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日,香山公园管理处发布通告:为保证文物古建安全,进一步提升游览环境,碧云寺景区将于11月20日起关闭进行保护修缮,预计于2024年10月上旬开放。作为一座有着近700年历史的寺院,背后有着什么样的故事?跟随小印走进碧云寺的前世今生。
北京人赏红叶的习俗由来已久。早在辽金,就有不少文人骚客到香山赏红叶。金代诗人周昂有诗云:“ 山林朝市两茫然,红叶黄花自一川。”就描绘了香山的秋景。每年10月底11月初的香山红叶节,香山周边总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明代,香山成为京郊最有名的景区。“深山藏古寺”,香山附近的寺庙也渐渐兴旺起来,其中最有名的当数碧云寺。碧云寺位于北京西部香山脚下的聚宝山麓,寺院规模盛大,是西山最美丽的寺院。明人陶允嘉曾用“西山一径三百寺,唯有碧云称纤秾”的诗句赞颂碧云寺。
相传碧云寺为金章宗玩景楼旧址,而碧云寺真正的兴建则历经了元、明、清三个时期。碧云寺始建于元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开国丞相耶律楚材的后裔耶律阿勒弥“舍宅为寺”,将府邸改建为一座供佛小舍,名为碧云庵,这便是碧云寺最初的雏形。尽管规模不大,但当时的碧云庵已经具有了“环峰叠翠”“碧云香霭”“曲径通幽”“危桥跨涧”“池泉印月”“洞府藏春”“修竹欺霜”“乔松傲雪”“奇桧连阶”“楼台潇洒”等著名的碧云十景。
清初时期的碧云寺已是西郊名刹,康熙、雍正乃至各路官员名士纷纷来此游赏,康熙皇帝曾多次驻跸碧云寺,留下《驻跸碧云寺》《碧云寺临泉望月》等诗篇。但要说到对碧云寺的喜爱,那还要数乾隆皇帝。清乾隆十三年,乾隆皇帝亲自下旨,对碧云寺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和扩建,不仅把寺院向西延伸扩大了一倍,在水泉院基础上加建了行宫院落,更是建造了金刚宝座塔和五百罗汉堂这两座寺中最主要的建筑。至此,碧云寺规模宏大、布局严谨的寺院格局正式形成。碧云寺俨然成为集寺院与园林功能于一身的大型皇家寺院。寺中不但有殿塔、亭坊,而且植被茂盛、草木掩映,成为香山欣赏红叶的绝佳地点。
清末的碧云寺。可以看到金刚塔、罗汉堂等建筑
查理德1877年拍摄的碧云寺金刚塔,
这也是拍摄时间最早的一张金刚塔照片
1952年,西山风景区管理所(现香山公园管理处)接管了碧云寺,并对寺内建筑设施进行了全面修复。1957年,碧云寺被列为北京市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晋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被列入北京市首批对台交流基地。
作为一座有着近700年历史的寺院,碧云寺依山而建,坐西朝东,占地4万余平方米。六进院落层层叠起,拾级而上,每一进院落都有不同的景观,步移景异。碧云寺为南北对称轴线式布局,中轴线上有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御制碑亭、孙中山纪念堂等;南轴线主要建筑是禅堂院、罗汉堂;北轴线有涵碧斋、含青斋和水泉院。
碧云寺的正殿——大雄宝殿,建于明代,是寺内殿宇中等级最高的一座庑殿顶建筑。清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对该殿堂进行修缮,赐名“能仁寂照”,并赐黑漆金字匾一面。金刚宝座塔位于塔院的最深处,坐西向东,是国内最高的金刚宝座塔,塔身全部用汉白玉砌成,代表了清盛世时期石刻艺术的最高水平,远远望去格外雄伟。罗汉堂修建于乾隆十三年,占地面积达1100多平方米,建筑风格非常别致。罗汉堂内有508尊木质漆金的罗汉像,呈田字形布局,丝毫没有拥挤之感。
为保证文物古建安全,进一步提升游览环境,碧云寺景区11月20日起关闭进行保护修缮,预计于2024年10月上旬开放。据了解,此次修缮是碧云寺20多年来首次“关闭性修缮”。部分殿堂因年代较为久远,出现局部漏雨、瓦片脱落、墙体歪闪等问题,同时地面也需要维护,通过日常维护保养无法满足对古建筑的保护,整个景区需要进行一次面积较大、涉及建筑较多的“修修补补”,因此启动了此次保护性修缮。保护修缮项目范围为“碧云寺——后殿(中山堂)、行宫(含青斋、涵碧堂、清净心)等文物建筑与文物院落。
碧云寺与香山公园只有一条小路相隔,在这里不仅可以赏景,还能了解到很多建筑、石雕、佛教方面的文化。秋季,碧云寺银杏正黄,与古朴苍劲的松柏交织在一起,雕梁画栋的彩绘,衬着殿脊的角兽、檐角的铜铃,别具静谧的美感。一砖一瓦都是时间的见证,在这里可以体验到过去和现在的交汇。
内容来源:北京日报、北京日报旧京图说、《香山公园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