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当生命的种子带着温度传递,
当新生的希望伴着爱心凝聚,
我们看到那束生命之光正在被缓缓的点亮……
在安徽省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中,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更能够体会病人和家属的痛苦与无助,更明白生命的意义,更愿意成为患者生命里的一道光,他们就是“救死扶伤”的医务工作者们,2022年安徽省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中,有12位医务工作者。
救人,是医生的天职
罗医生是一名急诊科医生,2021年刚入职的他,早在2011年就加入了中华骨髓库。从留样登记以后,罗医生一等就是10年,“您好,我是中华骨髓库安徽省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您与一名患者初步配型成功,请问您还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吗?” 时隔3个月,罗医生依然记得当时接到电话的心情,激动、兴奋,十万分之一的缘分,怎能不帮?没有迟疑,他果断答道:“我是医生,我愿意!”
同样是“90后”的柯医生是河南省驻马店人。 2015年一次献血时加入中华骨髓库,“当时抽血的时候我还在想,要是有一天能跟别人匹配上,那就是缘分,我一定会捐献救人。”柯医生说。
就这样7年多的时间过去了。“您好,我是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您的造血干细胞与一名患者初步配型成功,请问您还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吗?”在2022年1月初,接到了红十字会的问询电话,柯医生当场脱口答道:“当然!”
“医者仁心,救人本就是医生的天职,捐献造血干细胞是治疗重症血液病最有效的途径,用自己的造血干细胞去挽救另一个人的生命,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我义不容辞。”青阳县的曹医生、宿州市的赵医生采集完成后同样说道。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疾控中心的小张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当初学医时立下的誓言。
微光,是生命的希望
“在急诊科经常会碰到各种急危重症,作为一名医生,每每看到病人和家属的痛苦和无助时,我的心情跟他们是一样的,也会尽全力去救治病人,哪怕病人的指标和症状有一点点好转,我都是欣慰的。这次配型成功,也希望能够为无助的病人带去黑暗中的一束光。”作为一名“90后”小伙,罗医生的那份笃定让人佩服。
柯医生救助的是一位小男孩,让他对这次捐献有了更深的使命感。“这次配型成功,希望能够为无助的孩子带去黑暗中一束光,哪怕病人的指标和症状有一点点好转,我都是欣慰的。”
“生命脆弱,值得敬畏,只需要一点勇气,我们都能成为太阳,照亮寒冬里前行的人。愿我们都能成为别人生命里的一束光。”在血站工作的小张用自己的善良点亮患者的希望之光。
“我只是伸出胳膊,却能挽救一个鲜活的生命,能够给那个小患者带去黑暗中一束微微的光,或许可以照亮他往后前行的道路,这是多么值得的事情,我愿意捐献。”郎溪县的王医生说到。
重叠,是美好的传递
当温热的造血干细胞流入到另一个人的身体里,自此,两个生命将重叠在一起,生命的种子将在另一个生命里发芽重生。
小万是一位医务工作者,2021年就配型成功,可由于受疫情的影响,捐献的时间一直不断被延后,这也让她的心里一直牵挂着那个等待救助的小男孩。直到2022年5月,开始接受第一针动员剂注射,她才放下心来,然而到19日随着针管拔下的那一刻,成功完成采集后,小万却哭了:“太不容易了,孩子有救了。”
“当你打开这封信时,我想我应该已经入仓了,真心感谢你给我一次移植的机会,一次重新正常生活的机会……”躺在病房等待捐献的小李读着来自受捐者的这封满怀感激的亲笔信时,心中感慨万千,内心更加坚定。““想到那名患者就要得救了,我感觉心里终于踏实了。希望他能够早日康复,重拾过去的美好。”捐献完成后小李轻松的说。
“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救死扶伤’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一个母亲,我和患儿的母亲感同身受,用我的造血干细胞挽救一条鲜活的小生命,让我的生命跟他的生命重叠,是一件多么奇妙的事情,也让我的人生更有意义,我愿意将这份美好传递。”滁州的倪护士用自己的善良和爱心,完成安徽省2022年第一棒“生命接力”。(安徽省红十字会 赵玮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