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圆明园博物馆近日在圆明园正觉寺揭牌,“传承·守望——圆明园文物保护成果展”同期开展,7根回归石柱、230余件(组)文物展品带领观众回望百年“圆梦之旅”。
圆明园博物馆占地14300平方米、建筑面积3649平方米,展览分别位于正觉寺山门、钟鼓楼、天王殿、东西五佛殿、三圣殿、文殊亭、东六大金刚殿、最上楼等建筑内。根据《北京海淀三山五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圆明园管理处利用正觉寺现有场馆,在原“百年梦圆——圆明园马首铜像回归展”的基础上,通过实施安防、消防升级改造工程以及调整展览展陈方案,加快推进圆明园博物馆建设。
步入正觉寺,230余件(组)文物和展品按照正觉沧桑、圆明重光、追迹圆明、寻古长春、匠心圆梦、万园之园、聚散流离、圆梦之基等部分,立体展现出圆明园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丰厚的文物保护成果。在最上楼展出的7根汉白玉石柱是圆明园博物馆“重装”亮相后的明星展品。此次回归的7根石柱,经专家研究初步判断,来自于圆明园西洋楼遗址区,略有风化痕迹,保存状态完好。每一根石柱均刻有浮雕雕刻花卉、缠枝几何纹饰,工艺精湛。
“这7根石柱的雕花是西式花瓶,但是花瓶里面是我们中国象征富贵的传统花卉牡丹花,这体现了中西合璧的文化内涵。”圆明园管理处主任邱文忠介绍,“石柱后面的背景采用西洋楼的铜版画,在当年没有照相的时候,铜版画可以真实地反映当时建筑的实际场景。”在现存乾隆五十一年(1786)西洋楼铜版图中,可见海晏堂、谐奇趣、方外观、养雀笼、远瀛观等均使用了较多的石柱,这些石柱分布于庭院、喷泉池边、楼梯、楼层平台等处,有着实用及审美的价值。
除了能一睹圆明园的精巧建筑构件,圆明园博物馆还展出了马首、铜鎏金象首、青玉老人山子、铜胎珐琅香筒、道光帝御笔“瀛海仙山”诗石刻等珍贵文物,系统展示了圆明园管理处历年来开展修缮复建、考古发掘、遗址保护、文物修复、数字化保护及流失文物的研究与追索等的文物保护成果。
内容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