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屈扬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自古以来,有“天府之国”美誉的成都开放友好、海纳百川,这里有神奇绝伦的川剧变脸,有雅俗共赏的杜甫草堂,有“最强大脑”国家超算成都中心,有活力无限的天府绿道,还有爆火出圈的凤凰山体育公园……
古蜀文化与绿色理念在这座公园城市有机融合,现代科技与全民体育在这座赛事名城活力四射,成都正在用它的有趣、热情、美丽为大运会添彩增色,大运会也将打开成都与国际对话的开放窗口,点亮办赛、营城、兴业、惠民的成都发展之光。
理念先行,办一届绿色低碳的大运会
7月28日,成都大运会正式拉开帷幕。体育赛场上的竞技角逐万分精彩,赛场之下的“绿色低碳”同样亮点十足。
成都大运会以“绿色、智慧、活力、共享”为办赛理念,以赛事碳中和为目标,贯穿“绿色、节俭、必须”的办赛原则,36个既有场馆以低碳手段改造升级、13个新建场馆采用新型建筑技术达绿色建筑二星级标准、照明设备环保节能、90%交通接驳为新能源车、开启低碳魔方、碳循环灯箱、能源小屋等绿色低碳体验……
苍茫雪山下,充满科幻色彩的东安湖体育公园振翅欲飞 嘉楠供图
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照明,能效和环保兼具,彰显了体育精神与绿色理念的有机融合,体现了成都将绿色办赛理念贯彻到底的决心,青春活力与体育能量将在这场世界级赛事中无限迸发。
绿色理念不仅体现在低碳环保的办赛细节中,更融入了普通群众的日常生活。无数党员干部、热心群众和志愿者主动践行低碳生活方式,乘坐公共交通、开展垃圾分类、进行“碳惠天府”线下碳积分,争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者、参与者、贡献者,书写着成都的“绿色成绩单”,以实际行动擦亮大运会的“美丽中国”底色,凸显成都“公园城市”的发展名片,助推中国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智慧赋能,绿色低碳融入城市发展
绿色低碳的背后是科技创新的硬核支撑,绿色实践得益于智慧技术的聚势赋能。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等“海绵”设计让香城体育中心“能喝水”,玻璃采光井让成都大学排球馆“能捕光”,“航空航天材料版”降温背心送清凉、人工智能打破语言障碍、进行场馆LED节能灯具替换……这些设计细节离不开技术支撑,真正融入了低碳特质、科技属性。
具有存储和释放潜热调节剧烈温差功能的可降温背心 成都日报供图
绿色科技为绿色大运保驾护航,彰显着自主创新的无限活力,历经大运会的重重检验,这些技术又将成为独特的“大运遗产”,回归到成都的向“新”而行的发展之中。
当前,绿色低碳已深深融入到成都的公园城市建设中,为成都这座文化名城植入了一颗动能澎湃的科技绿“芯”。成都地铁仅用了10年时间,就走完了西方城市轨道交通100多年走过的历程,这557.8公里的运营里程,是绿色低碳出行的力证;兴隆湖畔的国家绿色数据中心(成都超算中心)正在用“最强大脑”为成都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骑行、看日出、露营、公园漫步……勾勒出成都人绿色、健康、阳光的生活方式,绿色生活场景正在赋予每一寸城市空间更高的价值。
美美与共,展示绿色低碳的成都实践
大运会这场万众瞩目的“成都之约”,不仅是成都的,也是四川的,不仅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从2008北京奥运会点亮“绿色奥运”主题,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首次实现奥运赛事“碳中和”,再到2023年成都大运会践行绿色低碳理念,中国一直为全球奉献“绿色办赛”的中国经验,彰显出中国“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化自信与广阔胸怀。
入夜,人南立交和太阳神鸟徽记在灯火掩映下熠熠生辉 成都大运会执委会供图
无论是出台《成都大运会绿色低碳办赛行动方案》,贯彻绿色低碳的运营管理;还是发布《成都大运会市场开发(绿色低碳)赋能机会清单》,邀请更多绿色低碳“合伙人”加入大运服务;亦或是赛后将发布《成都大运会绿色低碳办赛报告》,都是为促进办赛与营城融合发展添活力,为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可能性,更为世界分享绿色低碳的成都实践。
乘着大运的东风,成都向世界递上了“大运之城”的金色名片,在雪山下的公园城市里,“口袋公园”“绿野仙踪”“金角银边”、千年蜀锦、熊猫文化、麻辣火锅,共同展现出天府之国的丰富内涵,世界将通过大运的窗口看见成都如何实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景更美。
大运会已经开幕,为办好这场千载一时不可逢之佳会,全民体育在赋能,活力蓉城在增色。让我们共同点亮大运会的绿色之光、传递低碳之火,以绿色低碳风尚沉浸式参与这场群英逐鹿的精彩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