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上海以推进落实“双减”部署为抓手,多年来,强化协同育人,用好用活“社会大课堂”资源,建立政策导向链、资源供给链、服务保障链,打造“全链条式”校外教育体系,服务“双减”落地。
做强政策导向链,打通校内外育人各环节。2015年以来,相继出台《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上海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及《关于加强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志愿服务(公益劳动)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上海市初中学生社会实践管理工作实施办法》等制度,构建综合素质评价,引导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在社会实践中培育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提升综合素养。同时强化制度支撑保障。2009年出台《上海市校外教育工作发展规划(2009—2020年)》,2021年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上海未成年人校外教育的意见》《上海市学校劳动教育“十四五”规划》,积极推进校外实践教育立法,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社会实践提供法治保障。
做活资源供给链,对接学生成长成才需求。整合校外活动场所资源。现有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23家,市级革命历史遗址遗迹650余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近330家、科普教育基地300余家、博物馆美术馆近240家、学生社区实践指导站220家、学校少年宫300家、学生青少年活动中心、实践营地30余家。开发校外实践课程资源。遵循大中小学一体化理念,通过馆校结合、馆馆合作,确立爱国、科普、国防、实践、生态文明五大教育模块,建设了100门上海《红色一课》馆校合作优质课程;推出《红色起源》《一带一路》等六大研学实践教育主题课程。推出实践岗位项目资源。依托2100余家社会实践基地,常态化开辟87万余个学生社会实践岗位。同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向学校、场馆、校外活动中心征集300多项校外项目,形成一批广受学生欢迎的活动品牌。
做优服务保障链,形成合力育人长效机制。着力加强信息化、师资队伍等建设,加大经费投入,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有序推进提供有力保障。搭建社会实践信息记录平台。开发全市统一的初中、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和学生社会实践信息记录电子平台;建立专兼结合校外教育队伍。各校外实践基地内设负责指导学生社会实践的“教育部门”,并建立“教育专员”队伍,在教育系统内形成校外教师系列职级,建立非教育系统校外教育工作者“带头人工作室”,针对场馆“教育专员”建立全覆盖分层次培训机制;完善校外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把校外教育活动场所开放、运转、维护和开展公益性活动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教育、银保监会等部门联手为全市学生社会实践伤害事故提供校方责任综合险服务,解除各方后顾之忧。(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孟歆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