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早上还不到9点,位于东城区五四大街29号的北大红楼门前,已经排起了参观的队伍。这天是8月31日,暑假的最后一天,北大红楼的热度不减,游客穿梭在展馆之间,重温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历史。据统计,在刚刚过去的暑假期间,北大红楼游客参观量超过了10万人次。
北大红楼也叫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2021年开放后,成为北京热门的红色打卡地。暑假期间,北大红楼联合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主题片区的其他点位,开展打卡集章活动,形成同频共振。
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馆长杨家毅介绍,整个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主题片区共有31处旧址,其中14处旧址对外开放,自从2021年开放以来,游客参观量达到600多万人次。
8月31日,北大红楼展馆内,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参观学习
(新京报记者 耿子叶/摄)
“建党片区”联动
14处开放旧址印章打卡
“红色文化是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的红色文化遗产数量多,且级别高。”杨家毅介绍,近现代以来,北京一直处于时代潮流的潮头、历史舞台的中心,红色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代表性,同时北京形成的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路径,在全国具有一定示范效应。
《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展厅内,参观者正在大屏幕上翻阅《新青年》电子版
(新京报记者 耿子叶/摄)
北京市在《北京市关于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实施方案》和《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中,确立了“推进革命文物集中连片主题保护”的目标。以此,围绕重大时间节点,北京先后打造了以卢沟桥、宛平城为中心的抗日战争主题片区,以双清别墅、天安门为中心的建立新中国主题片区,以北大红楼为中心的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主题片区。
这三个片区根据时间和历史节点等综合要素,也可以分为建党片区、抗战片区和建国片区。其中,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主题片区为“建党片区”,涉及重要会议场所、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重要党史人物故居以及重要纪念设施等多类型,分布在东城、西城等5个城区。
作为片区的中心,北大红楼以学术立馆、社教兴馆,一经开放就受到了人们的关注,暑假期间更是一票难求。杨家毅表示,通过开展片区联动打卡,扩大北大红楼中心影响力,带动更多点位,传播伟大建党精神。
北大红楼展馆内,市民正在观看历史资料
(新京报记者 耿子叶/摄)
旧址提供特色服务
延长开放时间
距离北大红楼五公里外的西城区文华胡同24号,是李大钊故居。100多年前,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李大钊,每天从石驸马后宅35号也就是文华胡同24号出发,前往北大红楼去上班。将近四年时间,李大钊和家人在此居住。
李大钊故居
(新京报记者 耿子叶/摄)
在北京的10年间,李大钊更换了8个住所,这一处是时间最长,也是唯一保留了下来的故居。在腾退前,这里居住了32户人家。走进李大钊故居,院中的海棠树挂满了海棠果,堂屋的门敞开着,“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牌匾迎面。在《少年中国》中,还记录了一段李大钊接取家眷到此的文字。
李大钊和夫人赵纫兰共有5个成年子女,李大钊故居还原了子女的房间。在李大钊长女李星华的房间书柜里,陈列着李大钊和孩子们亲手做的棋盘。由于赵纫兰来自农村地区,睡惯了炕,夫妇二人的卧室还原了当时住的炕。特别的是,夫妇二人的卧室,可与西厢房对望室内场景。当年,西厢房做为党组织早期活动会议室开会时,赵纫兰就坐在炕上做针线活,为会议成员望风,随时查看西厢房内开会的场景,根据会议进程去西厢房给大家添水。
李大钊故居堂屋内挂着“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牌匾(新京报记者 耿子叶/摄)
可以说,这间院子留下了李大钊短短一生中有分量的时光。在此,他传播马克思主义、创建中国共产党、领导北方革命运动,成为20世纪初叶中国革命的“播火者”。
位于西单的蒙藏学校旧址,同样发挥了“播火”的作用。1925年,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党员组成的党支部在这里诞生。今年3月,蒙藏学校旧址正式对外开放,截至8月31日,累计参观人次超过16万人次。
市民正在参观蒙藏学校旧址
(新京报记者 耿子叶/摄)
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副馆长张一郎介绍,蒙藏学校旧址每天都有固定的文艺演出以及少数民族非遗展示,定期开展青少年研学活动和多门类体验活动。为了更好地服务上班族等群体参观,蒙藏学校旧址推出夜间延时开放,旺季开放时间延长至晚上9点半。据统计,自从夜间开放后,蒙藏学校旧址夜间参观人次占每天参观人次的五分之一。
打卡点各具特色
片区或将推出研学线路
李大钊故居、蒙藏学校旧址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中的缩影。在整个片区的旧址中,每一块展板上都标注着14处对外开放的旧址位置,游客可以根据地图位置进行打卡。
曾经作为新知和希望的聚集地,中法大学旧址展现了进步知识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并改造成为中国思想武器的历史变迁;作为新文化运动主阵地之一,位于东城区箭杆胡同的陈独秀旧居,是《新青年》编辑部旧址,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重要场所;在京报馆旧址,透过一人一报一馆,回溯百年红色报刊……
中法大学旧址展陈着各种书籍
(新京报记者 耿子叶/摄)
京报馆旧址(邵飘萍故居),展陈的各种老物件
(新京报记者 耿子叶/摄)
据展馆负责人介绍,有的游客甚至一天打卡了14个点位。不同的旧址展馆准备了不同的打卡印章,其中京报馆旧址除了标志性京报馆的印章,还准备了“铁肩辣手”“爱用国货乃振兴实业之良方也”“京报馆旧址”等多种印章,观众还可以现场体验报纸印刷。
蒙藏学校旧址印章
(新京报记者 耿子叶/摄)
杨家毅表示,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重在社会效益,展馆设置了大中小学生等群体的志愿岗位,孩子们在讲解志愿服务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主题片区内,从北大红楼到中法大学旧址再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距离很近,从中山公园来今雨轩到北大二院再到蒙藏学校旧址距离也不远,我们也计划推出打卡研学路线,将关联点位串联起来,形成联动效应。”
《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展厅内,市民参观展览并打卡拍照(新京报记者 耿子叶/摄)
内容来源:新京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