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科技是乡村建设创新发展的动力和技术保障。科技的发展可以提升农业生产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农村,探索新的农业经营形式和农村治理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新的发展路径和模式,推动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强化科技创新赋能,支持农村特色产业做强做大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为加快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农业生产力,应在现代种业、农机装备、农产品精深加工等关键环节提供充分的科学技术支持,推广农业科技项目、科技特派员帮扶制度等方式,为产业的持续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锚定特色高标准目标,加快发展乡村产业。聚焦特色产业,充分挖掘乡村农业特色资源,按照“集中优势资源、突出重点产业、注重项目绩效”的思路,推动乡村特色优势产业提档升级。以重点农业产业链为主线,秉承“村村有产业,组组有特色”的村域经济发展理念,聚焦村域典型特征,合理利用开发山地沟渠、房前屋后等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村域经济、庭院经济、订单经济,以资源禀赋蓄积发展动能,做大做强做优特色产业。
改良优育品种,促进现代种业、养殖业转型升级。加大食用菌、中药材、畜牧业、渔业等种质资源收集整理、制种利用,抓好新品种选育、引种和示范推广。深入实施种业、养殖业振兴行动,充分发展“互联网+种业+养殖业”,解决种业、养殖业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推动种业、养殖业营销模式创新,发展一批综合性能优良、适应大规模生产、经济效益突出的新品种,助推乡村农业结构调整。
整合优势资源,坚持产业化发展道路。以发展高标准、高品质现代生态农业为目标,开展农业科技创新产业和科普示范基地建设,建设标准化、规格化的中药材育苗基地,高标准农田种植基地,高标准茶叶种植基地等,突出特色鲜明、绿色生态、产业融合,实现产业基地服务组织化、作业规模化、装备现代化、管理规范化。坚持科技赋能,实施智慧乡村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项目,建成科技信息服务站、气象观测站、智农装备和科普宣教长廊,提高农业产业的综合实力与市场竞争力。
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农机和设施装备水平。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为契机,适时研发推广一批涵盖果菜茶生产、畜禽水产养殖等领域的智慧农机装备。聚焦智慧农机具设施的技术研发与推广使用,推进“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引进自动播种机械等,带动农业装备水平提升。落实农机购置和应用补贴政策,加强北斗农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补上农机化短板,提高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
应用数字信息技术,建设美丽乡村
伴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变革,可以通过科技手段有效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改善农村环境,提升乡村治理的现代化水平。如建设数字设施生态农业,使用智能机器人协作村庄环境治理,大数据精准化对接市场需求,通过物联网构建智慧村庄,从而有效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和居民生活品质。
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打造数字乡村。合理利用技术手段,重点处理农村污水、垃圾分类,绿色能源利用等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构建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倡导农村居民使用绿色低碳清洁能源生产生活,提高环境保护的文明意识,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区。聚焦科技服务数字化,搭建数字乡村平台,打造智慧农村。在统一的智慧政务平台上,构建“科技+N”“科技赋能”服务体系,将发展产业、培育人才、乡村治理、民生服务与科技手段高效融合,实现对农村有效治理,建设数字乡村示范村。
提升产业基础配套,发展智慧农业。完善水、电、路、网等产业基础配套,优化智慧农业生产条件,升级配套增质效。全力建设物流、冷链、电商平台等,通过科技助力农业生产信息化,坚持走“智慧农业”之路,建设“互联网+农业”先行区。积极推进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流通、服务和安全监管中的深度应用,加快建设农业数据云、农业物联网、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农产品电子商务等平台。
拓展乡村产业链,提升产业价值链
乡村产业是乡村发展的基石。通过全产业链拓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提升产业链条联结机制,拓展乡村多种功能。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开展农产品加工、运输、贮藏、包装,引进优秀市场主体,生产新技术、新品种,开展相关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和咨询等服务,加强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有机衔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同时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新产业新业态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升农业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引入优秀市场主体,助推农村电商发展。引进专业市场运营团队,积极开展“社企对接”经营模式,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逐步打造品种研发、基地种植、加工销售完整齐全的产业链条。聚焦延链、补链、强链,借鉴新媒体平台“直播+短视频+商城”助农案例,增加农副产品线上销售规模,线上线下融合发力,不断扩大经济效益。在线上,推行“电商+”模式,通过直播带货、直播助农等线上销售模式,让乡村“土货”搭上电商“快车”。同时开展短视频制作、直播培训、电商孵化、运营指导等内容,鼓励农户发展电子商务。在线下,不断拓展渠道销售,通过自营销售处、代理商、与实体企业共建产品生产线等方式,自销代销农业企业产品。
发展深加工农业,打造农产品优势品牌。加强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建设,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带动成立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创新中心,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基地。重点开展推进农产品高附加值研究、农产品营养功能成分提取技术研究、中草药加工装备研制、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提质增效等关键技术研发。同时建立农产品精深加工生产线,对加工产品进行分级包装增值,改造加工设备,提升农产品加工水平,进一步带动仓储、运输、包装、物流销售全产业链发展。通过增加产业链附加值,大力扶持产业龙头企业和加工企业,打造出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和持久生命力的国内外知名农业加工品牌,通过农业展销会,将优质农产品销往世界各地。
推动文旅农体验经济,拓宽产业深度。与“新兴业态”深度融合,着力布局发展现代种业、智慧农业、绿色农业、休闲康养、城乡融合等领域的科技创新,探索文旅融合、农旅互促新方案。综合开发建设创意农业、会展农业、产教融合、智慧农业等板块,将农业与文化、艺术创意结合,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产业园—科技—生态采摘产业化道路,打造集采摘、打卡拍照、休闲玩乐等为一体的创意农业观光园等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举办乡村旅游采摘节、采茶节、赏花节等创意节庆,推动“文旅农”纵深发展,走自然生态、乡村文化、农耕文化、体验文化为一体的综合发展之路。
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产学研协作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必然选择,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有效途径。通过科技要素的支撑,形成人、财、物等资源集聚效应,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激发各创新主体的动力和活力,提升乡村产业竞争力、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建立健全科技服务体系,做大科技产业平台。搭建农村创业创新平台,打造资源聚集高地,实现科技服务全覆盖。构建“村部+科技特派员+产业”的特色科技服务体系,创建省级专家工作站、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星创天地等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集成高校院所技术资源,邀请专家、教授亲临合作社讲课和提供技术现场指导服务,对育苗、田间管理、病虫防治等农业实用技术进行详细讲解,破解技术难题。同时利用现代通讯设备建立“农业推广综合咨询库”,专门负责向农民提供农产品市场和科技信息。
加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与转化,做优产学研用平台。鼓励省内高校、农科院科研机构与定点帮扶农村开展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的技术合作。通过校地合作、校企合作,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实施科技创新,注重产品研发,开发高附加值产品,不断拓宽产业链条,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加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与转化,促进科技链与产业链、市场链的有效对接,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精准化、农业区域管理精细化、农业生产服务便利化、农业销售产业网络化,探索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成果转化新模式。
丰富乡村科研人才储备,吸引优秀人才回乡创业
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通过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将优秀人才引流农村,吸引更多科技创新人才服务乡村振兴。同时加强农业农村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转变人才“输血”为人才“造血”,发挥优质人才的创造生产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创新科技帮扶模式,建设农业技术人才信息库。扎实推进科技特派员帮扶、科技小院、“三区人才”等科技帮扶项目,支持农村开展科技示范村建设。建设县级农业技术人才信息库,遴选优秀农技人才组建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建设科技人才乡村工作站,建立健全人才引进、人才奖补等保障机制,吸引更多科技人才在泥土中扎根,常态化服务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和产业人才培育。
创办农民学校,培育农业类实用人才。鼓励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大力发挥优秀乡土人才在农业实用技术方面的普及推广作用。通过充分发挥高等农业院校优势,建设农民学校,采取线上线下常态化开展技术服务,为农民提供各种培训和技术指导,形成院校专家团队与农企、农户的有效对接,带动一批农民转型升级为农村实用人才,获得职业农民职称,形成富有层次、结构合理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为乡村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同时不断壮大和充实农技推广队伍,加强农技人员培训,建立乡村振兴人才培训基地,加强对农村实用人才的生产知识、操作技能及市场法律知识等方面的培训,不断拓展产业发展的人才储备。
(赵晓晓,姚丽萍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