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2023年年底,“从历史向未来——纪念北京建都870周年专家座谈会”在北京市规划展览馆举行。2023年是北京建都870周年,北京因都而立、因都而兴,岁末盘点之际,汇聚关注、支持、参与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专家学者,回顾北京建都870年以来的历程,展望新时代名城保护发展。
李苍彦
中国艺术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中国工艺美术全集·北京卷》主编
高级工艺美术师
北京工艺美术历史悠久,品类繁多,技艺精湛,风格独特,典雅名贵,富有文化底蕴,因此被誉为“世界文化王冠上的明珠”“东方瑰宝”。其中玉器、景泰蓝、象牙雕刻、雕漆、金漆镶嵌、花丝镶嵌、宫毯、宫绣可以说是宝中之宝。
“四大名旦”到“燕京八绝”
1950年,北京市从消费城市向生产城市转换,成立了第一家工艺品出口贸易公司,之后陆续带动北京工艺美术发展。1990年,这家公司成立四十周年晚会上,用北京小曲唱出:“北京工艺美术有四大名旦,玉器、象牙、雕漆、景泰蓝”,后经电视台播放,在行业内就传开了“北京工艺美术有“四大名旦:玉器、象牙、雕漆、景泰蓝”。
过后几年,行业内外对于北京传统工艺美术是否只有这四种颇有争议,因此,2003年,北京市发布《北京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纲要》,正式提出“燕京八绝——玉器、景泰蓝、象牙雕刻、雕漆、金漆镶嵌、花丝镶嵌、宫毯、宫绣”。
北京市传统工艺美术百花齐放,为什么光这几种是绝?
一是从北京传统工艺美术从业人员的比例上看,全市所有从事传统工艺美术的人员中,至少有三分之二人员是从事“燕京八绝”的,是北京传统工艺美术的主力军。
二是“燕京八绝”体现着古老的宫廷艺术,是昔时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最集中、最高档宫廷艺术的代表。其制作工艺中所运用的种种技法,荟萃了雕镌镂刻、印染织绣等诸多复杂工艺,是千百年来东西南北以至中外工匠们的心血和汗水凝聚而成的。“燕京八绝”是传统工艺美术的延续,在传承宫廷艺术制作技巧的同时,与现代工艺和时代风格相融合。
三是“燕京八绝”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我国的传统手工艺品在对外贸易中有着重要的位置,“燕京八绝”在国家外汇创收上曾发挥过较大作用。
四是北京传统工艺美术品,尤其是“燕京八绝”的珍精品,往往是选用贵重材料,精心地加工制作,显示出高超精绝的技艺水准。“燕京八绝”制品,有的是应约而作,有的具有特殊的纪念意义,是流传有序、已记入艺术史籍的优秀艺术品文物是历史文化的载体,通过历史的沉淀因而极具文化收藏价值。
五是“燕京八绝”在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的特殊作用。“燕京八绝”吸纳融汇了外国工艺技术,与我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结合,为世界文化艺术宝库增添了独树一帜的名品,从而促进了北京工艺美术的不断发展。
“燕京八绝”各有其“绝”
玉器,我国自古以来,人们以玉为尊,以玉为贵,以玉为礼,以玉为美。尤其是自明清以来,北京成为全国琢玉最著名的产地之一,世人称之为“北玉”。过去,盛产白玉的新疆和田但凡采掘到高档优质玉料,必须贡往京城宫廷,这使得“北玉”的材质有了保证。紫禁城御用作坊名师汇聚,讲求“量料取材,因材施艺,挖脏遮绺,俏色巧用,惜料如金”,使宫廷琢玉极致精品展现。
玉雕工艺制品
来源: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
景泰蓝,被许多人说成是北京的特产,其实这种工艺是元代时从国外引进的,引进不久便与我国的传统工艺相融合,制作出从造型纹样到题材内容都极具华夏民族气派和特色的器物。景泰蓝的材质、形制、纹饰、色彩历经我国工艺美术品制作工匠们的逐步改进和创新,到清代晚期流入民间,参加世界各国的博览会而享誉世界,被称誉为“压倒五洲景泰蓝”。
景泰蓝工艺制品
来源: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
象牙雕刻具有宫廷艺术的品位,做工极其精致,题材内容丰富典雅,品种形制多样。如今大象被列入世界保护野生动物条约,象牙已禁用,北京象牙雕刻改为以猛犸象牙为原料,质料的改变更加显示出牙雕艺人的艺术功底。
牙雕工艺制品
来源: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
雕漆,又称“剔红”“剔犀”“剔彩”等。元、明时北京雕漆已经很成熟,明永乐、宣德年间最为兴盛,宫廷设有果园厂专事漆艺制作,清代达到新的高潮。北京雕漆胎质选用材料多样,可以是铜、金、银、铅、锡,也可以是陶、瓷竹、木、泥等,总之,凡是可以涂厚层大漆的固体的器物,都可以成为雕漆选用的内胎。雕漆雕刻的锦地纹饰连续创出新式样,更是制作出与象牙、景泰蓝等多种材料、多种工艺相结合的艺术品。
雕漆《镂空花篮盘》
来源: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
金漆镶嵌的制作几乎集中地体现出诸多传统工艺的技法,浓缩了百工百艺、百料百技,因而有人把一些作品称之为“百宝嵌”,是传统手工技艺的集大成者。金漆镶嵌源自宫廷,凡帝王足迹所到之处,处处可见到金漆镶嵌制成的家具器用、饰品陈设,彰显出宫廷艺术的豪华气势。
燕京八绝博物馆馆藏展品,金漆镶嵌八吉祥银锭套盒。
来源:新京报 王远征/摄
花丝镶嵌,其绝妙之处一是花丝与镶嵌两种工艺融合到一起,花丝大多以黄金、白银为基础材料。镶嵌,是选用珠宝翠钻等珍贵材料,以特殊的技巧贴附配饰于以金银丝编结成的平面或立体的器物上,不仅材质比一般原料贵重,而且要求要富有一定的吉祥寓意。
金丝点翠凤冠
来源: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
宫毯,在元朝时已很成熟,对织毯的尺寸、染料、羊毛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并由宫中毯匠与西域来的工匠共同研制出“片剪”技术,使往日平平的毯面出现了浮雕效果。清代咸丰十年,在北京广安门内报国寺设织毯传习所传授织毯技术,由此北京织毯技艺广泛传播。光绪庚子年间,北京工艺局“并于南京访得旧工人,能以金线夹织,益璀璨华丽”。当年的盘金丝毯和新开发的艺术挂毯,在世界各地举办的博览会屡获大奖。
宫毯
来源: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
宫绣,是宫廷刺绣的简称,是供宫廷所使用,有时还用于帝王赏赐臣僚,其制品必须符合宫廷款式、纹样、色彩的等级条律,所选用的材质要优,质佳型巧色艳,寓意吉祥和谐安康。为彰显权贵地位,用金丝银线较多,用于宫廷帝王的宫绣,更往往不惜工本,追求富丽豪华,金碧交辉,以至繁琐至极,以收藏于北京故宫的明代“孔雀羽缉珠龙袍”为代表。
宫绣
来源: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
“燕京八绝”再创辉煌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燕京八绝”鲜明的特殊作用、难以估量的无形价值,都是任何现代工业难以替代的。政府的保护和中国工匠的传承,会使之更加发扬光大,更好地为进入新时代的国家和全人类服务。随着社会的发展,“燕京八绝”一一被列入了国务院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项目,这是对“燕京八绝”的充分肯定,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奋进目标。
为了广泛、扎实、持续地传播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燕京八绝”,延续和弘扬大国工匠精神,经过多年的调查研究、探讨和多方努力,2015年正式成立了以“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立足北京、面向全国、走向世界”为宗旨的“北京燕京八绝协会”,以新思维开拓新路子,继续践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理念,保护、传承、创新、发展“燕京八绝”。
“燕京八绝”是北京的,更是中华民族的,也是全人类的。溯源“燕京八绝”的起始和发展轨迹,大多带有昔时宫廷从全国乃至国外征调各地工匠,或聘任外国人士参与宫廷工艺品的研制,或参与制作的印记。正是由于全国乃至国际间科技文化的交往沟通,以及相互碰撞冲击,才有了“燕京八绝”博采众长、海纳百川结出的累累硕果。可以说“燕京八绝”是华夏儿女及其他地域劳动者辛勤汗水、心血和聪明才智凝聚的结晶。其源于地方又高于地方,形成了更高层次的工艺文化。与古建筑、出土文物一样,从“燕京八绝”的杰作上可以看到古都文化的印记,是中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传承的“活化石”。
我们要依托“燕京八绝”的文化,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古都进入新时代的故事,传播延续大国工匠精神。“燕京八绝”也要顺应时代,守正创新,为祖国优秀的传统工艺文化,为当代中国的蓝天、沃土、青山、绿水增添新的活力,使“燕京八绝”这古老的手工艺术,焕发出勃勃生机。
本文由李苍彦老师在“从历史向未来——纪念北京建都870周年专家座谈会”的发言和其为《燕京八绝》撰写的序篇整理而成,已经专家审阅
文章仅代表专家本人观点,不代表“北京印迹”平台立场
本文版权归“北京印迹”平台和演讲者所有,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联系“北京印迹”