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人物档案
崔琪
城乡规划师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首都功能规划所副所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作为北京城市发展的见证者、亲历者,崔琪需要研究政策、跑现场调研、向专家取经,这十年,他是最能直观感受北京这座城市变化的人之一。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首都功能规划所副所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崔琪。(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摄)
北京什刹海总是游客如织,崔琪穿过熙攘人群,在银锭桥停下脚步。他从背包里掏出本厚书,翻找到“银锭观山”内容,低头看看书,又看了看远处的西山,天蓝水清,西山的山脊一览无余。放在明清,这自是很寻常惬意的赏景,但放在前些年,凭栏远望,人们是看不全西山的,视野里楼层与西山“平分秋色”。
“站在当下,和历史对话。”崔琪是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首都功能规划所副所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24年是他从事北京城市规划工作的第17个年头,从大运河(北京段)遗产保护规划到首都功能核心区发展战略研究,特别是2014年开始参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及首都功能核心区规划要点的编制,崔琪用独特的视角直观见证着新版总体规划带来的实施成果,期待着“一张蓝图”指引下北京城市发展取得更大的成效。因此,规划工作在崔琪眼中永远都有新鲜感。
降层复景
再现“银锭观山”视廊
在什刹海前海与后海的交汇处,有一座汉白玉石桥横跨南北。明代初年,这里是一座木桥,像一个倒扣着的银元宝,得名“银锭桥”。后来木桥被改建为单孔石拱桥,但“银锭桥”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咱们在银锭桥,凭栏就能远眺西山。”顺着崔琪手指的方向,蜿蜒的水系两旁,是颇具北京老城韵味的古建筑,水系的尽头,西山清晰可见。清朝时期民间流传的“燕京小八景”之一——“银锭观山”近在眼前。
清朝诗人宋荦有“银锭桥横夕照间”之咏,“银锭观山”的美景,更在数百年前就为京城文人所津津乐道,被誉为“城中水际看西山第一绝胜处”。但岁月流转,城市发展日新月异,连苍茫的西山都被城市建筑遮掩了身影。崔琪说,在2021年之前,站在银锭桥上,是不能完全望见西山山脊线的,部分视线被积水潭医院新街口院区新北楼遮挡。根据资料显示,新北楼于1984年建成,地下1层,地上11层,建筑最高点约52米,从“银锭观山”的视角看,新北楼的高度越过了西山山脊线。
崔琪站在银锭桥上。(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摄)
“北京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伟大见证,要精心保护好这张金名片。《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提出,加强老城整体保护,其中保护重要景观视廊是重要的内容。‘银锭观山’是北京老城内典型展现山水城相融的景观视廊,属于老城内战略级景观视廊。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恢复‘银锭观山’景观视廊。”崔琪对于规划内容早已烂熟于心,因为这个要求已通过核心区规划实施要点传导到《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随着2020年控规批复得到再次强调。
他讲述“银锭观山”视廊管控范围是以银锭桥为视点,沿后海水岸线走势向西北眺望西山的扇形区域。视廊范围内,建筑物、构筑物高度不得遮挡西山山体,应完整展现连续起伏的山脊线景观,塑造水面、树木、山体由近至远层次清晰的传统景观风貌。
2021年,为全面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推动老城保护和街区更新,传承历史文脉,经过各方共同努力,最终对积水潭医院新北楼进行了降层处理,“银锭观山”美景得以再现。同时结合降层和新建回龙观院区,适当调节新街口院区的规模,缩减床位,改善院区环境,缓解交通拥堵和就诊服务压力,实现医疗卫生资源疏解的“增减挂钩”。
如今,什刹海来来往往的游客中,有北京本地居民,全国各地的游客,也有海外的华人或是外籍游客,有心的游客会像崔琪一样,专程到银锭桥上走一走,驻足感受下“银锭观山”的美景,和历史对话。
汇集智慧
提升西单商圈连廊空间
在崔琪眼中,城市规划是对城市空间进行安排,需要综合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环境、美学艺术等多维因素,以实现城市的良性发展。“城市规划是一项极为复杂、综合性的工作。”崔琪说,“规划工作的法制性和政策性很强,必须遵循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同时本身也带有很强的政策性,体现在对城市空间和各类资源要素的统筹、控制和引导,所以案头工作必不可少。但另一方面,规划师需要跑现场、做调研、摸现状,‘七分现状,三分规划’是规划行业广为流传的一句话。”
在崔琪眼中,城市规划是对城市空间进行安排。(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摄)
那么规划工作到底是怎么开展的?崔琪举了一个西单连廊空间提升的例子。作为西城区乃至北京城最知名,历史最悠久的商圈之一,西单商圈涵盖了西单商场、汉光百货、西单大悦城、君太百货等新老商厦及楼宇综合体,每天商贾云集、游人如织。新版总体规划提出要促进西单向高品质、综合化发展,核心区控规提出西单应成为展示新时代首都改革开放成果的窗口。西单连廊看似是个简单的过街天桥系统,在规划师眼中其实是西单商业区非常重要的公共空间系统,恰如“血管”,影响着整个商圈的“活力”,其改造提升成为西单商圈高质量、高品质发展的重要机遇和抓手。
去年,崔琪参与到西城区政府和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组织的西单廊桥空间提升项目中,负责方案征集任务书的编制。在工作过程中,对上位规划要求进行解读与落实,对廊桥建设的历史、地上地下现状情况、与周边商业建筑的联通关系、一二层车行人行交通组织等都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调查和研究,在此基础上形成任务书的初步内容,再通过几十次的调研访谈、书面征集、网络渠道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沿线16家商户、人民大众、各行业专家、相关管理部门的意见,从而形成凝结共识的征集任务书,配合政府开展国际方案征集,汇集中外各界智慧,最终形成切实可行的连廊空间提升方案,预计将在今年下半年实施完成并精彩亮相,形成西单特色的场景打卡点和魅力公共空间,并促进周边业态的互动融合和高质量发展。
这个项目还体现了崔琪的另一个直观感:“北京城市规划工作越来越注重公众参与。在城市存量更新发展阶段,规划工作更需要百姓的声音和参与,给大家更多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受益权。城市规划工作需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让全民真正参与到城市规划建设当中,从‘要我参与’变成‘我要参与’。”
城市规划
一份总是充满新鲜感的工作
作为十几年来北京城市规划的参与者和直观见证者,崔琪时常会感慨于北京的发展变迁,特别是在新版总体规划指引下,一条条老北京胡同原汁原味地保留着、一个个街角重新焕发了生机,一处处景观换了新的容颜……
崔琪说,北京城市规划工作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始终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问题,谋划首都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新蓝图,时刻关注着“都”与“城”的关系。
崔琪说,北京城市规划工作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摄)
在此基础上,根据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结合城市发展规律,在具体策略层面会有针对性的优化。在新版总体规划指引下,北京城市规划工作已经形成全域全要素全过程规划管控与实施引导。城市规划体系越来越完善,目前已经形成“三级三类四体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其中,“三级”为市、区、乡镇三级,即城市总体规划、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即区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乡镇域规划即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三类”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相关专项规划三类。四体系是从规划编制空间、规划实施时间、规划监督反馈修正、规划保障运行支撑四个维度,建立了相应的规划编制体系、规划实施传导体系、规划监督体系、规划运行保障体系。
崔琪说,城市规划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进行优化和完善,比如,“现在北京已经到了存量发展阶段,对城市规划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更新需要关注的除了空间,还有产权、政策、社会、经济等各个层面。”因此规划师也要不断学习,持续更新知识库。虽然对规划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但也能促使规划师对于这份工作始终秉承着一种热爱,“工作17年,虽然忙碌,但每天都能接触到新的东西,总能带给我新鲜感。”
崔琪对于城市规划工作有自己的理解,在工作过程中,规划师的“规划定力”格外重要,明确规划师的核心价值观是维护和保障公共利益。“规划,总要有取舍,严格恪守规划原则就不会错。做城市规划要有前瞻性,考虑长远发展的目标,也要综合考虑到可实施性和合理性。”
规划工作也能带来很强的成就感,崔琪至今都记得,《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审批通过时,他和同事们有多激动。在新版总体规划引领下,目前各行各业也在共同努力,老旧小区改造、片区保护更新、公共环境改善、花园城市建设等一系列工作都在有序开展。崔琪说,对于下一个十年北京城市的发展,他十分期待。北京城市规划的目标很宏伟,要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
内容来源:新京报记者 曹晶瑞
编辑:张树婧 校对: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