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历史与美景交织,北京的皇家园林文化底蕴丰厚,让游客过目难忘。保护好首都历史名园,推进文物古建活化利用,现代工匠们正用古法重新修缮,香山、颐和园、紫竹院……这些公园里的一座座古建院落完成修缮,重新对外开放,成为向世界展示古都风貌的窗口。借助这些历史名园,那些深藏于历史长河里的一段段时光,就此“复活”。
香山公园宗镜大昭之庙碑亭院
古建修缮·数说
公园完成古建修缮60余项
市属公园和国家植物园是首都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2家世界文化遗产单位、9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建面积达到21.44万平方米,共计6627间。近年来,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积极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围绕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着力在老城整体保护、两个文化带建设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张勇介绍,“十三五”以来,市属公园完成了景山寿皇殿建筑群、观德殿院、兴庆阁、颐和园东宫门外广场、北海漪澜堂以及天坛泰元门修缮项目60余项,修缮面积6万余平方米。
此外,还开展了颐和园画中游建筑群和园墙抢险、天坛神乐署和双环亭、北海西天梵境大慈真如宝殿和天王殿等古建筑群、香山静宜园永安寺和二十八景、中山社稷坛内坛门和坛墙、景山绮望楼等古建筑修缮以及颐和园须弥灵境建筑群遗址保护与修复工程,进一步强化了历史名园的保护力度。
古建修缮·展望
持续高标准开展文物古建保护
“十四五”期间,市公园管理中心将深化文物古建保护,持续高标准开展文物古建及遗址的保护利用。全力推进颐和园长廊彩画、颐和园东宫门、景山绮望楼、香山碧云寺、北海白塔塔身修缮等重大古建筑修缮项目。在现有重点文物古建监测基础上,完善监测体系,将监测范围扩大至山形水系、石质文物、游客承载力、自然环境,系统提升市属公园文物古建保护管理水平。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方针,制度化文物古建的日常巡护管理和维护保养。
按照远景目标,到2035年,历史名园保护体系将健全完善,推动香山、北海等历史名园完整性恢复。精心保护这张历史文化金名片,奠定巩固历史名园在北京“文化之都”的核心载体地位,成为彰显文化自信与多元包容魅力、向世界展示古都历史文化的窗口。
香山公园晞阳阿
古建修缮 · 香山公园
三处古建“四原”式修复
“静宜园二十八景”能开尽开
香山,静宜园,占了“三山五园”中的一山一园。去香山不只是看红叶,这里还有清代静宜园的28景。勤政殿、翠微亭、雨香馆、晞阳阿、玉华岫、森玉笏……这些当年经乾隆命名题署的28景,截至目前已完成复建工程21处。
雨香馆和晞阳阿,位于香山公园南麓,刚刚完成修缮,它们有个共同点,都与“雨”结缘。
雨香馆以乾隆同名题诗序中表述“山中晴雨朝暮各有其胜,而雨景尤奇”命名,取其雨后闻草木馨香之意。这里依山势为一处相对独立的院落,可欣赏翠微山房、洒兰书屋、林天石海、揽秀亭等园林建筑。晞阳阿则是乾隆皇帝祈雨的一处场所,取《楚辞·九歌·少司命》之名句“与女沐兮咸池,晞女发兮阳之阿”为其命名。晞阳阿庭院内石壁上刻有乾隆皇帝相关的题诗8首,保存完好,为园内乾隆皇帝题写诗词最为集中的摩崖石刻群。
雨香馆
翠微山房
“香山公园保存有完整的香山地盘图、《静宜园二十八景图卷》《香山静宜园全貌图》等图样,因此,在修缮雨香馆、晞阳阿和宗镜大昭之庙时,这些建筑的造型、样式都有据可考,相当于我们有了建筑图纸。”负责香山公园古建修缮工作的张帆介绍,另外,还有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清式营造则例》等建筑典籍,相当于清代的建筑施工手册,“参照这些资料,我们按照原材料、原工艺、原形制、原做法的原则,对这三处古建进行修缮,保持其历史原貌。”
比如砌墙、挂瓦,工人们采用了“麻刀灰”古法修复。将麻刀、泼灰与青灰3种材料按比例混合,麻刀灰就制作成功了。麻刀灰比普通灰多了几分劲道,变得更有拉力,可较好地防止开裂。
制好灰以后,雨香馆的苫背工作就要开始了。这是古建筑在顶部瓦面安装前的最后一道工艺。通俗地说,就是挂瓦前在房顶抹上灰或泥,来加固防止漏雨,相当于现代建筑中的防水层。苫背一般需要“三浆三轧”,刷一次浆后赶轧一次,连续3次,形成灰背层,待灰背层八九成干,就可以挂瓦了。
苫背时若赶上雨季,灰背层就总是处于潮湿状态,等到雨过天晴,又因为阳光猛烈造成干裂,难以达到最佳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工人们就在灰背层干裂前再进行刷浆和赶轧,多浆多轧,保障灰背层质量。最终,雨香馆的修缮经历了“十浆十轧”,才开始挂瓦。
晞阳阿的修缮有个小插曲。在修缮之前,有一株柏树已经在这里生长了多年,树身上冲占据了一部分房檐的位置,但并不影响房屋内部的完整性。“修缮古建筑应保护当前形成的生态,于是我们选择将房檐切割,为老树让路。”张帆说。
晞阳阿
宗镜大昭之庙碑亭院,简称昭庙,位于香山公园主干道上,是一座大型喇嘛庙,为清代静宜园别垣二景之一,是乾隆皇帝为迎接六世班禅额尔德尼进京为其祝70大寿而建。此次对外开放的是一个下沉院——碑亭院,内置乾隆御制“昭庙六韵”石碑一座,碑身通高5.2米,呈“工”字形,四面各刻有满汉蒙藏4种文字,记述了修建昭庙的起因,是“汉藏自古就是一家”“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实物证据。
修缮完成的碑亭院呈现出完整的院落外貌,在仅存的石碑基座上又复建了一座木质亭子,亭子和院落四周的长廊,采用了金龙和玺及旋子彩画的工艺。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每一处都透着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
至此,香山公园“静宜园二十八景”已能修尽修,随着雨香馆、晞阳阿的加入,“静宜园二十八景”能开放的都已对外开放,加上昭庙碑亭院,香山静宜园历史名园已风貌较为完整地呈现在游人面前。
古建修缮 · 颐和园
景福阁完成八成修缮
将形成红色景点片区
颐和园万寿山东部的益寿堂,是近年来的热门红色景点。这里正在展出“古都春晓——中共中央‘进京赶考之路’颐和园专题展览”。而这个展览,就是从景福阁这座建筑开始讲起的。景福阁位于益寿堂西面,两座建筑相隔不过几十米。当年,慈禧常在这里观雨赏月,并接见外国使臣,有时也宴请外国公使的眷属。
修缮颐和园景福阁
1949年1月,为了保护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古城免遭战争破坏,国共双方就关于北平和平解放问题达成协议。叶剑英率领北平市军管会正式进驻颐和园。随后国共双方在景福阁召开的两次会议中,从城防接管到旧军改编,从维护安定到城市建设,接管北平的各项事宜被一项项确定下来。景福阁内,召开两次会议所使用的那张柚木花卉纹五腿拼桌,成为亲历北平和平接管的历史见证物,也被人们称为“和平之桌”。
去年底,颐和园启动了景福阁的修缮工作。近日,这座单层十字形的建筑外围搭建了脚手架,工人们正在有序施工。
“景福阁整体保存较好,结构相对稳定,只是木结构局部有拔榫、糟朽现象,屋面漏雨;木装修局部变形、缺失;油饰地仗龟裂、褪色;建筑四周平台地面排水不畅。”颐和园管理处古建工程科高级工程师朱颐介绍,此次景福阁修缮工作包括屋面、大木构架、墙体、木装修、下架油饰地仗、台基、地面、宇墙等。
工人们需要在屋檐侧面进行山花的贴金工作。薄如蝉翼的金箔是如何严丝合缝地贴合在山花纹样上的?
只见工人小心翼翼地取出“一把”金箔,连同隔金纸一起对折,然后一手拿金,一手拿夹子,根据贴金部位线条的宽窄,用夹子将金撕成条,夹起一条贴于金胶上,再沿着纸条的方向细细轻捋,金箔就粘在金胶上了,隔金纸可自然脱落。然后用棉花团再轻轻顺一下,使飞金、散金粘于未粘到之处,使金箔贴得更牢固。最后再用羊毛刷清理周边,使金色线条更加突出、明亮。经过贴金的山花金光灿灿,耀眼夺目。
目前,景福阁的修缮工程已经进行了80%,预计今年10月底完工。未来,颐和园内,由益寿堂、景福阁和乐农轩三座建筑组成的红色景点片区将与游客见面。
古建修缮 · 紫竹院
行宫修缮11月底竣工
保持文物建筑的原真性
在紫竹院公园西北侧,有一座行宫,是清代帝后去万寿寺和苏州街的驻跸之所。2009年行宫及周边院落修缮修复工程启动,2012年修缮完成,并于2014年8月向游客开放。行宫自2012年修缮完成后,至今已十余年。紫竹院公园在日常巡查过程中发现部分点位有梁柱开裂、屋面渗雨、油饰破损等情况,今年6月27日,对行宫再次启动修缮。目前该工程正在加紧施工,预计11月30日竣工。
雨香馆
如今,工人们正在紧张地进行着铺屋面瓦前的基础工作。本次修缮,将对紫竹禅院、行宫、寄云轩院3个院落建筑的屋面和油饰进行修整维护。在修缮过程中,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坚持“原材料、原工艺、原形制、原做法”,维护文物建筑的完整性和原真性。
内容来源:北京晚报·大城之变(部分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