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于2023年12月27日下午对外开放,开馆具体安排以各馆公告为准。
三颗璀璨的文化明珠将成为副中心文化新地标,满足市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特大型综合类博物馆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绿心森林公园西北部,毗邻六环创新发展轴,于2019年10月28日正式动工,与邻近的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一并成为北京城市副中心新的重要公共文化设施。大运河博物馆作为特大型综合类博物馆,项目投用后,将进一步满足市民文化休闲要求。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于12月27日14:30正式对公众开放。四大类型展陈、四大活动陆续开启,邀请观众登上“运河之舟”,览古今同辉。与首都博物馆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共同诠释“都”与“城”的关系,展览展示各具特色、珠联璧合。
重磅推出四大类型展陈
开馆之际,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将围绕大运河与北京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以人、水、城为内容主线,从人文地理视角、生态文明高度展示北京城市发展历史、建设成就,推出一系列重磅展览。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为指导,紧密配合北京城市战略定位,与首都博物馆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共同诠释“都”与“城”的关系。展陈体系由基本陈列、专题展览、临时展览、开放展示四大类型构成。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将推出:
基本陈列“京华通惠 运河永济——北京与大运河历史文化陈列”;
专题展览“北京大运河揽胜图卷”“不止运河——沉浸式体验展”;
临时展览“北京画院藏花鸟画精品展”“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发展影像展”;
开放展示“石刻园林展示区”“博物馆防震科普展”“公共艺术平台”等。
四大活动精彩亮相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将在开馆后推出四大主题活动:“运河之声”曲艺秀、“运河之星”创意汇、“运河有戏”演艺周、“运河有约”惠民月。
随着博物馆对公众开放,大运河文化、老字号传承、非遗文化、通州地域文化与民族团结等5大主题社教活动也将陆续开启,面向儿童、亲子、成人等多种受众,普及历史文化知识,展现北京历史风貌。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将提供延时开放服务,开馆日后,每日开放时间为10:00—20:00,周一闭馆。届时将提供免费、免预约;免费人工定时讲解;公众咨询台、寄存柜、饮水机、母婴室、无障碍电梯等便民服务。
拥有多个“国内之最”
北京城市图书馆
北京城市图书馆于12月27日13时开馆试运行。由此,北京城市图书馆也与首都图书馆华威桥馆址和首都图书馆大兴机场分馆共同构成了首都图书馆“一馆三址”的服务新格局。
800万册藏书静候读者
北京城市图书馆总建筑面积约7.5万平方米,地上3层,地下1层,以“临山间 于树下 勤阅览”为建筑设计理念,打造城市中的“森林书苑”。其藏书量达800万册,阅览坐席约2400个,建有最大的单体图书馆阅览室、国内藏量最大的智能化立体书库、国内第一家综合性非遗文献阅览空间、国内最专业的艺术文献馆、国内面积最大的少儿室外阅读活动空间和元宇宙体验馆。
围绕“亲民 特色 智慧”的功能设计理念,该馆策划有多主题展览和阅读推广活动,是集知识传播、城市智库、学习共享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综合体。
试运营起,北京城市图书馆周二至周日每天10时至20时开放。开放区域包括一层的24小时图书馆、休闲阅读区、元宇宙体验馆、库本阅览区,以及贯穿一至三层的森林书苑区域,该区域提供文旅、法律、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类图书的借阅,以及工具书、中文报刊和外文文献的借阅。
丰富传统文化活动
欢迎读者
北京城市图书馆开馆当日及元旦期间将开展国风游馆打卡、古乐诗词吟诵、“展阅季”公共艺术展览等活动。其中,国风游馆打卡活动包含国风穿林间——汉服换装体验、沉浸式国风主题留影、银杏谷集章之旅、祝福集“盒”和雕版印刷体验等传统文化沉浸式体验活动。古乐诗词吟诵活动将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混合搭配,为读者演绎出一场兼具传统与现代、西方与东方艺术之美的音乐唱颂盛宴。
“展阅季”公共艺术展览,将展出各种形式的艺术品,并有多个诗歌主题艺术家手作书散落山间阅览区,读者可以漫步书山,邂逅惊喜。北京邮政将发行《北京城市图书馆开馆》纪念封套装,并预留5枚神秘印章位置供读者打卡。读者可预约报名,报名成功的读者可于当日排队领取加盖当日戳的纪念封留念。
大运河畔的艺术殿堂
北京艺术中心
北京艺术中心由戏剧院、歌剧院、音乐厅、森林剧场组成,总座位数达5750个,是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中体量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工程。建筑面积约12.53万平方米,高度为49.5米。
从空中俯瞰,北京艺术中心从运河文化汲取灵感,形如古粮仓和流动船舶。走近看去,由4134块铝板结构拼接而成的外幕墙在阳光照射下光影变幻,营造出“大幕拉开”的灵动意象。
剧院建筑是国际公认的高难度公共建筑,北京艺术中心作为助力北京“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新地标之一,定位为世界一流剧院。基于高标准的声学要求,复杂的“楼中楼”主体结构以及高难度的舞台工艺,应用了BIM(建筑信息模型)+智能建造技术,最终达到了智慧剧院的建设目标并全面实现了数字交付。
作为国家大剧院“一院三址”之一,北京艺术中心舞台空间与国家大剧院相当,未来可实现演出剧目的无缝衔接甚至同步上演。2024年全年,北京艺术中心预计将呈现300场演出和300场艺术普及活动,陆续推出运河国际艺术节、音乐剧艺术节、森林音乐节等项目,在演绎国家大剧院经典剧目的同时引入音乐剧、沉浸式表演等现代艺术门类。
北京东望,大戏连台,流淌千年的运河水、拔地而起的新地标在这里共同谱写出古今交织的文化华章。
内容来源:首都博物馆、北京晚报、北京通州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