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随着城市总规落地生根,北京蓝天常驻、碧水长清、绿荫环抱,千年古都魅力享誉世界,吸引中外游客。(北京日报记者 武亦彬/摄)
如果将城市发展比作一辆奔向未来的列车,那引导列车前行的轨道就是规划。十年来,习近平总书记11次视察北京、21次对北京发表重要讲话,多次强调城市规划建设。时至势成,纲举目张。城市发展蓝图起笔落墨,千年古都新的宏伟画卷正在徐徐铺展。
新版总规 精细出炉
北国春日,天朗气清。从地铁10号线大红门站向北步行数百米,一栋充满科技感的灰色建筑映入眼帘。这是去年年底全面开园的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已吸引一批集成电路、元宇宙、数字科技上下游企业在此聚集。
采光中庭从一层贯穿七层,白领们脚步匆匆。很难想象,就在三年前,这里还是摩肩接踵、喧闹嘈杂的服装商贸城。
放眼南中轴地区,这样的“蝶变”近年来加速上演。北京最大文化用品批发市场已变身永外城数字科技产业园,福成大厦腾退空间升级改造后成为丰台政务服务中心和丰台区图书馆,南苑森林湿地公园的万亩绿化已基本实现,全部建成后将成为中心城区最大的森林湿地公园。
“考察一个城市首先看规划。”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强调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引领作用。2017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作出重要指示,北京城市规划要深入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个时代课题,不断朝着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目标前进。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北京城市发展蓝图起笔落墨,一步步从“愿景图”变成“实景图”。
2017年以来,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和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先后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复,搭建起首都规划的“四梁八柱”。以总体规划为遵循,北京组织编制分区规划、街区控规、乡镇域规划、专项规划,层层分解系统落地,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
北京还率先建立了“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体检评估机制,并已开展5次年度体检和1次实施评估,持续跟踪检视,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超大城市 减量提质
新时代,新蓝图,新北京。减量提质,是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鲜明的时代特征。牢牢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的“牛鼻子”,北京成为全国第一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城市。而“减量”留下的空间,一方面可以用来满足中央政务服务、发展科创和文化等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产业,另一方面,可以用来补足市民的生活服务配套,塑造绿色生态空间。
曾经脏乱拥挤的动物园批发市场,悄然蜕变成金融科技园区;大兴10万平方米的老旧厂房面貌一新,成为国际氢能示范区;东北五环外的孙河乡沙子营村,成为北京最大“绿肺”温榆河公园的一部分……十年来,北京累计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超3000家,疏解提升区域性批发市场和物流中心近1000个,利用拆违腾退空间实施绿化约9000公顷,建设提升便民服务网点7700余个。
减量发展的北京,在“舍”与“得”之间转变动力、创新模式、提升水平,走出了一条内涵集约发展的新路子。
“总体规划实施第一阶段,北京在一系列减法与加法中,实现了高质量发展。”市规划自然资源委总规划师石晓冬介绍,北京实施人口规模、建设规模双控,守住了2300万人的“天花板”,城乡建设用地持续减量,一大批一般制造业企业、区域性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有序退出,这是“减”的决心;与此同时,地区生产总值、全员劳动生产率、地均产出、单位建筑面积产出等发展指标大幅提升,这是“增”的效果。
宏伟蓝图 徐徐展开
十年来,伴随首都规划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城市发展迎来历史性变革。
亚洲金融大厦投入使用,央地协同推进核心区文物腾退,东坝地区高标准建设第四使馆区,昌平、中关村、怀柔3个国家实验室顺利组建运行……紧紧围绕“四个中心”战略定位,北京以“都”的功能谋划“城”的发展。
“一核”辐射、“两翼”齐飞,北京单中心集聚的趋势得到扭转,形成新的城市骨架。核心区人口、建筑、商业、旅游密度持续下降,中心城区功能疏解稳步推进,城市副中心建设框架全面拉开,平原新城、生态涵养区梯次承接。着眼京津冀,三地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不断“牵手”协作,现代化首都都市圈雏形显现。大兴国际机场建成投运,北京迈入航空“双枢纽”时代。
总体规划实施以来,“一屏、三环、五河、九楔”的绿色空间结构不断完善,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北京蓝天常驻、碧水长清、绿荫环抱。细颗粒物年均浓度从2014年的85.9微克/立方米,大幅降至2023年的32微克/立方米。通过拆违还绿、见缝插绿等方式,北京建设了一批市民公园、小微绿地,市民身边的绿色更多了。
展开首都规划的厚重卷轴,既有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又有细致描摹的“工笔画”。
今年元旦,在京西模式口,万盏明灯点亮龙行古道,市民游客纷至沓来,感受老街风韵。在这里,历史文化“揉”进了日常生活。模式口大街71号院,古民居外墙保存完好,仿佛留住时光,跨山墙影壁雕刻精巧,记录昔日繁华。更新改造后,四合院的格调依旧古朴雅致,餐饮新业态的加入让更多人得以信步走入,唤醒城市乡愁。
白塔寺街区持续探索小规模、渐进式更新,首钢园工业遗存转型冰雪场馆和科幻乐园,百年京张铁路变身遗址公园,隆福寺焕新聚集潮流品牌……数以千计的城市更新项目在北京遍地开花,悄悄改变着城市的面貌和人们的生活。
往昔已展千重锦,明朝更进百尺竿。如今,总体规划实施第二阶段110项重点任务已全面启动。新征程上,目标越高远,越需要“一张蓝图干到底”的定力。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首都高质量发展乘上了开往春天的快车。
北京高质量发展成绩单
疏 解
■自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实施以来,北京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累计压减130平方公里。
■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2184.3万人,比2016年减少11.1万人;城六区常住人口比2014年下降15%。
提 质
■全市经济总量先后跨越3万亿元、4万亿元两个大台阶。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8万元、居各省区市首位。
■2023年北京重点培育的十大高精尖产业集群产值全部突破千亿级。
■优化营商迭代推出五个版本1000余项改革举措。
宜 居
■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从2014年的85.9微克/立方米下降至2023年的32微克/立方米。
■两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累计完成219万亩。
■城市绿化覆盖率从2014年的47.4%提升至2022年的49.3%。
协 同
■2022年,京津冀三地经济总量突破10万亿元大关。
■中关村企业累计在津冀两地设立分支机构超1万家,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累计超2800亿元。
■十年来,京津200多所中小学幼儿园与河北开展办学合作。
内容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陈雪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