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2023年年底的一天,杭州造血干细胞采集医院迎来了萧山区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小吴和小刘。为了挽救千里之外素未谋面的血液病患者,他们毫不犹豫地捐献出自己的造血干细胞。小吴是萧山区某医院的医生,小刘是某院校的医学生。一位是90后,一位是00后,面对生命,他们做出了同样的选择。
万分之一的相遇
根据采集计划安排,小吴和小刘一同开始注射动员剂,加速骨髓中造血干细胞的生成并释放到外周血中。小吴的爱人和小刘的同学也赶来陪护照顾,他们同样是医务工作者和医学生,所以对造血干细胞捐献也更能理解和接受,采集室里轻松的氛围,让采集时间也变得不那么漫长了。
因为双盲原则,患者和家属委托杭州市红十字会转交了写给捐献者的感谢信,信中写道:我代表全家向您深深地鞠上一躬,万分感激您给我们带来的希望和未来,我们将永远铭记您的恩情,珍惜来之不易的重生。小吴和小刘纷纷感慨:“万分之一的相遇,是奇妙的缘分,这是我们以另外一种方式挽救患者的生命,肯定义不容辞的。”
医者的仁心,相同的信念
造血干细胞是所有造血细胞和免疫细胞的起源细胞,对于需要移植的血液病患者而言,获得捐献意味着重生。
2015年10月,刚迈出校门不久的小吴参加无偿献血,深知造血干细胞捐献意义的他毫不犹豫地报名,留下血样,加入了中华骨髓库。
时隔八年,已成为一名医生的小吴收到了自己与患者成功配型的消息,医者的信念,使他在八年后更加坚定救人的决心。“哪怕是寒风中的枯枝,也会嘶吼着生命流逝的不甘。面对绝望中的患者,作为医生,永远都想帮助他们。”捐献造血干细胞不仅能挽救一个生命及其背后的家庭,还能让原本毫无交集的两个陌生人有了“血缘”关系。小吴的爱人也是医务工作者,在得知另一半要捐献时,也特别支持。
而小刘则是在大学期间接触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知识。2021年11月,他还在上大二,无偿献血车来到了校园里,同时浙江省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服务队也来向同学们宣传造血干细胞捐献,他们都是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现身说法,同学们很直观地了解了捐献的过程和意义,怀揣着对生命的敬意和医学的认知,小刘和同寝室的一帮室友一起留样,成为了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两年过去了,在医院学习的他接到了红十字会的电话,询问他是否愿意为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患者找到配型相合者不容易。况且我已决定了走医学这条路,那么救死扶伤就是天职。”小刘这样说道。
生命至上,以爱续航
在后续的捐献前体检流程中,小吴和小刘了解到,移植造血干细胞之前,患者会提前进入无菌仓进行“清髓”,如果没有等待配型成功的造血干细胞输入,患者可能会失去生命。
因此,在确定捐献时间后,小吴和小刘在第一时间向单位和学校提出了请假申请,都得到了大力支持。同事们主动分担了小吴的工作,小刘还把内科学书带到了采集医院,利用这几天住院时间,抓紧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知识再巩固复习,准备迎接期末考试。
小吴
小刘
冬日暖阳,温暖如煦。两位无私奉献的人,因为造血干细胞捐献,不仅为两个即将逝去的生命续航,也让自己的职业生涯更加圆满和精彩。
最终,小吴和小刘顺利采集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成为浙江省第983例和984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杭州市萧山区红十字会 富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