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创新推行乡村振兴“首席专家”制度,以“一盘棋”的系统性思维,瞄准人才“第一资源”关键节点,威海市文登区立足镇村资源禀赋,引进各领域人才与村庄结对合作、参与基层治理,激活内生动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发挥政策优势,吸引集聚首席专家。在总结试点推行的基础上,印发《乡村振兴首席专家管理暂行办法》,构建“引用管服”于一体的人才政策体系。一是不拘一格引进专家。突破知名人士、高校学者、第一书记等范畴束缚,诚心聘请有能力、有责任心、有乡土情怀、乐于为乡村振兴发展献才智、作贡献的专家人才,让每个农村岗位都有合适的专家人选。目前已引进培育首席专家620余名,其中清华大学博士李久太、北京大学博士李凌已等高层次专家学者19名,鲁花、新发地等知名农业企业兼职合作专家41名。二是以用为本选任专家。坚持统筹兼顾、立足实际,将选聘的首席专家与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等有机融合、一体考虑,指导各镇街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确定专家引进方向,确保专家既能引进来、还能融进去。比如,在大水泊镇初家村成立“初心公社”,在高村镇慈口观村打造原生态院落式田园综合体,在张家产镇顾家村搭建乡情记忆馆等,全区乡村振兴首席专家覆盖领域和专业涉及规划设计、文化旅游、创意美术、产业开发等10多个门类,满足了不同农村的特色发展需求。三是多措并举支持专家。在资金支持、政治待遇、生活服务等方面给予首席专家充分保障。资金扶持方面,对首席专家牵头的项目给予信贷、产业等政策倾斜,对入选国家级、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项目,给予最高200万元的资金扶持。依托村庄举办论坛讲座、技术培训等专题活动,适当给予经费补助。政治待遇方面,强化政治引领与政治吸纳,29名首席专家递交入党申请书,4名专家入党,7名专家推荐入选区级“两代表一委员”。生活补贴方面,优先安排首席专家入住人才公寓,全面落实“山东惠才卡”“威海英才卡”等待遇,帮助解决医疗保健、子女入学等问题,切实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
搭平台优服务,全面激活内生动力。“筑巢引凤”满足首席专家的创新创业需求,因人制宜、唯才所宜,形成智力密集、人才荟萃的集聚优势,打造“人才高地”。一是搭建承载平台。在区级层面成立乡村振兴研究院,在11个乡镇设立乡村振兴研究院分院,负责研究整体乡村振兴的路径方式,做实顶层设计。每个乡镇按照“人才+项目”的模式,确定1—2名首席专家,围绕美丽乡村规划、农村治理、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领域,确定研究重点和课题方向,为乡镇一级具体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智库保障和技术支撑。二是打造实践基地。依托学者型首席专家,与山东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国内一流高校合作,共建乡村振兴工作站、乡村振兴远程教育站、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通过校地融合、校地合作等模式,定期开展社会实践、创业沙龙等活动,吸引优秀年轻人才来文创新创业。其中,与清华大学共建乡村振兴工作站“威海文登站”,是清华大学在全国5个第一批签约站点之一。三是搭建交流平台。加强人才间的联谊交流,定期开展乡村振兴首席专家“耕读会”“人才联谊会”“人才沙龙”活动,举办第十届中国威海国际建筑设计大奖赛、中国(威海)原创动漫展等一系列高层次人才交流活动,邀请全国知名“三农”专家温铁军等50多名专家学者座谈交流,为各界人才交流研讨、持续成长搭建良好载体,让各类人才在文登乡村振兴舞台上施展才华。
以人才为杠杆,撬动农村全面发展。充分发挥首席专家的专业优势,因地制宜指导结对村庄规划发展蓝图、培育特色产业、丰富文化内涵、壮大集体经济,开拓乡村振兴的新路子。一是引领产业发展。首席专家牵头或参与创办农业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在村庄规划、产业发展、技术推广等方面发挥智囊作用,带动村集体和群众增收致富,先后打造了绿杨村灰树花菌、眠虎岭村金鸡菊、菜园子村羊肚菌等30多个农业特色“产业小村”,累计提供就业岗位6000多个,年可带动村集体增收800多万元,群众年均收入增加3万元以上。二是带动文化繁荣发展。由首席专家牵线搭桥,引入文旅团队和社会资本,在保留村庄原有风味的基础上,挖掘民俗文化,注入艺术元素,打造了以“琴棋书画、诗酒花茶、歌舞影媒”为主题的20多个特色村落,“设计村”初家村、“漫画村”瓦屋庄村、“围棋村”团山村等一大批人才振兴样板村相继兴起,老村庄焕发了新活力。三是提升治理效能。坚持“政府主导、专家引导、群众参与”,将首席专家作为结对村庄的“新村民”,以“特邀村委委员”的身份参与村庄治理、融入村级事务,通过开设乡贤、国学、诚信专题讲座,定期开展道德讲堂、乡村教学等活动,推动移风易俗,涵养文明新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实现以文化浸润乡村、提升村民、振兴村庄。“首席专家”试点镇大水泊镇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
中共威海市文登区委组织部研究室主任 闫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