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刚刚过去的周末,被誉为“中国油画第一村”的大芬油画村再度吸引了世界的目光。5月6日晚播出的央视《新闻周刊》栏目以长达6分多钟的篇幅,将镜头对准这个位于深圳龙岗的小村庄,生动讲述了大芬油画村以广交会为桥,在互联网浪潮中抓住机遇、守正创新的故事。
大芬油画村。
正如主持人白岩松在节目中所说,有着浓厚艺术气息的大芬油画村在深圳已然成为了“一种非常独特的存在”。而如果我们认真审视大芬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大芬的历久弥新、长盛不衰,既有着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更与它在漫长的危与机的矛盾运动中逐渐形成的某些精神特质有关。或者说,在30多年沧桑岁月中淬炼而出的“大芬精神”,正成为支撑大芬不断闯关夺隘、乘风破浪的关键所在。
从广交会到文博会,开放包容成就大芬励志故事
30多年前的大芬是一个白墙黑瓦的素色山村。面积不过0.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遍地都是长至齐腰的芦苇丛,风一吹像卷起了千重海浪。从偏居一隅到登上世界艺术舞台中央,大芬之所以能够书写底层逆袭的励志故事,靠的是它那开放包容的博大胸怀。
画笔下的大芬油画村。
《新闻周刊》栏目中提到的广交会,便是大芬油画村开放精神的有力佐证。大芬美术产业协会名誉会长周峰在千禧年之初乘着互联网东风开始试水跨境电商业务,但起初积累的都是些小客户。后来,通过参加广交会,周峰接触到了不少国内外大客户,并由此收获了大量的订单。用周峰的话来说,彼时的他“天天都在赚钱,天天都在产出”,日子过得“特别忙碌,特别充实”。
另一位如今在大芬油画村事业做得风生水起的画商冯健梅,也曾受益于广交会的舞台。1998年,还在广州某高校上学的她,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广交会上成为了“大芬油画村第一人”黄江的临时翻译,进而与大芬油画村结缘。大学毕业后,她来到深圳一家国际贸易公司上班,并继续帮黄江解决一些翻译问题,逐步了解到油画出口行业。再后来,借助于广交会这一国际贸易盛会,冯健梅开拓了视野、积累了资源,逐渐奠定起事业发展的根基。
像周峰、冯健梅这样主动拥抱国际展会、与世界接轨,正是大芬人走向成功的不二法门。2004年11月18日,首届文博会大芬油画村分会场开幕式上,1000名画工身穿统一的白色T恤,站在各自的画架前,演绎一场千人油画创作表演。这场因千人油画表演而受到广泛关注的文博会,为大芬带来的不仅是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新闻噱头和空前震撼的视觉冲击,更是其油画产业就此走向腾飞的现实回馈。
事实上,文博会的余韵在2004年剩下的那短短数十天里便已显现。“文博会后,订单像雪片一样从国外源源不断地飞向大芬。”据周峰介绍,2003年大芬的油画销售额为8000万元,而在文博会举办后,大芬当年的销售额就跃升为1.4亿元,首次突破了亿元大关,“在当时所有人的眼里,文博会带来的就是真金白银”。
原创引领,激发大芬油画产业发展内生动力
1989年,从香港来到大芬的画商黄江,将一种名为“流水线作业”的生产模式带到了这里:同一幅画,一个画工专门画山,另一个画工专门画河,每个人负责一部分,画完后再传给下一个画工。
这种高效、省时的生产方式让大芬很快成为了世界油画加工与产销的集散地,如白岩松在《新闻周刊》栏目中所说,“很多世界名画在这里像流水线一样被惟妙惟肖地临摹,然后以不高的价格销往国外千家万户。”临摹复制成了大芬的生存之道,它既让大芬收获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又让原创与复制的争议纷至沓来。
参观油画的游客。
2008年,一场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让大芬的油画产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海外订单骤减,流水线几近崩溃。这让大芬的画商们开始把脉国内审美和消费需求,由专注国外转为深耕国内。而觉察到重复复制带来自我意识消除的画工画师们,更是开始纷纷立IP、转原创,走上了一条原创引领、多元发展的产业转型之路。
“原创可以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在作品之外,还可以做原创的艺术衍生品,做知识产权的输出。”正如有的评论家指出的那样,原创作品的兴起不仅让大芬逐渐撕掉了曾长期贴在身上的“世界高仿名画之都”的标签,更深刻地改变了整个油画行业的生态。
实际上,大芬的成功转型不仅有理论上的逻辑自洽,更有生动的现实案例可供佐证。2006年,画商贺克创办了龙岗区第一家艺术拍卖公司——大芬艺海拍卖行。如今,随着原创画收藏的逐渐走热,该拍卖行每年举办的拍卖会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拍卖额也持续走高。“与高端的拍卖公司不同,由我们代理的原创作品价格相对亲民,以实用的家庭装饰为主,兼具收藏的功能,因而比较受市场欢迎。”贺克说。
如今,大芬的原创势力正蓬勃发展,一个日益庞大的大芬原创画家群体愈发引人注目。在国内外重量级展览中,大芬的身影开始出现得越来越频繁。同时,一个以油画及相关产品生产、交易为主,国画、书法等中国传统文化产品、工艺品为辅,装裱、配框、画材、物流等配套服务齐全的完整产业链和多元艺术形态也正日益成熟。
与时俱进,自信大芬更具时尚感与国际范
癸卯兔年春节刚过,一场筹谋已久的世界级大展——“乔治·莫兰迪展”在焕新启幕的大芬美术馆惊艳亮相,3大展览单元呈现了横跨莫兰迪近50年创作生涯的46幅真迹巨作,让观众在诗意与纯粹的氛围中重温凝固时光的色彩之美。无数深圳市民走进展厅,在莫兰迪“高级灰”带来的视觉享受中发出由衷赞叹:“大芬变得越来越摩登了。”
大芬美术馆。
摩登的观感,仅仅是大芬与时俱进的一道缩影。去年5月,龙岗区引入华润置地,以“针灸式、微改造、重保育”的方式实施大芬油画村核心区提升及运营项目,提升大芬在新时代作为城市艺术聚落功能的品质,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大芬油画村更新及文化运营体系。随着改造与运营工作的持续推进,大芬在今年春天以“重新出发的艺术群岛”整体形象IP,迎来了重启时刻。
“变化是随处可见的,从油画村内的陈设布局到大芬美术馆周边的商业业态,都可以看出来大芬正在变得越来越时尚。”一位经常来大芬美术馆看展的油画迷说,大芬美术馆过去的画展给她的感觉是“偏学术性、专业性了点”,而现在像乔治·莫兰迪展这样更受大众尤其是年轻人喜爱的画展的引入,让大芬整体看上去更时尚亲民了。
当然,随处可见的,除了散见于街巷中的时尚感,还有一抹由内而外的国际范。在古朴典雅的大芬祠堂对面,一个现代气息十足的建筑拔地而起,形成疏密有致、功能复合的城市艺术空间。这里,便是配套了公共艺术馆、青年艺术创作工作室等功能的大芬国际青年美术家部落。当下,正有越来越多的国内外青年艺术家争相入驻,让艺术生命力在大芬集中释放。
而在商业上取得成功的冯健梅,近年来除了经营企业外,更专注于TNT国际艺术家驻地计划的运营,力求通过这一平台让中外艺术在大芬碰撞出更多奇妙火花。“驻地是特别为国内外有一定创作理念和实践基础的艺术家提供创作、交流、展览的服务机构,目前已成功邀请了数十位来自美国、瑞士、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入驻。”从大学时便跟着黄江在广交会上与各路中外艺术家谈笑风生的冯健梅,一直希望大芬能够紧跟世界艺术潮流,不落伍于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聂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