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鼓棒有节奏地挥动,镲片和鼓皮在空气中震动,密集的鼓点与心跳同频……近日,来自重庆市云阳县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小瑞在“重庆好鼓手”比赛中献上了一场精彩的架子鼓演奏。
作为一位患有情绪障碍的“鼓手”,能在舞台上力压群雄,摘得二等奖这一好成绩,离不开学校老师的悉心教导。像这样的孩子,在云阳县特殊教育学校还有很多。
近年来,在云阳县委、县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学校着力打造“阳光润德”云阳特教学校德育品牌,实施教育资源优化升级工程,大力推进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量身定制课程,走出了一条“康教+特教+职教”的特色发展之路,让阳光照耀特殊儿童的生命色彩。
有教无类 用爱叩开特殊儿童心扉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云阳特教学校四年级1班,语文老师刘琼用缓慢的语速辅以夸张的肢体语言,带领15名学生学习古诗《静夜思》。
“特教课堂上会面临很多突发状况,有时学生会突然发脾气,不同学生认知水平也有差异。”刘琼说,一堂课需要分解教材内容,进行阶梯式教学。比如,让学习能力好的孩子理解诗歌的意境,一般的孩子读写,学习能力跟不上的孩子进行简单的识图。
图为课堂现场。
与教授健全的孩子相比,这群从事特殊教育的老师们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专业的康复训练和差异化教育,不厌其烦地重复动作和话语,努力提升孩子们的认知、语言、社交和生活自理能力。
在教师杨维维的班级中,有一位患有孤独症的孩子,入学时还不会使用筷子,也不会独立穿脱衣物。“利用‘个别化教学’方式,我观察和记录孩子的日常行为表现,帮助他发展自己的能力,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成为更加独立、自信的个体。”杨维维说,经过2年的悉心呵护,该学生在各个方面都有所进步,也逐渐学会了与他人交流和互动。
“学校把送教上门作为特殊教育供给兜底,实现残疾适龄儿童100%入学,实现真正‘0’拒绝的全纳教育。利用‘互联网+’实施‘远程辅导’,让更多残障孩子和家庭受益。”云阳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鲁中说。
因材施教 多彩活动培育缤纷童心
学生单膝跪地,手握冰壶斗智、斗技,时而为投出好球高兴呼叫,时而为战术失误扼腕叹息……在云阳特教学校旱地冰壶场,一场冰壶友谊赛正在开展。
“旱地冰壶对学生身体素质要求较低,只需要把握好手上的力度,动脑筋思考击球的位置,这样动静结合的体育项目更适合身体有缺陷的孩子。”教师李静介绍说。经过几年的训练,学生们不仅注意力更加集中,竞技水平不断提升,也变得更加开朗自信。
近年来,在“寻阳光的方向,做最好的自己”校训的指引下,以“阳光”实践为渠道,积极推动特奥课程发展,啦啦操、旱地冰壶、田径、轮滑、轮滑等体育项目开展常态化训练,丰富了学生课外文化生活,促进了学生身心发展。
“因为身体上的缺陷,这群特殊孩子追逐梦想的路途比别人更艰辛,凭借勤奋的训练和坚韧的心态,他们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和其他学校学生同台竞技也毫不逊色。”云阳县特殊教育学校副校长解红梅说。
此外,学校还开展社团竞赛教育实践,成立艺术实践社团,举办拉练比赛、趣味运动会、古诗词诵读、合唱团、美文朗诵、“工匠精神”演讲、校园歌手大赛、新年联欢会等活动,提升学生动手和动脑能力。
技能立身 实训课程助推少年成才
在云阳特教学校九龙校区实训基地中,藤编专业个别学生已能独立编制精美藤椅;汽车美容专业部分学生能实际完成洗车全套流程;酒店服务专业学生们熟练掌握了入住登记、卫生保洁、接待礼仪等专业技能……
“学校打造实训基地,开设实训课程,让特殊学生经历三年职业高中教育学习、校企合作实践,实现思想道德和文化知识的提升,掌握一到两项职业技能,毕业后能顺利融入社会,成为自食其力的人。”云阳县特殊教育学校副校长彭宗琼说。
“工作很开心,待遇也很好,感恩多年来老师的培养和教育,现在已经完全能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独当一面,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是一件特别令人开心的事情。”在学校开展回访活动时,一名2019级学生说。
云阳县特殊教育学校办学22年来,100多名学生实现了康复、升学、就业,聋生升学率位居渝东北片区前茅。同时,经过重庆市聋校三年高中的培养,已有18位聋哑学生圆了大学梦。(文:丁玉冰 冯继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