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您好,您与一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请问您愿意为他捐献造血干细胞吗?”
当中华骨髓库的“髓缘”使者送来远方求助的呼声时,我们期待的,自然是坚定、毫不犹豫的“我愿意”。但对许多志愿捐献者来说,这个勇敢的决定,并不是那么理所当然。
是的,他们曾卷起袖子、留下血样加入中华骨髓库,许下生命的诺言。但是,在生活中,他们来自普通的家庭——有的是父母、有的是孩子。
患者、家人,他们不想辜负任何一份爱与责任。在赶赴生命之约的路上,来自家庭的声音,是温暖的鼓励,还是两难的羁绊?
今天故事的几位主角,幸运地得到了家人最大的理解、支持和祝福。他们帮助的患者们,也幸运地开启了新的人生。
“妈妈,我会照顾好弟弟的”
云南保山的李女士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大女儿13岁,小儿子刚刚7岁。2022年10月,李女士接到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得知自己和一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时值新冠疫情期间,李女士仿佛更能切身感受到患者和家人的茫然、无助,果断答应了捐献。
在得知捐献造血干细胞不会对身体造成任何伤害后,李女士的决定得到了先生的支持。但让她真正放不下的,是两个未成年的孩子。就在李女士捐献前夕,大女儿做了个小手术,伤口还没痊愈,小儿子平常也爱粘着妈妈。孩子,成为李女士“赴约”最大的牵挂。
当孩子们知道妈妈是去救另一个小朋友的生命时,他们主动表示支持妈妈捐献。女儿说,“妈妈,你和爸爸放心去,我会照顾好弟弟的,不用担心!”妈妈住院期间,两个孩子甚至还帮着爸爸妈妈维持着杂货铺的生意。
带着家人的祝福和支持,李女士捐献全过程非常顺利,“想到一个小朋友的生命可以得到延续,什么都值!”
采集当天,李女士从患者家人的感谢信中得知,对方是一位年仅一岁的重度贫血患儿;此前,这位小患者只能靠输血延续生命。作为一位母亲,李女士觉得这是一种特殊的缘分,也希望自己的付出,能给这个家庭带来重生的希望。
采集室里的特殊来客
刘老师就职于西安一所高校,2017年,他感动于红十字会血液病救治的宣传报道,加入了中华骨髓库。2022年9月,他接到中华骨髓库陕西省管理中心的来电,很快就答应了捐献,“我的微小付出能救人一命,这是我人生中最特别的经历!”
HLA高分辨分型确认、体检都很顺利。捐献前夕,刘老师在造血干细胞采集室迎来一位特别的来客——自己的妈妈!尽管上了年纪,但刘妈妈还是特意为儿子送来了饭菜,给他加油鼓劲:“救人性命是非常伟大的事情,我支持儿子的决定,也一直鼓励他积极准备、好好配合,不辜负自己的决定和患者的期待。”
在现场,刘妈妈甚至向工作人员询问,自己能否也和儿子一样,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在得知自己超龄后,刘妈妈仍然表示,愿意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进来,支持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
采集完成后,刘老师在给小患者的信中写道:“很高兴以这样一种方式认识你。你要积极配合后续的治疗,争取早日康复重新回到校园。也希望你能从这件事中汲取温暖和力量,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
榜样力量,助他奔赴生命之约
“像彩票中奖一样幸运!”前不久,任先生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言谈中难掩激动。七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参加了家乡恩施的一次无偿献血活动,留下血样加入了中华骨髓库。
时间久远,任先生以为自己注定无缘捐献。直至一年前,他接到了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第一反应以为打错了,核实清楚后觉得既意外、又惊喜!”随后半年时间里,任先生顺利通过各项检查,如愿以偿完成了采集,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任先生在恩施经营着自己的茶厂。不管是事业方向,还是乐于助人的品格,他都离不开父亲的影响。早在十几年前,身为茶商的父亲生意繁忙,但只要一有空,就会去帮助遇到困难的乡亲。乐于助人的榜样力量,深深鼓舞着任先生。
任先生的这次捐献,得到了全家的支持。在他们看来,任先生的善举不仅能挽救一个患者、一个家庭,也为他的孩子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将善良与勇敢传递给下一代。
造血干细胞捐献,来自生命对生命最坦诚的爱。当捐献者做出坚定而无悔的决定时,我们期待亲人之爱、社会之爱与生命之爱交织在一起,共同织就最美的生命奇迹。谢谢你的爱,让我义无反顾!(刘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