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消费是经济稳增长的主引擎,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培育壮大新型消费。近年来,在科技赋能和消费需求升级共同驱动下,以网络购物、互联网+服务、移动支付、线上线下融合等新业态新模式为主要特征的新型消费蓬勃发展,对满足居民生活需要、释放消费潜力、推动经济回升向好发挥了重要作用。2023年,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8.4%,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27.6%。
与传统消费相比,新型消费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深度融合性。主要体现在线上与线下、业态与场景的融合发展,线上线下融合消费日益成为主导消费模式,集合多种功能的消费新场景更好满足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求,促进了消费者与生产者互动、消费者与消费者互动,有助于激发需求。二是配置高效性。主要体现在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应用,能够有效促进生产与消费、供给与需求的匹配对接,实现消费资源的高效配置。三是发展持续性。主要体现在依托各类先进技术扩大传统商品和服务消费可触达的范围,提升商品和服务的使用价值、降低供给成本,既增加了供给丰富性、多样性,又有助于消费的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四是循环畅通性。主要体现在新型消费应用场景多、技术含量高,生产与消费匹配度更好,得益于日趋完善的物流运输体系,在促进生产、流通和消费的畅通循环方面具有更突出优势。新型消费对于释放消费潜力、带动扩大就业、实现消费投资良性循环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要准确认识培育壮大新型消费的重要意义,把握新型消费的发展趋势,立足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切实促进新型消费加快发展。
促进供给创新,持续提升新型消费相关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是消费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必须依靠持续创新,推动新型消费不断扩容提质。进一步鼓励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推动5G、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各类信息技术的集成创新应用,加快以新技术促进新装备新设备应用。鼓励定制、体验、智能、时尚消费等新模式新业态发展,推进商贸物流、新型信息等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和布局优化,促进数字化、智能化新场景的普及应用和拓展,加快实现线上线下消费双向深度融合。加强新型消费的产品技术标准和服务标准体系建设,鼓励和引导头部企业或行业协会在政府指导下结合自身行业特点制定相关产品技术标准,完善在线服务的细化标准,进一步提升服务消费体验。
增强新型消费发展的要素保障。要素保障是新型消费发展的基础支撑。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畅通要素流动渠道,推动要素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加快数据要素、技术要素市场培育与发展,推动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强化财税支持,研究进一步对新型消费领域企业优化税收征管措施,更好发挥减税降费政策效应。深化政银企合作,拓展新型消费领域投融资渠道,优化与新型消费相关的支付环境及金融服务。健全统一规范、适应新就业形态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引导劳动力要素合理畅通有序流动,加强新职业、新工种技能培训,探索形成从业人员个人技能提升与企业、行业健康发展相互促进的长效机制。加快健全劳动法律法规及相关劳动保障制度,更好维护劳动者权益。
完善支持新型消费发展的政策和制度体系。加快落实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相关改革和举措,进一步消除阻碍公平竞争的制度障碍,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加快出台电子商务、共享经济等领域相关配套规章制度,制定分行业分领域管理办法,有序做好与其他相关政策法规的衔接。深化新业态新模式的包容审慎监管,建立健全政策评估制度、常态化政企沟通联系机制。加大对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侵犯知识产权、虚假宣传、价格欺诈、泄露隐私的打击力度,畅通消费者维权渠道,健全消费纠纷解决机制,营造安全放心诚信的消费环境。加强支持新型消费发展相关政策宣传解读和经验推广,倡导健康、智慧、便捷、共享的消费理念,营造有利于新型消费良性发展的舆论氛围。
引导形成新型消费与新型基础设施、传统设施改造投资等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是扩大内需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紧抓新型消费发展契机,优先投资布局消费带动更强、乘数效应更大的设施,协同推进与新型消费有关的新基建、传统设施数字化改造等领域的投资。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引导地方用好专项债等相关政策工具,健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机制,带动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建设,提升投资效率与效益。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牵引带动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以及其他新领域新赛道产业投资。
(作者: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 王蕴 陈迪,本文发表于:《学习时报》2024年1月31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