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重庆市第二十九中学校近日入选教育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
“学校以‘打造重庆智慧校园典范 构筑西部教育信息化高地’为目标,营造智慧化教育教学环境,创设人工智能教育的课程体系,探索教师信息化专业成长路径,助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校党委书记汪洪说。
创新育人空间 激发学习自主性
教学环境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也是人工智能教育的创新实践场。为此,学校以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积极打造“AI+未来教室”“VR+课程教室”“互联网+智慧教室”“机器人学院”等学习场域,提供一流的智能电子设备,实现电工、教学、影音、安全等场景的智能化控制,为信息技术新课程常态化教学实践提供了智慧环境基础,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如何用好智能化设备,让人工智能教育的步伐走得更稳健?学校创设的“蚂蚁梦工场”给出了答案。
图为学生在蚂蚁梦工厂参加活动。
3D建模与打印,物联网环境搭建,激光切割……在这里,同学们开展头脑风暴、项目学习、竞技切磋,完成充满技术性的发明创造。一个个“小发明家”在此诞生,他们的作品在科技竞赛活动中崭露头角,摘得各级奖项共计百余项。
开发智慧课程 聚焦跨学科融合教学
为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未来科技的兴趣,学校积极开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打造“AI+教育”校本课程体系,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趣味编程》《智能机器人》《创意设计》……创新课程结合“STEAM”教育理念,从“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等要素出发,以信息技术课程为基础,衍生出跨学科融合的创新课程体系。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学校已形成了33门选修课、27项必修优秀课例。
学校还将人工智能融入科创教育体系中,组织成立“重庆市青少年创客教育联盟”,联合63所成员单位定期开展以人工智能为技术支持的创客活动、竞赛,促进区域学生创新能力及核心素养的提升。
强化科技教育 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
为不断提教学专业化水平,学校还成立“慧学工作坊”,根据“中小学教师智能教育素养框架”,开发“AI+教育”系列培训课程,受训教师达两万余人次。
此外,学校还发起了“千校教育云”项目,推动优秀教师技术“比武”、研学访学,交流切磋人工智能教学经验,解决教师专业能力不足、教学经验欠缺的问题,促进区域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文:冯继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