设置“黑水镇燕军司”,治理黑水城周边地区,城内人口逐渐增多,商业趋于繁华。

  蒙元时期,成吉思汗打败西夏,城内士兵或逃亡或被杀。忽必烈即位后,扩建黑水城,在这里设置“亦集乃路总管府”,黑水城重要性极大提高,成为西北地区的军事、政治、文化中心。

  明代,朱元璋派遣冯胜率军来到河西走廊。由于受到强力阻挡,为打败黑水城内的元军,冯胜命令士兵修筑堤坝,拦截黑河水,最后城内缺水,元军逃亡。战争虽然取得胜利,但由于水源干枯,沙漠逼近城池,城市逐渐荒芜。

  此后,黑水国消失于人间。1941年9月,于右任与一些考古学家前来考察时,这里的景象是:“沙草迷离黑水边,何王建国史无传。中原灶具长人骨,大吉铭文草隶砖。”

  ▲黑水国遗址。(图片来源:李函梦《张掖黑水国:一部佚缺的历史典籍》)

  黑水国的消失,当然首先与战争有直接关系。由于地处丝绸之路要塞,西可打通西域中亚,东可进入陇右中原,北可抵达蒙古草原,西南可去青藏高原,这里战略价值极其重要,月氏、乌孙、匈奴、汉、西夏、吐蕃、回鹘、蒙古等政权无不将这里看作军事要地,力争通过军事手段据为己有,保障自身安全,然后以此为基点对外用兵,控制河西走廊周边地区,扩大对外影响力。

  于是,几千年来,这里战事不断,硝烟四起,政权更迭频繁,很难有持久的和平环境来建设城市,开展商业贸易,发展文化教育与经济。每一次战争爆发后,百姓为求保住性命与生活,都大量逃亡,原来耕种的田地被荒芜,原来繁华的商业陷于萧条,居民数量锐减,根本无法形成大规模人口与产业集群,很难维系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黑水国城内被流沙淹没的房屋遗址。(图片来源:汪黎《汉唐丝路张掖段道路及沿线遗址调查研究》,转自邵如林《丝绸之路古遗址图集——河西走廊段》)

  背后的气候因素不得不提。4000多年前,这里气候暖湿,水源充足,沼泽湖泊很多,大山上长满落叶阔叶林;此后,北方气候虽然偶有转暖现象,但整体干旱趋势非常显著,降雨量减小,蒸发量增大,植被减少,树种数量变少,一些森林草原成为干旱草原,河西走廊生态环境随之发生巨大变化,生态加剧恶化,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对此,地方史志多有记载,如:“(西汉)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四月壬寅晨,张掖大风从西北起,天气赤黄,夜雨,落地为黄土”;“(西晋)永康元年(300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夜,张掖大风由西北向东南猛刮,折木,飞砂走石,次日方息”;“(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七月,张掖、东乐、山丹等地大风,昼晦。五色如电,三、四小时后,鸡早鸣”。这些灾害反过来加速了河西走廊的生态恶化。

  不合理的、掠夺式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最关键因素。一方面,安史之乱后,吐蕃、西夏、回鹘等游牧民族先后进入黑河流域,并将居延河流域上游土地转化为牧场,而水利设施得不到修建与恢复,下游自然难以得到水源,原来的屯田区域变得萧条,沙漠化加剧,河西走廊成为了“旱海不毛之地”,一些植被由于缺水与沙尘暴死亡,区域生态恶化。

  另一方面,从公元前121年开始,中原王朝政府就开启了河西走廊开发模式,修筑军事防御设施,同时为戍边采取了移民实边与屯田政策,大量中原或者江南等地的移民自发或者被政府安排到来,修建水利,滥伐森林,将草原转化为耕地,扩大土地,广种薄收,导致河流干枯,原始绿洲面积减小,草原沙化,植被减少,生态系统遭到毁灭性打击。

  这样的背景下,黑水国彻底消失了,西域的楼兰古国消失了,高昌古国消失了,留下一个个无奈的文明之殇。

  ▲黑水国遗址考古。(图片来源:张掖市旅游局)

  黑水国的消亡,昭示了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历史上,人类为了自身利益与所谓的“发展”,总是将大自然当作资源库,无限制加以索取,不加节制,不择手段,不计成本,不虑后果,结果往往付出惨重代价。人类应该对大自然保持必要的尊重,心怀敬畏,遵守基本的科学规律,而不可把自己看得无所不能,否则将自食苦果。

  参考文献

  1.李跃.黑水国:一座充满猜想的古城[J].中国部,2006(8):120-125.

  2.程弘毅.河西地区历史时期沙漠化研究[D].兰州博士学位论文,2007.

  3.林染.黑河边的沙场和古城遗址[J].丝绸之路,1994(6):21-23.

  5.吴苡婷.复旦团队揭开河西走廊“古黑水国”人群身世之谜[N].上海科技报,2022-06-17(003).

  6.金玉璞、陈国科.黑水国遗址汉代墓葬群出土铜镜述略[J].河西学院学报,2021,37(4):33-39.

  7.李函梦.张掖黑水国:一部佚缺的历史典籍[J].档案,2016(5):48-50.

  8.王树芝、李虎、张良仁、陈国科、王鹏、赵志军.甘肃张掖黑水国西城驿遗址出土木炭指示的树木利用和古环境[J].第四纪研究,2014,34(1):43-50.

  9.李并成.张掖“黑水国”古绿洲沙漠化之调查研究[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3,(2):18-23+41.

  10.王黎.汉唐丝路张掖段道路及沿线遗址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

  11.王乃昂、赵强、胡刚等.近 2ka 河西走廊及毗邻地区沙漠化过程的气候与人文背景[J].中国沙漠,(1):95-100.

  12.樊自立、徐曼、马英杰等.历史时期西北干旱区生态环境演变规律和驱动力[J].干旱区地理,2005(5):723-728.

  13.李并成.河西走廊历史地理[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5.

  14.汪桂生.黑河流域历史时期装殖绿洲时空变化与驱动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5.

  15.汪黎.汉唐丝路张掖段道路及沿线遗址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

 

  作者简介:

  窦开龙,男,汉族,甘肃古浪人,兰州大学民族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地理学博士后,四川大学经济学博士后,现为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员。主持完成及在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出版《丝路旅游发展模式研究》(三卷本)、《甘肃文化旅游开发论》《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研究》等专著。

  监制 | 杨新华

  统筹 | 刘佳 胡俊 康坤全

  采写 | 马廷魁

  编辑 | 郭晖

  制作 | 胡琪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尼泊尔总理奥利

  • 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4年11月30日,初冬时节,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文化园内,树木换上"新装",宛如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往赏景。
2024-11-30 18:34
民以食为天,一日三餐承载着居民的幸福感。
2024-11-27 18:59
政协协商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衔接,可实现协商于民协商为民,让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好的在基层体现。
2024-11-24 22:51
11月12日至13日,浏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市家居建材产业链链长唐安石带队,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市家居建材产业链副链长张葵红,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市家居建材产业链副链长谢波等同志参加,赴广东省佛山市开展家居建材产业链招商考察活动。
2024-11-15 17:20
2024年11月12日,江苏省苏州市荷塘月色湿地公园内向日葵竞相绽放,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乐享秋日美景
2024-11-13 15:29
2024年11月12日,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双江镇的烂阳村,山林色彩斑斓,红叶似火,黄叶如金,松柏常青,宛如大自然的调色盘
2024-11-13 15:28
南泥湾是中国军垦、农垦事业的发祥地,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的发源地。
2024-10-27 17:37
延安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在采矿井约40家,年开采量约5000万吨,但煤质坚硬、自动化程度低等难题严重制约着煤炭产业的发展。
2024-10-27 17:18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洛川青怡庄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肖小杰介绍,他们企业的苹果按个卖,一个可以卖到10元。
2024-10-25 18:49
堆积起来的生菌木材冒着热气儿,菌种生产厂房里机器轰鸣,滑子菇大棚里农民忙着收“金疙瘩”。
2024-10-25 18:43
你以为的农村是雨天泥泞,还是道路整洁?爬高上低,还是风景无限?高家原则将山体沟道治理作为城市有机更新和创建文明典范城市抓手,让山体沟道,环境大改善。
2024-10-24 18:11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数字经济专业负责人王珊珊介绍,从卖苹果到卖服务,这是数字技术非常好的一个创新,和产业结合的非常有深度。通过消费者与大自然以及果树的亲密视觉接触,可以提升他们的体验感,增加对苹果这种产品的客户粘性和客户忠诚度。
2024-10-24 18:08
当陕北说书遇到延安美食,碰撞出延安独特的人文魅力。
2024-10-24 18:06
激昂的旋律回荡在空气中,豪迈的歌声飞扬于天地间。壮丽的情怀澎湃在心田里,不朽的精神传承于岁月中……
2024-10-24 17:59
小孩哥小孩姐把安塞腰鼓课间操跳得超燃!
2024-10-24 17:59
青山环绕、绿水蜿蜒,这是吴起南沟村给记者们留下的第一印象。谁能想到,这个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的小村庄,曾经风沙肆虐、植被稀疏。经过二十多年艰辛努力,光秃秃的黄土高坡绿意盎然。
2024-10-24 17:50
在宝塔区河庄坪镇政府的扶持下,延安菌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民”模式,带动400余人家门口就业,人均增收2000元。食用菌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为农民带来稳定收入,更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点赞延安菌舰,为农民增收,为乡村添彩!
2024-10-24 17:48
10月23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媒体团来到了延安新材料产业园,亲身体验石墨烯发热背心,感受科技的温暖拥抱。
2024-10-24 11:18
近期,延安市薛张小流域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成功!这不仅是一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更为延安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4-10-24 11:16
10月22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媒体团来到了位于延安市安塞区南沟村的苹果基地,在这里记者们亲身体验苹果采摘,倾听果农的心声。同时,记者团还开展了一场特别的直播带货活动,助力果农销售苹果。此次活动不仅展现了果农的辛勤付出,也让更多人了解到延安苹果的魅力,为乡村振兴贡献了一份力量。
2024-10-24 11:0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