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于更高处看成都,整个成都平原就是一座大公园。层层叠叠的高楼和道路萦绕,一条长约100公里的“翡翠项链”镶嵌在城市之上。被道路分割的河流、湖泊、森林、田野等生态区域由绿道串联,桥梁、林盘点缀其中,一个无障碍的骑行和慢行系统无缝连接城市和自然。布局其中的,是刚刚全环贯通的环城生态公园。
作为天府绿道体系“三环”中的重要一环,环城生态公园位于成都中心城区绕城高速两侧各500米范围及周边7大楔形地块,跨经12个区,涉及生态用地133平方公里。环城生态公园规划建设“5421体系”(包括500公里绿道、4级配套服务体系、2万亩水体、10万亩生态景观农业区),逐步串珠成链。
为何环城生态公园对成都来说,是一个特别的存在?——这是一座可感知的公园。环城生态公园,不仅给人带来了不一样的视觉感观,在听觉、触觉、味觉上,也有精心的研究和设计,给人带来不一样的体验。不仅如此,这也是一座可参与的公园,在这里,人们可以研学、体验野趣、重拾农耕记忆。
看!这是一座高颜值的公园
千年前,著名画卷《蜀川胜概图》展示了川峡四路山川胜景。昭觉寺、大慈寺、上清宫、茂州、永康、青城山......所见成都之景,独特而秀美。当下,环城生态公园以《蜀川胜概图》为主线,再现自然山水田园本底,以及丰富人文景观的天府胜景。
天府绿道集团公司董事长康瑛介绍,设计团队引入了国际知名策划规划机构,结合《蜀川胜概图》、南宋庭院道路设计元素,萃取“天府文化”核心内涵,对环城生态公园进行“落地性”文化策划。青龙湖、锦绣水韵、茶马古道、蜀道通衢……一个个凝结着成都历史人文和城市韵味的特色园区,如同项链上的颗颗宝石,散发着绿道的独特魅力。
锦城湖、青龙湖、江家艺苑、中和湿地等121个特色园区,如一颗颗翡翠,镶嵌在环城生态公园,给市民们带来不一样的感官体验。
东边,在青龙湖看碧水清波。南边,在锦城湖看芦苇荡漾。西边,在悦动彩林看落英缤纷。北边,在“滚滚”的新家里,沉浸式看大熊猫。
开车在绕城高速上行驶,让人不能忽视的还有公园的农业景观。自2017年开建以来,环城生态公园引田入城,重现“天府之国”良田万顷的景象。
这只是环城生态公园在视觉体验上的第一重设计。如何让生态之美,产生更多的效益?环城生态公园有着更多巧妙的构思,科技便是其中之一。
白鹭落在芦苇荡中,将细长的腿收回羽间;潜鸭结伴在水的那一头嬉戏,轻轻划出一圈波纹到跟前;三两只活泼的小鸟,在小径上寻觅珍馐......不久前,天府绿道APP/小程序上线了观鸟直播平台,让观鸟爱好者和热爱自然的市民们,可以随时随地观赏环城生态公园里的鸟类。进入观鸟直播,青龙湖的鸟类世界就进入市民们的眼里。
直播时,智慧算法会自动识别观测到的鸟类种类,并将鸟的具体信息显示在直播画面右下角。在鸟类图鉴板块,用户们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看到青龙湖的生物多样性。如果线上观鸟还不过瘾,市民们可以到青龙湖,使用望远镜,现场感受青龙湖的生态之美。
听!这是一座能改变噪音的公园
颜值,只是环城生态公园给人的第一印象,它带来的还有听觉上的改变。天府绿道集团规划设计负责人潘霞透露,环城生态公园里品类繁多的课题之中,有一项正是与听觉有关。“比如,悦动彩林等园区,靠近机场,时常有飞机起落的声音。研究发现,视听融合效果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的感知体验,视觉层面的景观营造,能够减轻人们对于飞机噪声的消极感受,景观构筑的巧妙设计,甚至能够将消极的飞机噪声转化为有趣的互动要素。”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刘勤博士和团队,长期关注环城生态公园的生态价值评估与转化。在他看来,环城生态公园也有效地改善了城市噪音。“根据我们的监测,公园内宽度50米左右的林带,其噪音消减能力大约为6-10分贝。”
公园改变噪音,公园也为城市带来了更多的声音。
2万亩水体,带来的潺潺水声;风吹树林时,发出的簌簌声响;绿道、球场上,运动时的呼吸声;江家艺苑里,孩子们嬉戏的笑声;萌宠乐园里,宠物们的“笑声”;啤酒嘉年华时,乐队的歌声;青龙湖里,百鸟争鸣声声脆......
品!这是一座有味道的公园
这还是一座有味道的公园。近年来,随着园区的陆续开放,带给城市更好的生态自然的同时,也带来了体育赛事、餐饮、旅游等新业态,让人们的生活方式更有味。
以桂溪生态公园为例,弥远咖啡、南堂听香、遵生小院、时光花园意式餐厅......在这里,市民们可以尝到地道川菜、意式西餐、中式甜点的味道。
咖啡市集、啤酒嘉年华......不同的群体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味道。
市民们也能尝到环城生态公园的蔬果、粮油。环城生态公园的农业也是对成都粮食安全的一个补充。在康瑛看来,疫情之后,粮食安全重要性凸显。根据测算,全环10万亩农田用于粮油、瓜果蔬菜种植,以成都市常住人口计算,在环城生态公园农业丰产期,成都人均将增加近10斤粮油果蔬供给。
吃得放心、吃得美味。为此,环城生态公园与很多顶级的科研院所、高校就都市农业怎么做,展开深入交流,并把这些研究成果融入到了环城生态公园全环布局。
在触感上,奔跑、骑行、皮划艇,市民们有各种方式能感知公园。比如,在悦动彩林,市民可以跟朋友家人一起来这里露营,躺平或是慢跑,又或是抬头看看呼啸而过的飞机。
环城生态公园也融入了科技,让市民能够直观地看到自己在公园里的情况。比如,在青龙湖二期的智慧跑道上,每隔一定的距离,就会出现一根“智能灯杆”。“这个系统可以记录你的运动数据,你来试试。”在智慧跑道的“智能灯杆”旁,一位跑者向另一位跑者介绍着智慧跑道系统,“里程、耗时、卡路里消耗情况,这个系统都可以记录。”
在体感上,环城生态公园也有降温的功效。刘勤说:“整个公园具有‘冷岛’效应,夏季高温天气中能让温度降低1-2.5摄氏度。”
学!这是一个知识乐园
这还是一座可以研学的公园。青龙湖里,可以学习鸟类科普知识、农耕文化;在江家艺苑、锦城湖,可以学习水上运动;在悦动彩林,可以学习儿童成长知识;蜀道通衢里,可以学习中医文化。
如今,在锦城湖夜跑、在桂溪生态公园踢球、在青龙湖拾野趣......环城生态公园已成为一个集农、商、文、旅、体为一体的生态屏障和生态景观带。
环城生态公园也在学习,在潘霞看来,建设环城生态公园,需要开阔视野增加资源储备,认真复盘项目设计历程,“思路超前一步、行动快人一步。”
“这么大体量的公园,大到上千亩的农田景观规划,小到一根智慧灯杆的设计,十分庞杂,是一个系统工程。”她说,随着项目深入推进,现在的规划设计融合了许多专业和学科,研究的是城市美学。以前只和设计院打交道,现在要跟雕塑家、生态科学家、大专院校等打交道。“例如现在我们在做实验田,哪些地方要种哪些草,都要研究。”她笑称,现在甚至还搞起了“科研”。
提升能力,自我加码。潘霞说:“我们成立了学习小组,制定计划,学习国内以及本地的优秀项目,每三个月要出一次学习季报,年底要出一次年报。”
感!这是一座有韧性的公园
环城生态公园更是一座有韧性的公园。在极端情况下,它是应急避难场所。100公里的一级绿道,看起来是绿道,但它的设计等级并不低。潘霞透露:“一级绿道和全环78座桥梁都是按车辆货载通行的标准设计的。”
特殊情况下,100公里的一级绿道会成为城市的交通保障。比如,在应急情况下,高速封闭或者堵车时,一级绿道就能给专业车辆通行,起到疏散、保障的功能。
在雨天洪涝时,环城生态公园就变成城市的“防洪海绵”。
大雨来临时,它会“呼吸”——雨水落在公园里,大部分可就地消纳,经过净化、蓄存,这些雨水还能被再次利用,反哺到园区的景观用水当中。雨后市民在公园漫步,会发现步道干燥,老年人完全不用担心发生踩了积水滑倒的意外。
桂溪生态公园透水的道路地砖下面,是由三层大小不一的碎石组成的、厚达几十厘米的海绵结构。雨水遇到这样的海绵结构,也能被迅速消纳。
公园海绵道路比普通人行道增加了20%-30%的储水能力。公园内85.3%为绿地,雨水通过绿地自然渗透,另14.7%的硬质铺装部分中有70%为透水材料,总透水率从过去的70%提高到95.6%。
依托广阔生态空间,结合园区硬件设施支撑,环城生态公园里也设有应急避难场所,它也是城市生态韧性的体现。通过生态修复与管理后,环城生态公园里的湖泊、沟渠水质有明显改善,逐渐提升到Ⅲ类、甚至Ⅱ类水;生境质量和生物多样性有所提升,调查到常见陆生维管束植物493种(包括人工栽培保护物种15种)、常见陆生脊椎动物163种(包括保护物种7种);公园绿地平均碳储量约为每公顷117.25吨。
在刘勤看来,环城生态公园不再是传统意义的景观绿地,而是具有复合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价值的场所。
在康瑛眼中,环城生态公园正改善着市民的生活环境,已成为人们品读成都的一种方式。环城生态公园,串联起“上班的路”和“回家的路”,串联起生产区与生活区。
*内容来源:四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