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重庆市清华中学办学八十五年来,紧扣“青年养志”理念,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育人思想为引领,深挖办学、治学文脉,围绕红色文化、清华文化、院士文化等学校特色文化,致力培养“语言文雅、行为儒雅、志趣高雅”的好少年。
重庆市清华中学校园一角
弘扬红色文化 特色环境润心
学校深挖红色资源,打造“一池”(愚公池)、“一馆”(校史展览馆)、“两地”(青少年教育基地、自强教育系列基地)、“三亭”(经始亭、八角亭、方泽亭)、“四楼”(博文楼、任敢楼、困学斋、工字堂)、院士墙为主线的爱国主义教育显性文化基地。“这些都是‘活’的教科书,我们让红色文化融入校园环境,与抽象的说教相比,‘眼见为实’更容易激发学生情感共鸣,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重庆市清华中学校长余木龙说。
重庆市清华中学校庆活动
作为全国青少年道德实验基地、全国红色基因学校、重庆青少年教育基地,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将英雄烈士的精神深植学子心中。
“在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清华校友为了心中永恒的信念,遇强敌而不屈,临死神而不惧,希望莘莘学子能够植根红色沃土,追寻信仰之光……” 这是学校在清明祭祀活动上纪念烈士们的致辞,每到重大相关节日、纪念日组织同学到烈士墙前哀悼英烈已经成为学校惯例。
传承清华文化 优质课程育人
在清华中学高二18班教室里,同学们正津津有味地品尝着亲手腌制的泡菜和果酒。这是清华中学“特殊”的生物课,同学们在腌制过程中观察微生物的变化,体验微生物发酵的魅力。
“我们践行清华大学‘求实’‘行胜于言’的作风,让孩子在课堂上动手实践,有助于培养他们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重庆市清华中学副校长杜长明说。
校园内傅任敢雕像
长期以来,学校坚守课堂育人的主阵地,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精神为核心,打造涵盖学生未来发展的自强课程体系,即:经始课程、行健课程和厚德课程,并创新出“三生”课堂形式。
生物选修课程《水清木华》将大自然变成“第二课堂”,在大学教授的带领下,同学们在巫溪红池坝、南山金佛山等地开展野外科考,探索生物的多样性。而在地理选修课《绿野仙踪》中,南泉的溶洞与植被、菜园坝的“力哥”、大市场的火锅配料、气象局的模型演示等,都成了学子在地理选修课上实地研学探究的对象。
聚焦院士文化 科学精神启志
在清华中学砥砺奋进的过程中,涌现出大批卓越校友,先后孕育出朱光亚、卢佩章、刘业翔、李朝义、侯朝焕、张仁和、戴乾圜等7位院士。
清华中学院士墙
“青年需要学习、弘扬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那股干劲儿和精神,钱学森科学精神的精髓在于赤胆忠诚的爱国情怀,全心全意的奉献精神,严谨求实的科学品质,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在题为《今天,为什么要学习与弘扬钱学森科学精神》专题报告上,清华中学初66级校友隋映辉教授为清华少年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演讲。
“在看到钱老的试卷时,我惊呆了!他的一丝不苟和严谨认真触动了我。如今的中国在芯片等领域受他国制衡,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发扬对科学的严谨认真的态度,在祖国需要的地方放光发热。”听了讲座,同学们纷纷感叹道。
机器人竞赛、野外科考、编程比赛……在院士文化的引领下,学校打造了“创客工作室”“雏鹰计划工作室”等品牌,同学们可以充分开动想象力和创造力,成为具有科学素养的“小小科学家”。
“学校挖掘‘院士文化’,组织科学家精神教育主题活动,推动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进课堂,在展示和传承清华中学优秀人文精神的同时,让科学家精神薪火相传。”重庆市清华中学教务处副主任袁华风说。(文:丁玉冰 成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