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精神,做好全民国防教育宣传工作,在第23个全民国防教育日来临之际,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政治工作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军事节目中心联合出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军事节目中心制作的特别节目《国防公开课》在总台央视国防军事频道、央视频、央视军事等新媒体平台播出,该节目以“踔厉奋发强国防,勇毅前行向复兴”为主题,以优质的节目内容、鲜活的影像表达、创新的课堂体验和深刻的家国情怀,展现出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的广电声音与总台力量!
(图为《国防公开课》节目海报)
以文化人,跨时空解读强国强军内涵
深化全民国防教育是新时代下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固本培元的重要战略考量。因此,开展全民国防教育不仅应立足时代和当下国情,也应从中华民族的千年发展史、百年奋斗史中汲取经验,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获取营养。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与清醒剂。沿着时间长河溯流而上,竹简上记载的《孙子兵法》彰显着古人先进的军事思想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全民国防观念;斑驳的地道战遗址记录着抗日战争的艰苦与激烈,蕴藏着人民战争的智慧与伟力;在英雄连队“杨根思连”连史馆,那张拍摄于1951年朝鲜战场上最早命名“杨根思连“的照片,记录着当年“白雪伴硝烟,锦旗分外红”的激昂场景,展现出人民军队的英雄胆气,让人心潮澎湃。
(图为1951年抗美援朝战场上“杨根思连”授旗仪式)
在穿越时空,溯源历史的过程中,我们也深刻意识到,只有将强国强军的历史使命与时代担当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树立起正确的国防意识、坚定的国防意志和强烈的国防情感。
以形引人,多元化拓展国防教育表达
全民国防教育的走深走实,不仅要在内容思想上下功夫,也要在方法手段上求新意。在总台“思想+艺术+技术”融合传播理念指导下,《国防公开课》以丰富的实践载体,融入前沿影像技术,以“研学”、“寻访”、“问答”、“讲述”、“表演”等多种形式为广大观众打造情景式、沉浸式教育,在生动鲜活、富有参与感的观看体验中让国防教育看得见、听得到、说得出、感受得到。
在虚拟的立体书中,主持人置身于盛夏的训练场感受青年学生军训时的火热、从美丽的鸭绿江畔到巍峨的喀喇昆仑山聆听中国军人的英雄壮歌,见证中国战机笑傲苍穹......在这本“国防立体书”中,一个个精彩的短片讲述着动人的国防故事。
(图为《国防公开课》“国防立体书”)
跟随军史专家探访北京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在南昌舰上学习海军战士们分享的海防知识、了解“空中铁拳”是如何锻造出来的......在不同地点、不同场景开设的实景课堂,让观众得以近距离走进国防一线,缩短心理距离,推进国防教育的全民认同与全民参与。
以情动人,多维度诠释何以家国之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强调,要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增强全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深厚感情、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崇军尚武的思想观念、强国强军的责任担当。
(图为边防战士与家人团聚)
抗美援朝英雄部队“杨根思连”战士肖荣基,在写给哥哥、卫国戍边烈士肖思远的信中说道,“哥,只要我记得你,你就活着;只要我变成你,你就永远活着”,这句话让人动容,更展现出中国军人英雄基因的传承;在一场特殊的演出中,边防战士家人的到访不仅带来了感动,也让人更加理解了“鱼水情深”的涵义;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接生的第一个“和平宝宝”与中国的不解之缘,传递着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声音...《国防公开课》以典型人物故事和丰富表现形式吸引观众,使国防教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国防公开课》作为首档聚焦全民国防教育的节目,真正做到了让课堂“走出去”、让国防教育“活起来”、让家国情怀“燃起来”,为深化全民国防教育的内容挖掘与模式创新提供了成功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