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千年的鼓声何以回响不绝?
首页> 专题频道> 文化专题> 道中华> 要闻 > 正文

千年的鼓声何以回响不绝?

来源:道中华2023-08-14 11:49

  铜鼓是古代南方民族常用的铜制器物。最早发现的铜鼓是云南万家坝铜鼓,距今2600多年。铜鼓在当时象征权利、财富,常用于祭祀、战争、娱乐等,学界有"北鼎南鼓"之誉,足见其重要历史地位。

  铜鼓代表着当时冶金技术、铸造技术的先进水平,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从保存至今的众多历代铜鼓中可以知道,中原文化和技术对铜鼓发展流变产生重要影响。直到今天,铜鼓仍在南方许多民族中使用,千年的鼓声还在回响。

  正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展出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大交融”单元,《铜鼓之声》展区展出的多件铜鼓,是中原与西南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见证。

千年的鼓声何以回响不绝?

千年的鼓声何以回响不绝?

千年的鼓声何以回响不绝?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大交融”单元铜鼓展陈。

  历史演化:各民族共同创造和传承铜鼓文化

  铜鼓文化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文化信息。青铜冶炼技术的传播为铜鼓的铸造提供了技术基础,使得铜鼓能够以优美的形态展现出来。铜鼓文化的繁荣,离不开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在各民族的相互交往中,铜鼓文化吸收了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元素,逐渐形成了多样化的风格和独特的韵味。

  一方面,各民族在冶炼技术上的交流是铜鼓文化传播的重要基础。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地区的民族逐渐掌握了冶炼青铜的技术。在商周时期,百越民族向中原地区输送了大量铜料资源,中原地区发达的冶铸技术也逐渐传播到南方地区,大幅缩短了岭南先民掌握青铜冶铸技术的过程。考古资料显示,广西出土了大量类似兽面纹提梁铜卣的青铜器,其纹饰整体特征呈典型的中原文化风格,是中原地区和岭南地区交流的见证。在春秋战国时期,于越吸取了吴越先进的冶铸技术,聘请铸师名匠,金属冶铸工艺实现飞跃,促进了铜鼓文化的多样化和精美化发展。秦朝统一岭南后,先进的冶铸技术被带到岭南地区,推动岭南铜鼓铸造工艺达到新的高峰。例如,当地在铸造工艺方面采用了类似全范式和内模外范式铸造法。

  另一方面,楚国对铜鼓文化的传承也具有重要意义。楚国是古代中国青铜冶铸业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楚国的青铜器传入岭南地区,催化了岭南地区青铜文化的萌芽与产生。而后,骆越人逐渐掌握了青铜冶铸技术,并形成了独特的铜鼓文化。出土于广西田东县祥周乡的两面万家坝型铜鼓,墓葬所属时代为骆越人在右江流域的居住时期。秦代以前田东属百越地,春秋战国时期属骆越,楚灭越后属楚,《史记》中载有楚悼王曾派兵南平百越之地,以及楚文化对该地的影响。

  正是由于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铜鼓文化得以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蓬勃发展,成为中华文化中富有特色的瑰宝,彰显着中华民族丰富多元的文化底蕴。

  交融共生:纹饰层累中的多元一体

  铜鼓作为文化的载体,在传承过程中既保持了岭南文化的传统风格和特点,也融合了中原文化,不断衍生出新的功能以及形态,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重要体现。

  从传播的地域范围来看,铜鼓文化圈以国家级铜鼓文化(河池)生态保护实验区为核心,辐射红水河流域乃至东南亚地区。铜鼓文化圈涵盖了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湖南等省份,以及越南、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家。铜鼓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也反映出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深厚友谊和密切交流。

  从民族交往的角度来看,铜鼓文化是中国西南地区多民族共享的文化符号和象征,主要涉及汉族、壮族、苗族、侗族、瑶族、水族、布依族、彝族、傣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黎族等十多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频繁交流互动,铜鼓文化在各民族之间传播和传承,成为共同的文化符号和象征。

  从铜鼓纹饰的层累现象来看,最初的纹饰以太阳图腾为主,后来逐渐加入了各地民族特色元素,如翔鹭纹、羽人舞蹈纹等,越来越瑰丽而繁缛的纹饰反映了先民对形式美和装饰美的追求。此外,铜鼓造型也越来越复杂,鼓面沿后面出现立体青蛙、水禽、龟等动物塑像。鼓腰、鼓内壁和鼓足等处均出现精美的纹饰。一方面,铜鼓文化的一体性体现在其共同的功能、造型和纹饰(太阳纹),多元性体现在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铜鼓纹饰差异性;另一方面,铜鼓纹饰的层累结构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一脉相承。

千年的鼓声何以回响不绝?

  国家级铜鼓文化(河池)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实践

  河池市是多民族聚居地区,红水河系、龙江河系两大水系流经这里,红水河沿岸的村落几乎村村有铜鼓、家家有铜鼓,红水河将沿岸各民族连成一个整体。

  在国家级铜鼓文化(河池)生态保护实验区里,各民族在铸造和命名、启用和收藏、婚庆、造屋、丧葬、节庆等场景中对铜鼓的应用,展现了地方民俗文化的丰富性。在命名习俗方面,东兰、环江瑶族买回铜鼓时为铜鼓举办“萨欧别”仪式,反映了人们对铜鼓文化的重视;在婚庆习俗方面,壮族、瑶族使用铜鼓增添浓厚的喜庆氛围;在丧葬习俗方面,瑶族、苗族和部分壮族有丧葬使用铜鼓的习俗,反映了人们对逝去亲人的追思和缅怀;在节庆习俗方面,铜鼓是春节、壮族蚂(虫另)节、瑶族祝著节、苗族丰收节、壮族敬牛节等各民族传统节庆活动的重要文化符号和用品,给活动增添了欢乐和庄重的气氛。

  可见,铜鼓文化在河池地区是超越民族、地域的分类系统,具有引领性的核心文化类型。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铜鼓习俗本身贯穿于各民族文化之中,铜鼓与各族民众的节庆习俗、歌舞娱乐、民间传说与神话、地方信仰密切相关;其二,铜鼓文化所呈现的礼乐合一、多族共享、深植乡土、崇祖敬老、聚众同乐的特征成为整合文化资源的基础。从铜鼓习俗本身出发,设置铜鼓文化带,整合与铜鼓、铜鼓习俗密切相关的文化资源。其中,壮族铜鼓习俗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流传于云南文山和广西南丹、田林等地的壮、彝、瑶、苗族“铜鼓舞”也先后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年来,在国家级铜鼓文化(河池)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整体保护下,河池市发挥其铜鼓数量多、使用民族多、与当地传统节庆联系密切、铸鼓技术高超、保护措施完善等多方面的优势,使铜鼓文化得以长久保存和发展,擦亮了“世界铜鼓之乡”名片。

  (本文由《中国民族报》提供,作者单位:郝国强,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李星莹,广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兰耿灯,河池市民宗委。)

  【以上内容为专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监制 | 杨新华 肖静芳

  统筹 | 康坤全 刘佳

  责编 | 刘娴

  审核 | 牛锐

  编辑 | 海宁 郭史柠

  制作 | 胡琪

 

[ 责编:王蕾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重庆低空旅游受青睐

  • 浙江建德头茬西瓜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奔跑吧·少年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棒垒球邀请赛在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开赛。
2024-04-20 17:03
4月2日,随着57652次检测车从南充北站5道缓缓驶出,标志着新建汉中至巴中至南充铁路南充至巴中段(以下称"巴南高铁")启动联调联试,进入工程验收关键阶段,为全线早日开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4-03 15:11
为切实织密森林“防火网”各地组织人员巡查防火。
2024-04-03 15:11
2024年3月31日,“知音湖北 遇见浪漫孝感”春赏花活动在湖北省孝感市金卉庄园景区启动。金卉庄园花团锦簇,五彩斑斓花卉竞相绽放。人们穿梭在花海之间,享受明媚春光。
2024-04-02 15:40
2024年3月23日,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办的2024秋冬中国国际时装周在北京开幕。
2024-03-26 21:07
3月17日,原创独立设计师品牌SHANG1 BY SHANGYI 2024秋冬系列时装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2024-03-18 16:39
2024年2月2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境内的博斯腾湖出现推冰景观。
2024-02-29 18:59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马街镇钻天坡,盛开的油菜花梯田在初升太阳映照下,勾勒出一幅田园春景图
2024-02-23 10:59
美丽的三亚湾
2024-01-20 17:42
2024年1月12日,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庐陵文化生态园层林尽染,色彩斑斓,市民徜徉其间,尽享生态之乐。
2024-01-13 19:43
2023年12月26日,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镇黄草岭村附近,游客在冬樱花与梯田边游览。
2023-12-26 15:39
2023年12月12日,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第十九届冰雪文化旅游节采冰仪式在高家湖二渠水库进行。仪式主要展示了"头冰"的开采上岸过程。开幕式上还举行迎风旗、祈福词、喝出征酒等仪式。
2023-12-13 16:08
2023年12月13日,河北省正定古城迎来降雪,古城内外银装素裹,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美如画卷。
2023-12-13 15:59
2023年11月28日,贵州省六盘水市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层林尽染,景色迷人。
2023-11-29 15:42
2023年11月28日,江西吉安长塘镇中心小学,老师指导学生剪纸。
2023-11-29 15:42
三角梅原产于巴西,现主要分布在中国、秘鲁、阿根廷、日本、赞比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以海南三角梅最为出名。
2023-11-29 11:13
2023年11月23日清晨,朝霞初现,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沿江公路G348国道的绝壁岩体上,工人们正在铺设防护网,以防止岩崩和落石。
2023-11-24 15:15
2023年11月23日,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站工作人员正在清理站台积雪。
2023-11-23 16:02
2023年11月21日,甘肃敦煌,首趟"敦煌号"铁海联运国际货运班列装载1000吨石棉驶出,经天津港通过铁海联运发往泰国曼谷。
2023-11-21 16:55
2023年11月21日,江苏省如皋市龙游河生态公园,色彩斑斓的树木与一河碧水相应成趣。
2023-11-21 16: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