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谢伟锋
一次国际级大型体育赛事,把一座城市推上世界关注的舞台中央。当大运会遇上成都,当城市遇上机遇,必将迸发出无限精彩。
城市的变化往往很直观,一场大运会就是一次很好的检阅。成都这座既古老又现代的历史文化名城,在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不断刷新着人们对她的印象。
夯基垒石,以经济发展为立市之本
城市发展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成都对此深以为然。
优化构建8个产业生态圈、28条重点产业链;企业新上市3家、上规432家、上榜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86家、上云1.3万家;签约落地重大项目223个……不久前,“半年报”出炉,成都实现GDP10705.5亿元,“跑”出5.8%的增速,可谓是有“量”更有“亮”。
一座城市的美好,源自于人们内心最质朴的幸福向往,消费是最为直接的体现。今年“五一”,成都被列入全国热门旅游目的地排行榜前三名,春熙路、宽窄巷子、都江堰等景点人潮汹涌,让城市经济与美好生活来一场“双向奔赴”。
欧洲中心 成都市投资促进局供图
成都不沿边、不靠海,这样一座典型的内陆城市要寻求发展的答案,视线必然要放到更广袤的领域去。此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如火如荼,这两大都市圈将坐拥近1亿人的庞大市场,未来可期。
在时代的“大写意”之中留下了属于自己的“工笔画”,道路就是精彩的落墨。由成都出发的中欧班列,是全国开行最早、运行最稳定、影响力最大的中欧班列群。在“一带一路”的大图景下,“蜀道不再难”让一个内陆开放城市信心百倍。
走在前列,以创新科技为谋业之要
在成都大运会城市宣传系列新闻发布会(第13场)上,进一步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好声音”从会场发出。
“科技”和“创新”这两个热词,已经锚定了成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新定位,大运会就是最好的“试金石”。
为迎接这场青春盛会,成都新建改建大运场馆49座,其中22个场馆打造智慧场馆运行管理平台,成功入选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体育特色基地,全市大型体育场馆设施综合水平进入全国前五。
以科技创新之名,奔赴大运之约,对于成都来说,可谓是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风正劲。
成都兴隆湖畔,大量的科技创新主体在此聚集 成都日报供图
从“盆景”变“风景”,把“愿景”成“实景”,科技创新勾勒着城市的想象空间。航空航天、高端芯片、生物医疗等先进制造业集群,正在成都“建圈强链”的擘画中变大变强。当成都打破“不可能”、创造“新惊喜”,我们对于这座城市的现代化发展理念,有了更加深刻的领悟。
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才能收获别样的风景。柔性显示、高端通用芯片等突破国际封锁,手术机器人打破国外垄断,声表面波滤波器晶片实现国产化,晶硅太阳能电池片出货量全球第一,“翼龙”系列无人机出口量全国第二……近年来,成都尖端工业化的步伐显著加快,秉轴持钧的关键正是“创新”与“科技”。
满眼为绿,以生态环境为兴城之底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成都天府新区调研时,首次提出“公园城市”理念,明确支持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
对于“国之大者”,成都“心中有数”。如今,成都市内新建和改造的100多个公园,犹如一个个城市“绿肺”,给市民们提供着充足的负氧离子;数千公里的城市绿道,则如同一条条“绿脉”,延伸着城市的“枝叶蔓发”。在大运会的提速作用下,成都公园城市的大美形态逐步呈现。
四川天府新区安公社区是中国唯一的“全球十个绿色繁荣社区试点案例” 成都日报供图
对于成都来说,绿色发展不只是时间上的大概念,而是每个人来书写的“编年体”。大运会申办成功以来,成都深入推进“大运惠民”行动,积极推进公共设施拆违增绿、拆墙透绿、增花筑景,统筹打造20个特色街区,实施15个片区风貌整治,突出改善老旧院落、背街小巷、农贸市场等场所环境。“生活越来越巴适”,成都市民的这句话,有了最生动的付诸。
今年4月,第三届公园城市论坛和第六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在成都开幕。作为主办方,成都为世界城市发展提供经验:一座常住人口超2100万的超大城市,正以公园城市之名,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由此带来的人和、境优、业兴的场景,怎不让人心生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