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为宣传心脏健康知识,广泛唤起公众对心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的关注,世界心脏联盟将每年9月29日设立为“世界心脏日”,今年的主题为“相知用心”。
在2023年世界心脏日来临之际,由光明网卫生频道携手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等行业机构和数十家医院科室,共同策划发起“2023年世界心脏日‘相知用心’科普主题直播”。在直播活动现场,多位心血管领域专家针对心脏健康知识,为广大网友朋友带来精彩纷呈的科普脱口秀。
【本期主讲人】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冠心病二病区主任 吴永健教授
我们的心脏是一个泵,里面有四个瓣膜,也就是四道“门”,分别是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和肺动脉瓣,主要功能是让血液向一个方向流动,让血液从肺部与氧气结合后回到心脏,再从心脏达到全身,为全身各个器官提供有氧的血液。如果“门”坏了会发生什么,又该如何去修好这扇“门”?
心血管疾病谱正在发生改变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时,发生心肌梗塞只有一半患者能活下来,而现在发生心肌梗死,如果能尽快送到医院溶栓或到急诊做支架,人都能活下来,如果及时疏通血管,不会影响后来的寿命。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发展,疾病谱不断发生改变。由于当时生活条件和卫生条件差,极易发生感染,感染后可能会造成风湿,风湿活动持续发展至四十岁左右,心脏的“阀门”就打不开或关不上,心脏就会衰竭。
到20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医疗和生活条件改善,风湿性心脏病逐渐减少,但随之而来的是冠心病和心绞痛的高发。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技术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预防也做得很好,虽然冠心病的发病率还在不断增加,但治愈率在不断提升。目前人均寿命的增加也让房颤、心衰,还有瓣膜性心脏病目前患病率持续上升。
为什么年龄大了会得心脏瓣膜病?
瓣膜性心脏病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大不断增加,七十岁以后的患病率会增加4-6倍。虽然目前冠心病是最多见的疾病,但预计十年后冠心病的预防工作会达到拐点并逐渐减少,随之而来的另一个疾病就是老年退行性瓣膜病的增加。这类疾病的特点是早期没有任何症状,一旦出现症状就来不及了。
为什么年龄大了会得瓣膜病,心脏阀门打不开会造成心衰、心绞痛或猝死?首先,人的一生中瓣膜不停地开合,时间长了就会老化,发生退行性瓣膜性心脏病。另外,先天主动脉瓣发育不良,在五六十岁以后可能就会退化得比较快,目前具体发生机制还不完全清楚,但是有几方面需要注意。
我们要关注血脂血压血糖,因为无形之中会给瓣膜造成很大的压力,除此之外还要注意日常卫生以及健康的饮食。最近有研究发现,如果口腔卫生做得不好,可能会增加瓣膜性心脏病的发病率。
患瓣膜病如何治疗?
得了瓣膜性心脏病,轻度状况下要密切观察,定期复查,同时进行药物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减慢瓣膜性心脏病的发生发展。在早期医生可能会根据反流或狭窄情况,给予一定药物,减慢瓣膜毁损给心脏泵功能带来的影响。
如果瓣膜继续恶化,造成严重狭窄,全身的循环就会受到影响,表现为胸闷、憋气、乏力,甚至出现头晕、晕厥,还有些人心脏会肥厚,经常感觉心脏疼痛。血液从心脏到肺部回不来,造成肺部的淤血会引起憋喘、呼吸困难,这时必须及时治疗。
过去传统手术方式是开刀,在体外循环下通过全麻让心脏停下,换新的瓣膜或者进行修复。但对于七八十岁甚至八九十岁的患者,他们承受不了这样的手术,尽管现在开胸以及半膜置换技术非常成熟,但对老年退行性人群来说并不一定合适,各种风险让很多人失去手术机会。
但近十几年的全新技术可以不用麻醉、开刀,通过微创方式把瓣膜修复好,或者换掉瓣膜,也就是主动脉瓣的TAVR手术和二尖瓣手术Clip夹合术。目前针对老年瓣膜病的很多新技术层出不穷,随着技术普及和精准化,相信能够托得起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人口老龄化。
这些微创手术一个多小时就可以完成,第二天或第三天就可以出院。在这里想告诉大家,年龄大了要关注自己的瓣膜会不会出现问题,即使得了这类疾病也不要害怕,现在有很多方法可以治疗。希望有一天我们能够研究出其发生机制,从而进行靶向干预,守护更多人的心脏健康。
联合出品
光明卫生 苏州工业园区东方华夏心血管健康研究院
监制 李丹 沈天林
制片 顾成炜
策划 李丹 顾成炜
编导组 牟舒琳 郝梦晗
摄像组 逯成业 孔杨 鲁智丞
摄影 赵金悦
总剪辑 逯成业
技术 孙鹏宇
外联制片 吴春容 王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